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程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对三国程昱的历史评价

程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对三国程昱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60 更新时间:2023/12/12 20:08:34

程昱一生对曹操父子忠心

程昱是曹操手下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他追随曹操的时间比荀彧、董昭贾诩郭嘉等人都要早,一生对曹氏父子忠心耿耿,多次在危难关头立下大功,深受曹操父子的信赖和倚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为曹魏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生前的地位却不怎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县人,他是个大高个,又“美须髯”。在黄巾民变时,他有勇有谋,辅佐地方官保全了本县,因而有了不小的名气。参加过枣酸会盟的兖州刺史刘岱曾想让程昱出来做事,给他一个骑都尉的高官,但程昱没答应。后来刘岱被黄巾军所杀,曹操来到兖州主政,曹操也听了说他的名气,请他出来做事,程昱立刻答应了。有人问他前后为何如此不同,程昱“笑而不应”。曹操与程昱见面后长谈,对他很欣赏,让他当寿张县令。后来曹操南征徐州,为了加强后方留守力量,把程昱调回来,让他协助荀彧守大本营鄄城。

张邈陈宫趁曹操主力南下之机迎吕布入兖州发起叛乱,“郡县响应”,只有鄄城、范县以及程昱的老家东阿县没有加入,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荀彧认为程昱在本地深得民望,派他到范县、东阿县稳定人心。程昱先到范县,激励范县令靳允坚定守城信心,靳允后来设计将吕布派来夺城的范嶷刺杀,把范县牢牢守住。程昱又到了东阿县,与东阿县令枣衹一起“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在荀彧、夏侯惇、程昱、靳允、枣衹、薛悌等人共同努力下,到曹操回军时鄄城三地仍然掌握在曹军手中。曹操见到程昱后立刻握住了他的手,说:“不是将军出了大力,我就回不来了。”曹操提拔程昱为东平国相。

曹操与吕布战于兖州,这一仗打得很残酷,当时兖州一带闹了蝗灾,最大的问题是缺粮。曹操不得已向袁绍求援,袁绍开出条件,说援助可以,但要曹操把家眷送到他那里,实际上就是做人质。曹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但眼下舍此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有点动摇。程昱当时从外面办事回来,听说这件事马上来见曹操,他力劝曹操不要答应袁绍,并表示眼前虽有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曹操得到了程昱的支持,打消了原来的念头。程昱立即行动,利用自己在兖州一带的影响力替曹操分忧解难,他四处征集粮食,甚至“掠其本县”,也就是回到家乡东阿县把老百姓的粮食搜刮一空,以充曹操的军粮。

一般人都很看重名声,即使不太看重的也会顾忌在家乡父老眼里的形象,在外面再作恶但一般不会跑到家门口干坏事。程昱把老家整个县都抢了,虽属被逼无奈,但也留下了恶名。这还不算,据史书记载,在程昱弄来的军粮里还有一种东西叫“人脯”,也就是人肉干,这是骇人听闻的事情,乱世里也有人吃人的事,但军队拿人肉做干粮则极少发生,后面这件事影响到了程昱的一生,也影响到程昱的历史评价。

曹操迁献帝于许县后,任命程昱为尚书,想让他协助荀彧处理朝廷事务,但是兖州一带始终有事,曹操又任命他为东中郎将,兼任济阴郡太守,让他“都督兖州事”,官渡之战前程昱被提升为振威将军,是曹军中首批有将军名号的人之一。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时,程昱手下只有七百人留守在鄄城,曹操考虑程昱手中的人马太少,想给他再派二千人去,程昱分析说鄄城只有七百人,袁绍就不会重视这里,如果增兵袁绍反而会重视起来,后来果然如程昱所料。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略过于古人。”程昱不仅没有要曹操增兵,反而征集流亡民众,训练出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支援前线,程昱在关键时刻又立下一件大功。

其后程昱经常在曹操身边,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魏国建立时,曹操拜程昱为卫尉,是部长一级。曹丕禅让后,本来像程昱这样追随曹操时间长、立下大功多、能力突出的老臣,应该有更高的职位,贾诩、董昭甚至王朗华歆这些人都位居三公了,但程昱仍然是卫尉。其中的原因史书也有交待,认为程昱当年以人脯为军粮,“由是有失朝望,故位不至公”。程昱八十岁时死去。

好人也会偶尔干一件坏事,只要及时反省,并做到今后不做坏事或者尽量少做坏事,仍然可以得到大家的原谅。经常做坏事,以做坏事为乐趣,大部分时候干的坏事比好事多,这种人被称为“恶贯满盈”,这样的人生前再有权势,死后也必然会被唾弃。好人不常做坏事,但一不小心就做了件大坏事,坏到无法让人容忍,很难被人原谅,这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也足以定性一个人,比如那些触及人伦底线的事,做了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抹也抹不掉,走到哪里都会被指指点点,成为一生的噩梦。

不同时代对“人伦底线”有不同的内涵,有些事过去不被人容忍,但随着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进步,现在也可以容忍甚至被视为正常,但还有一些事如吃人、弑亲、种族屠杀等,无论社会如何进步、观念如何更新,都不会被大家接受。还有一些事虽然不是那么骇人听闻,但也被视为越过了伦理道理的底线,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触及到了这些事,对个人来说都将是万劫而不复的深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乐进的武力怎么样,三国乐进是五虎将之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看完《三国志·乐进传》可以发现,陈寿对乐进的记述非常少,而且裴松之没有备注一字一句。再看内容,都是流水账似的,某时某地破敌,没有张辽徐晃的经典战役,也没有像于禁张郃的名气,他凭什么能跻身五子良将之列呢?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个子不高,但是有胆识,跟了曹操之后,只是一个小吏,这没有什么

  • 乐进的征战历程,乐进的战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能与关羽匹敌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功勋卓著的他被列为“五子良将”的第二位。有趣的是,这位名将的本传笔墨并不多,仅有数百字,通篇也没有收录对话。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志列于张辽后,其勇悍猛迅,当亦其侪也。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

  • 清朝宗人府有什么权利,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宗人府是什么部门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管皇室内部的事,即称“宗人”那就是管着所有的皇亲国戚,就如同

  • 徐晃结局怎么死的,徐晃一生战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黄承彦的死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黄承彦能够与这些睿智的人物交好可见其才智不输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今天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这一神秘人物是怎

  • 黄承彦为什么要放走陆逊,黄承彦为何救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破关羽、谋荆州、火烧连营七百里,吴将陆逊可以说是让蜀国元气大伤的元凶之一。孔明在鱼腹浦布下八阵图,原本可以致陆逊于死地,然而在危急时刻被一老者所救。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那么诸葛亮的岳父为什么要救蜀汉的大敌呢?八阵图是昔年诸葛孔明入川时所留,阵成后镇内常有云雾涌出,变幻莫测。马良

  • 徐晃有过什么战绩? 徐晃的战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孙和结局怎么死的,东吴太子孙和的悲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

  • 大乔是怎么死的?大乔和孙策有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大乔二乔是很有名的,她们天生貌美,二人均嫁给东汉末年两个有勇有谋的将士,那历史上大乔是怎么死的呢?大乔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与孙坚家为世交,往来频仍,相互支持结亲。乔玄生有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

  • 孙权长子孙登简介,三国孙登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孙吴时吴大帝孙权长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