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三品的按察使,在历史上实际有多大的权力?

正三品的按察使,在历史上实际有多大的权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13 19:06:50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每个省只有1位封疆大吏,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抚大人。但是在清朝统治时期,每个省并不是只有1位封疆大吏,都是有4位,分别是巡抚、提督、按察使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品级最低,但也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任务。那么,正三品的按察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为属于封疆大吏的行列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按察使的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下明朝时期的“三驾马车。”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统治以后,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是进行了重新的改革。明朝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三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了完美的模式。但是到了明朝统治的后期,出现了很多比较严重的问题,各个机关之间开始相互推诿,耽误了很多事。因此,总督和巡抚先后出现。

请注意,明朝的总督和巡抚都是临时性的官职,并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员。清朝入关以后,继承了明显的官员制度。鉴于各个省份的实际情况,总督和巡抚成为了地方高级官员。此外,还出现了提督这一官职,类似于明朝的都指挥使。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提督,都属于封疆大吏。

其实,总督的地位最高,属于从一品或者正二品的官,一般挂兵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因此,被称为制台大人或者部堂大人。总督负责管理两三个省的军务,同时兼管河道、粮道等方面的工作。在一个省中,巡抚属于当之无愧的一把手。巡抚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文官,负责全省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军务。一般挂礼部侍郎或者都察院右都副御史的头衔,被称为抚台大人或者中丞大人。

布政使的地位仅次于巡抚,属于从二品的文官,负责全省经济建设、民政推广、赋税征收、人事任免等各项工作,属于务副省级。提督属于从一品的武官,请注意是武官,由于文贵武贱的老传统。虽然提督是从一品,但是需要接受总督和巡抚的节制。提督见到巡抚,一般都是毕恭毕敬的。在围剿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四川总督骆秉章坐在大帐里,提督和总兵们只能站在周围。

至于按察使,则是正三品的文官。按察使负责全省的治安、司法和刑狱工作。按照现在的标准,属于公检法一肩挑。因此,按察使被称为臬台大人,布政使被称为蕃台大人。在巡抚大人面前,左右会有两个座位,就是留给按察使和布政使的。巡抚仅仅是布政使、按察使的半个上级,后两位也拥有直接上奏折的权力。由于需要管理全省的治安,按察使需要管理部分绿营军。

此外,全省的官差、衙役等人员,也在按察使的管理范围之一。言而总之,按察使也属于高官,算每个省的封疆大吏之一。在电视剧《雍正朝》中,江苏按察使直接硬扛江苏巡抚,并且说了一句:“我是朝廷正三品大员,谁敢动我?”当时,堂下的衙役们明显犹豫了一下,因为按察使有管理衙役的权限。

一般来说,如果巡抚和正三品的武官参将发生了矛盾。巡抚请出王命旗牌,能够直接斩杀参将,甚至斩杀正二品总兵或者从二品副将,都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对方是文官,巡抚连知府都不敢杀,因为知府好歹也是从四品或者正五品的文官。至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巡抚没有处理的权力,因为大家属于同僚,巡抚仅仅在职务上高了半级。

毕竟每个省的高级官员,都是军机处和吏部商议决定的,每个封疆大吏的背后,肯定都有靠山,有可能是亲王贝勒或者军机大臣,这个脸不能轻易打。言而总之,按察使的品级虽然低于布政使和巡抚,但也属于封疆大吏,在省内的实际地位明显在提督之上。

标签: 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被杨业追杀的时候是怎么逃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历史解密

    杨业就是《杨家将》里的金刀令公杨继业,在赵匡胤创业阶段,杨业是北汉一位勇将,他有七个儿子,是为杨家将。后周皇帝柴荣讨伐北汉时,赵匡胤随征。周军连克数关,后汉主刘崇便请来了杨家将。杨家将一到,周军大败。杨业追杀赵匡胤,一刀劈下,骇人一幕发生,杨业赶紧收刀,放赵匡胤逃生。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飞龙传》中说

  • 虎牢关一战以后,李世民是怎么坐拥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虎牢关一战的胜利直接奠定了唐军的势力在夺取天下时的巨大优势,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个他个人势力开始蒸蒸日上的开端。但是当时李世民在唐军的势力中如果要论资排辈,只能勉强算得上是第三位,且不说征战多年的父亲李渊有多少人追随信服,就连没有什么作为的太子也是排在他前面的,所以即使唐军能最后夺得天下,李世民想要

  • 中国皇古代帝为什么都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一共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洗刷,从古代到后来的清代,这其中一共有无数的皇帝。他们有的人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有的人却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丝毫没有任何统治阶级的样子,遭到后来很多的人的厌恶。在我们印象中,让人最厌恶的可能是商朝的皇帝,他就是纣王。这个皇帝我们历史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暴君了,他是各

  • 历史上苏联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联,德国,历史解密

    毫无疑问,苏联确实制定了进攻的计划,但不是战略进攻,而是攻势防御。更没有什么“大雷雨”的代号。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肆宣传德国是在苏联对欧洲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大雷雨的代号应该就是出自于此),以此来掩盖其侵略行径。他们的根据是,战前发现苏军正在苏德边境线苏联一

  • 乾隆时的大清繁荣昌盛,也有他爷爷和爸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提起乾隆皇帝,就不得不说他创下的赫赫功绩,以及他对后世的极大影响力。乾隆在位的前几十年里,他将大清王朝带到了巅峰水平,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明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根据有关记载,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

  • 郑桓公的选择:谁也无法改变郑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郑在卜辞中写作“奠”,“邑”旁是成为地名后加上的。郑国的取名就取得不太好,郑国的“郑”是“奠”的意思,在今天的人来看,就是死人葬礼的时候才会用到,这是郑桓公成为郑地之主,要改变“郑”的字形的根源,可是即便如此,就算加上了“邑”,联系起来也能解释为“祭奠之城”,听起来就非常的不吉利。那么,郑桓公为什么

  • 揭秘:鲁桓公与宋庄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庄公,春秋,历史解密

    鲁桓公是鲁惠公和正室夫人仲子所生的儿子,当年鲁惠公去世之时,由于年纪尚幼,便是由其兄长鲁隐公摄政。严格意义上说,这三位君主都跟宋国的关系匪浅,其中仲子就是宋国武公的女儿,那么显然宋国就是鲁桓公母舅之国,可是这位鲁桓公对宋国的态度并不算太亲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左传》载:“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

  •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打压 被打压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玄奘,历史解密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

  • 孙策与周瑜是如何相遇的?两人后来合作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孙策用父亲孙坚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换取了袁术的3000兵马。用报父仇的理由,向江东发兵。其实孙策很明确,玉玺给了你袁术,你很大机会是不会还我的,而我这3000兵马是肯定不会还你的了,我要用这几千兵马开疆扩土,尽得江东六郡八十州。孙策得到袁术的兵马之后,避免夜长梦多,马上启程向江东进发。刚出发不久,就

  • 揭秘:刘备为什么特别重视重用法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大臣能够被封侯并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这被认为是一项特别的尊荣,刘备时期得到谥号唯一之人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刘备东征为关羽报仇,群臣多谏,刘备一概不听,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事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那么,刘备为什么特别看重法正呢?迎接刘备入川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