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为何杀陈宫,陈宫被俘为何不向曹操求饶

曹操为何杀陈宫,陈宫被俘为何不向曹操求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54 更新时间:2024/1/15 11:02:07

曹操为何杀陈宫

陈宫是吕布的谋士,曹操东征吕布时被叛将捉住献给曹操。失去了陈宫,吕布登上下邳城的白门楼,看到曹操紧紧地将城池包围,只好投降。投降后的吕布向曹操求情,希望放了自己,虽然曹操权衡利弊,最终杀了吕布,但曹操也曾犹豫过,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杀心。在当时天下纷争不息特殊时期,文士武将只要投降一般都会被留用,只要你有心为新主子效忠就行。比如说那个陈琳,他曾经为袁绍书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把曹操及其父、祖三代都骂了,曹操看后出了一身汗,后陈琳被俘虏,谢罪后,曹操还是饶恕了他。但是,陈宫被俘后,却并没有向曹操求饶,结果很快被杀,这又是为什么呢?

陈宫是较早跟随曹操的,是曹操集团的骨干成员之一。兴平元年(公元194),曹操征伐徐州的陶谦,留下一部分兵力给陈宫,让他留守东郡。曹操走后,陈宫和张邈的弟弟张超以及另外两个将领共同谋划背叛曹操。张邈是和曹操一起倡导讨伐董卓的人,两个人是生死朋友,在他第一次征伐陶谦的时候,曾经对家人说,如果我不在了,你们就去投奔张邈。不过,张邈和北边冀州的袁绍有过节,总害怕袁绍让曹操杀了他。在这种情况下,陈宫说服张邈背叛曹操。陈宫对张邈说:“当今豪杰四起,天下分崩,您拥有那么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占据着四方必争之地,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太没有出息了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开拔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壮士,善于打仗,勇往无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管辖兖州,静观天下形势的变化,相机行事,这也是纵横四海的大好良机啊。”张邈听从了陈宫的话。陈宫率领着曹操留给他的人马,把吕布迎接过来,吕布自任兖州刺史,并占据了濮阳。本来,陈宫最初说服张邈的是自立,可说着说着却成了迎接吕布前来当“主人”。或许是吕布的名气真的比张邈要大,一到兖州,下属各县就纷纷归附吕布,只有鄄城、东阿、范县还属于曹操。曹操回兵兖州,一年后打败了吕布,杀了张超,张邈被部将杀死。可能是迎接吕布有功吧,陈宫就成了吕布的谋士、干将,成了吕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吕布被曹操打败之后,只好向东投奔刘备。正在刘备和袁术两军相持时,吕布背后下黑手算计刘备,夺取了徐州,自称徐州刺史。不知道这次偷袭事件,有没有陈宫的主意?因为这时候吕布手下能够谋划策略的人只有陈宫。曹操征伐吕布来到下邳城下,给吕布写信,劝他投降。吕布本来打算出城投降,陈宫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想方设法让吕布打消了投降的念头。正因为如此,吕布最终被擒获,失去了最后一次有条件投降的机会。曹操挖了堑壕围困下邳城三个月,军心涣散,上下离心,将领侯成等人把陈宫捉拿捆绑,投降了曹操。紧接着,吕布也在下邳城的白门楼上被曹军擒获。

被擒获的吕布和陈宫被押到曹操面前。吕布向曹操求饶,让曹操放了他,曹操有点儿犹豫,刘备对曹操说,您可不要重蹈丁原和董卓的覆辙,曹操明白过来,杀了吕布。而陈宫没有求饶,同时被杀。这里有一个疑问,陈宫求饶了会不会得到饶恕?

陈宫曾经是曹操的部下,是他的叛变几乎让曹操无家可归。自古人们都痛恨叛徒,叛徒几乎也得不到饶恕,因为敌方将领有个“各为其主”的问题,叛将不是。但在三国初期那个特殊时期例外,尤其是曹操。就是在这次张邈、陈宫的叛乱中,张邈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及其全家,曹操让毕谌到张邈那儿去,毕谌发誓说绝无二心,但刚离开曹操就跑到张邈那儿去了。等到打败了吕布,毕谌也是被生擒,但曹操以孝为理由,不但放了毕谌,还让他做了鲁相。还有一个叫魏种的人,张邈叛乱时,曹操非常自信地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叛我!”可是魏种还是背叛曹操走了。曹操听说后非常生气,说:“除非魏种向南逃到越地,向北逃到胡地,否则,我绝不会放过他!”后来魏种也被生擒,曹操还是因为这个人有才,任命他当了河内太守。

有史书记载:下邳城破,士兵押着吕布和陈宫来见曹操。曹操对陈宫说:“公台,你平常自己觉得很有智谋,今天为什么会这样?”陈宫指着吕布说:“那个人不听我的话,所以才这样。如果他能听从我的计策,恐怕你未必能捉住我。”曹操笑着说:“今天的事情(被擒获)你又怎么说?”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诚,作为儿子不孝顺,就应该死。”于是曹操又问:你想不想让你的母亲及女儿活下来?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绝对手亲人的,……我的母亲能否活下来,决定权在你,而不在我陈宫。”后来曹操接来陈宫的母亲,一只奉养到死,还替他嫁了女儿。

有了以上两人的例子和两人的对话,可见问题不出在曹操这儿。换句话说,曹操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只要陈宫求饶,就能活命。

那么,陈宫不向曹操求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肯定也不是为了“义”,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为臣不忠”,这是那个时代最大的不义。关键问题在于,陈宫即便是活着,也不可能再得到重用!陈宫追求的就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功名地位,这也是他背叛曹操拥戴吕布的原因所在,因为在他背叛的时候,曹操重用的谋士是荀彧。曹操征讨徐州,代他留守的是荀彧,并且曹操说过,荀彧就是他的张良。所以说,陈宫即便是求饶活下来,原来没有,日后更不可能居于荀彧等人之上。这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破灭,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有野心的陈宫,心已经死了。另外还有一点,恐怕他还羞于再见到荀彧、程昱这些人。正是这些人坚守在鄄城等地,才不至于兖州全境沦陷,也才有了曹操回师兖州进行就地反击的阵地。陈宫才不及荀彧、程昱,忠义更是和他不沾边,即便是曹操饶了他,他自己有没有脸活在世上?!

有意思的是,这个背叛算计别人的陈宫,最终也被别人背叛算计以至于当了俘虏。陈宫这人如果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还有一点自知之明,那就是知道自己“为臣不忠”。也许正是有了这一点自知之明,陈宫才没有和吕布一道,被列为反复小人之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谁?红楼梦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在硕儒们中就争议不断。一本书能在世间传唱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并以其高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得以流传,那里肯定有他的魅力所在。它沉积了多少代痴男信女们的情泪,也浓缩了多少代硕儒们探究的心血,这本书不得不誉为叹文观止惊世之作。《红楼梦》在民间已经流传275年了,她象美丽的什物,

  • 程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对三国程昱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程昱是曹操手下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他追随曹操的时间比荀彧、董昭、贾诩、郭嘉等人都要早,一生对曹氏父子忠心耿耿,多次在危难关头立下大功,深受曹操父子的信赖和倚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为曹魏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生前的地位却不怎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县人,他是个大高个,又“美须

  • 三国乐进的武力怎么样,三国乐进是五虎将之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看完《三国志·乐进传》可以发现,陈寿对乐进的记述非常少,而且裴松之没有备注一字一句。再看内容,都是流水账似的,某时某地破敌,没有张辽徐晃的经典战役,也没有像于禁张郃的名气,他凭什么能跻身五子良将之列呢?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个子不高,但是有胆识,跟了曹操之后,只是一个小吏,这没有什么

  • 乐进的征战历程,乐进的战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能与关羽匹敌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功勋卓著的他被列为“五子良将”的第二位。有趣的是,这位名将的本传笔墨并不多,仅有数百字,通篇也没有收录对话。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志列于张辽后,其勇悍猛迅,当亦其侪也。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

  • 清朝宗人府有什么权利,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宗人府是什么部门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管皇室内部的事,即称“宗人”那就是管着所有的皇亲国戚,就如同

  • 徐晃结局怎么死的,徐晃一生战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黄承彦的死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黄承彦能够与这些睿智的人物交好可见其才智不输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今天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这一神秘人物是怎

  • 黄承彦为什么要放走陆逊,黄承彦为何救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破关羽、谋荆州、火烧连营七百里,吴将陆逊可以说是让蜀国元气大伤的元凶之一。孔明在鱼腹浦布下八阵图,原本可以致陆逊于死地,然而在危急时刻被一老者所救。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那么诸葛亮的岳父为什么要救蜀汉的大敌呢?八阵图是昔年诸葛孔明入川时所留,阵成后镇内常有云雾涌出,变幻莫测。马良

  • 徐晃有过什么战绩? 徐晃的战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孙和结局怎么死的,东吴太子孙和的悲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