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代的官印长什么样?

揭秘:古代的官印长什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36 更新时间:2023/12/11 8:46:34

铜印历史悠久,大致源于东周,盛于西汉,古亦称“金印”。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

青州市博物馆(原益都县博物馆)自1959年10月建馆以来陆续征集到一批古印,主要有官印、肖形印等。现择若干官印印章略作考释。

战国“左桁禀木”印

“左桁禀木”玺印发现甚少,最早见于罗福颐的《古玺汇编》,释文为“左桁禀木”。石志廉在《战国古玺考释十种》又对此印的释文及用途进行了考证,他认为玺文应为“左禀桁木”,其用途既不是称杆所用,也不是用来钤打粮食口袋上的封泥,应为在公用衡木中间部位打印用的火烙印。然而,从青州出土的“左桁禀木”印实物来看,此印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该印未发现烟薰的痕迹;其二,该印印面内凹。据此,我们认为未发现烟薰痕迹,这就排除了火烙印的可能性。印面内凹,说明该印只能在软体物上使用。如果玺印在硬物上戳记,日久天长,玺栏就会损坏。而此印印面较平,玺栏亦未损坏。故此印应为在粮食口封泥上钤印或在其它软物上戳记的玺印。

左: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晋书·温峤传》:“元帝初镇江左。”桁即横。《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周易义证类纂》:“行读为桁,贯鼎耳横木也……凡横木皆可谓之桁。”禀:米仓也。《商君书·农战》:“仓廪虽满,不愉于农。”木:应为玺或意义相通。那么,“左桁廪木”印不论如何识读,都是官府仓库中所用的一枚古玺。

庶长,乃官爵名,春秋时秦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左传·襄公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商鞅因变法有功,秦孝公“乃拜商鞅为左庶长”(《史记·秦本纪》)。

据《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条刘昭注,引汉刘邵《爵制》曰:“……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皆卿大夫,皆军将也。所将皆庶人、更卒也,故以庶更为名。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俾将军也。”

虽然汉袭秦制,也置庶长,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国统一文字,颁用李斯创制的小篆,其他六国文字皆废弃不用。青州发现的这枚“右庶长之玺”,印文书写为大篆文,不是小篆,故应是先秦时古玺。再,先秦印信,无论贵贱,皆称为玺。《汉书·高帝纪》应邵注说:“古者印玺,尊卑共之。”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禁止臣民在印章中称玺,“玺”字成为皇帝大印的专用字。所以,凡古印中有玺字者都是先秦之物。

关内侯,爵位名,其延续时间较长,从秦汉创立至南北朝共计800余年。《汉书·百官公卿》讲,关内侯为二十等级的十九级,位在通侯(列侯)之下,一般封有食邑,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但不能立国。到了东汉后期,旧的爵位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新的爵位制度应运而生。《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215)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具体为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内侯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旧列侯、关内侯合为六等。新建爵位“皆不食租”,只是一种虚设的名誉罢了。西晋时原为虚设的爵位皆食租。《晋书·武帝纪》载晋武帝司马炎秦始二年(266)下诏“五等之封,皆录旧勋,本为县侯者封次子为亭侯,乡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食十户十分之一”。

南北朝时爵位制仍实行,但仅成为一种名誉称号和品级。《三国志·魏志·苏则传》:“文帝以其功,加则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刘晔传》:“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

此类印零星发现不少,见于著录的亦很多。《后汉书·百官志》:“司马主兵,如太尉。”“其领年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三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侯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纯(屯),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又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侯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侯以领兵。”出土的“军假司马”印与《后汉书》记载吻合。据此,军假司马为汉代统军打仗的军事武官。贺官保、陈长安根据孟津李家窑村发现的军假司马等(80枚)印和文献记载,推断出其设置和隶属关系:“常备武装设置为军司马、军假司马、假司马……军司马下设四个军假司马,军假司马下设八个假司马。”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代最后的格格,平生只求人一次,抱怨姐姐川岛芳子拖累了她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金默玉的一辈子见证人了大家族的没落,也见证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他沒有追上肃王爷府的全盛时期,“恭王府的房屋,豫王爷府的墙,肃王爷府的银两用斗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默玉幼年的衣食住行还是挺幸福快乐的。有一点儿让金默玉很是未满,就是说爸爸规定儿女都遵循祖训,必需依照大清国的老规矩来,所有人都不可以

  • 盘点三国时期骁勇的战将,功绩显著却名字陌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三国,历史解密

    还记得电视剧《三国演绎》里面第一句台词: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众所周知,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个战乱时代,聚集各路诸侯,硝烟滚滚。这样一个年代,当然不乏各路 英雄豪杰,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盘点三国时期的一些骁勇战将,他们不像“石

  • 曹丕的长子魏明帝曹叡什么评价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明帝曹叡,三国,历史解密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任皇帝。他作为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与父亲和祖父并称为魏氏三祖。魏明帝曹叡可以说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虽然他的文采比不上曹操和曹丕,更不用说与曹植相比。但是他在政治上才能十分突出,他在执政期间成功防御了来自吴、蜀两国的的多次征战,并且平定了鲜卑,魏明帝在政治、

  • 明史上是怎么记载王用汲的 有关于他的生平逸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张居正,历史解密

    王用汲,字明受,隆庆二年中进士,历任推官、户部员外郎。后因上疏劾张居正,削籍归。张居正死后,起补刑部,累官南京刑部尚书。明史记载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为诸生时,郡被倭,客兵横市中。会御史按部至,用汲言状。知府曰:“此何与诸生事?”用汲曰:“范希文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矧乡井之祸乃不关诸生耶?”举隆

  • 宋国和辽国的第一次幽州之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幽州之战,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宋辽两国,一直都是宋朝时期的死对头,第一次幽州之战就是宋辽两国间的重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使得宋朝并没能统一全国,辽国变成了宋朝的眼中钉,想灭掉辽国却有心无力。在公元979年5月,宋朝灭亡北汉后,辽国就变成了统一全国的最大障碍,是在宋辽边境中,幽州就是辽国十分重视的对象,所以这里有着很多的辽国大臣和将

  • 古代最有骨气的王朝,从未有过割地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古代的王朝,很多人都会想起强汉盛唐。汉唐之后,其实还有一个伟大的王朝,这个王朝从未有过割地赔款,还大败西方侵略者。这个王朝就是明朝,也是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大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是中国唯一

  • 古代没有床,古人晚上是怎么休息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汉代以前,地处中原的汉人家庭是没有床的,现代意义上的床,直到汉代以后才由北方流传进来的。上古时期的中国家庭是没有桌椅、床榻这些家具的,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吃饭、工作、歌舞、祭祀、睡觉……一切活动,都在地上进行。中国古人这种席地而坐、择地而卧的生活方式称为“席居”。所谓“席

  • 秦始皇在自己墓里放置含剧毒的水银,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秦始皇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影响最大的皇帝之一,他的墓地也是中国古时候范围最大的皇帝墓地。自从他离开人世以后,社会上有关于这位始皇帝的墓地记载和传说慢慢的开始展现出来了,对于秦始皇墓地的说法是五花八门的,怎么说的都有,在民间是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以至于一直到了现在依然始皇帝墓

  • 刘邦出身泗水亭长 那么这个职业到底是什么官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泗水亭长是什么样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常说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低微,是一个从底层经过一番努力才当上皇帝的人,可是我们明明记得刘邦出身泗水亭长啊,难道这不是秦朝时期的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刘邦的泗水亭长是个什么官职。亭长一职最初起源于战

  • 蒙文通有着哪些研究成果?在历史方面他有着怎样的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文通,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佛学蒙文通治佛学,发源于中国20年代初期的今古文的大论战。1918年蒙文通从四川存古学堂毕业后,返回家乡盐亭以办私塾为生,继续在破庙里从事经史研究,长达三年之久。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掀起一场新兴的文化革命。以鲁迅、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文化干将与吴宓、章士钊等学衡派发生激烈论战。在这场莫衷一是的争论中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