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上画派的画风及风格介绍,有何影响?

海上画派的画风及风格介绍,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53 更新时间:2023/12/27 1:57:04

海上画派,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画风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

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

海派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融贯中西,独成一派。

就内容来说:花鸟画最多,其次为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出以下几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是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是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风格

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

"海上画派"的主要画家有:"清末海派四杰":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和蒲华。赵之谦的作品,善于将篆隶书法功力融入画面,风格浑朴秀劲,花卉设色浓艳,宏伟富丽,以象征吉祥。吴昌硕也以书法、篆刻入画,作品金石味浓郁,风格沉着雄肆。他除花卉外,兼长人物、山水,画面题诗文以吐泄豪情,即使意境丰富。吴昌硕治印也很出名,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四任"中以任颐(字伯年)最著,他善于画人物、花鸟,所作受陈洪绶影响,略作夸张,线纹坚劲凝练;而又吸收民间设色技法,色彩明丽。任颐好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入画,如《钟馗》、《凫荷图》、《风尘三侠》、《吕布貂蝉》等,雅俗共赏。

两个画派皆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而岭南画派吸收西画与日本画的元素更多一些,更注重实景写生,较之传承性强的海上画派,其绘画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感更为强烈。

金石画派者融书法写意为主,虽也具文人画意或形式,更为重要的也是使中国画形式化的开端。作者计有虚谷,画作以写意为主,将自然景物变形、简化、书写化。

意义

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活动的具体事实,姑不论其对于绘画创作有何影响,就美育理念上,认同传统与现实的协调,有某种程度的意义。

然就海上画派的形成风格,与对后世的影响,仍具有明显的痕迹中,就以管见分述于后:

一、与社会的结合,绘画对中国人来说,与修养心性同义,虽不乏有职业性质的画家,但历来大都为业余为多,上海画派应运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应酬之外,以书画为生者颇多,并列为身份、仕绅、富豪的象徵,至今台湾地区尚有此现象产生。

二、讲究师承,注重门派,若理念画法相通,则利益与美质相融,师门之外,排他性极强,这种现象虽然是中国人的君子之争,仍处处可见互相排斥的事件发生,台湾地区往昔在公办展览上,就有门派分配或师徒一式的作品出现。

三、注重画法,包括题材的讲究,大都是以古人画作为本,缺乏自主性的画题,虽应运民间审美需要,而有较鲜丽的颜色,仍然存在仿古范畴内。对于较具开创性的书法,并没有多大的研究。

四、画境保守,中国画形式与内容,来自综合性的表现,诸如诗、词、文学、印章等,都能在作者画境需要上有所感悟、有所新意,然在海上画派的画境中,大都引自他人的词句或内容,未见有较创新的意境出现。除了少数能对现时生活有所批判、如齐白石的感悟之外,但他已经不纯属海上画派了。

标签: 海上画派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后赵是怎么衰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后赵,十六国,历史解密

    公元321年,祖逖去世,部众由其弟祖约接掌,北伐的大好局面就此搁置,不久被石勒重新收于囊中。这一年石勒也消灭了幽州的段匹磾,323年消灭青州的曹嶷,实力强大的羯胡人开始着手全力对付匈奴人的前赵,公元329年,前赵灭亡,中原匈奴几乎被杀个干净,剩下的,东迁辽东,南迁河南,融合于汉族之中,也有的西迁在陇

  •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一个政策让英雄都成刀下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历史解密

    北宋是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建立的,赵匡胤也是出生军人世家,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赵匡胤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只有军人才能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参军打仗,在父亲的关系下,又加上自己的功绩,所以就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当时“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进入了“节度使”的时代,所以皇帝就

  • 清朝阅兵是怎么举行的 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满族人强壮骁勇,号称“马背上得天下”,素来重视武功,康熙皇帝曾言:“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入关以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这一民族优势,比如木兰围猎,比如阅兵。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就曾在沈阳北郊举行过阅兵式以激发士兵破关志气,仪式装备齐全,要求严格,规模相当盛大。入关以后,清代统治者

  • 揭秘: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郭嘉,三国,郭嘉,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割据混战时代。随着东汉王朝统治的崩解,汉献帝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四方英雄并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中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辨识人才、引进人才、驾驭人才方面都有

  • 大清对官员有着什么样的禁令?迎娶两种女人将被严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官员,禁令,清朝,历史解密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大清律例》充满着许多匪夷所思的奇葩禁令。其中,就明文规定,官员不能与两种女人结婚,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哪两种女人呢?一是辖区范围内的民女。《大清律例·户律·婚姻》规定:“凡府、州、县亲民官,任内娶部民妇女为妻、妾者,杖八十。若监临官,娶为事人妻妾及女为妻、妾者,杖一百。女家并同

  • 明朝灭亡时,崇祯到底有多少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崇祯继位当了皇帝,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一时间举国欢庆,但是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朝廷没钱了。以前魏忠贤在的时候,虽然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但好歹还能弄点钱,维持国家正常的周转。魏忠贤倒了之后,朝廷穷啊。崇祯皇帝以身作则,推行勤俭节约,好好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日子过的紧巴巴。

  • 战后流落中国的日本孤儿有多少?多数为日本开拓者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日本孤儿,二战,历史解密

    所谓日本遗孤,是指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侵略者撤退和遣返期间,遗弃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遗孤中既有军政人员的子女,又有工商界的后裔,但最多的是日本开拓团的后代,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分布于中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90%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如此众多的战争孤儿遗

  • 司马懿千算万算,却算掉了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懿,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有众多出色的谋士。诸如郭嘉,诸葛亮,许攸,徐庶等人。然而,真正笑到最后的却只有“司马懿”一人而已。司马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华,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最后更是辅佐曹丕上位,成为了真正的辅政大臣。后来兜兜转转,天下最终落得到了他们司马一家的头上。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也不是神人。也有算不到的时候,就

  • 金举人,银进士,穷秀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秀才,科举,清朝,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是古代成千上万读书人当官的唯一出路——如果你是清朝时期的八旗贵族,当我没说——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科举制度有三大关:童子试、乡试、会试。通过了童子试,就考取了秀才功名。通过了乡试,就考取了举人功名。通过了会试,就考取了进士功名——其实,贡士还需要参加殿试获得进士功名。不过,由于殿

  • 传奇人生:两朝皇后羊献蓉究竟有何魄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羊献容,晋朝,历史解密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关于将门英豪的故事有很多,记载君王伟绩的典籍也不在少数,但相比之下,对后宫女子的描述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过即便是少量的笔墨,仍然不能遮掩她们在历史上留下的风采,尤其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后,例如吕雉,阴丽华,窦漪房等人,随便提起一个,都可以作为民间津津乐道的话本来源。不过话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