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虎牢关一战以后,李世民是怎么坐拥天下的?

虎牢关一战以后,李世民是怎么坐拥天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1/1 15:50:55

虎牢关一战的胜利直接奠定了唐军的势力在夺取天下时的巨大优势,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个他个人势力开始蒸蒸日上的开端。但是当时李世民在唐军的势力中如果要论资排辈,只能勉强算得上是第三位,且不说征战多年的父亲李渊有多少人追随信服,就连没有什么作为的太子也是排在他前面的,所以即使唐军能最后夺得天下,李世民想要上位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通过认真的谋划。

当时李世民作为军队的统帅,正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不要追击窦建德。按照李世民自己的作风,是肯定要追击的,一方面他自己的武艺高强,也很喜欢冒险,平日里打仗就总是自己带着骑兵从后方突袭敌营,然后让大部队在正面作战。也有几次李世民因此陷入危险的境地,但是都凭借他厉害的武艺化解了危机。李世民勇武但是不莽撞,他想要追击窦建德不是为了好胜逞强,而是觉得现在是一个好机会,能够趁机把夏军的实力一举重创,让他们没有喘息和恢复的余地。

但是朝中持有保守意见的大臣占到多数,他们不愿意冒险,希望可以稳扎稳打地对付敌人,而不要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就贸然闯入夏军的营地,他们觉得不稳健。

但是李世民还是力排众议,毅然领兵追击窦建德去了,不仅是对于自己武艺和手下将领能力的自信,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这一战胜利之后,军中的兵士和治下的百姓对于李世民的呼声更高了,他凭借能力征服了很多武将和谋臣,为自己壮大了不少势力。

李世民和太子之间注定会有一场生死之战,因为李世民有野心,所以太子就是挡在他前面的一大阻碍。成为太子的多年以来,李建成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功劳,但是一直也没有任何过错,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废除太子。而李渊到了晚年的时候,十分重视家庭的和睦,总是想像普通人家一样拥有亲情和温情,这就导致他对于太子十分心软,不想要改换继承人,只能常常压制李世民的锋芒,再从其他方面补偿他。

李渊的心软和犹豫不决让他最终成为了政变的牺牲者,这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有名的玄武门事件,李世民终于在政权更替的过程中掌握了主动权。相比于李世民武功的高强,更多人称赞他的都是文治的杰出才能,在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李世民准确地把握住了发展的时机,完成了理政重心的转换,把主要的工作重点放在文治上面。

李世民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他没有因为自己已经坐拥天下就得意自满,而是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认真思考和处理政事,为了心中的目标和建立更伟大的功勋而努力。所以李世民能够成为唐朝最伟大的人物,其功劳和获得的赞誉甚至比开创了唐朝的李渊还要重大。

标签: 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皇古代帝为什么都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一共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洗刷,从古代到后来的清代,这其中一共有无数的皇帝。他们有的人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有的人却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丝毫没有任何统治阶级的样子,遭到后来很多的人的厌恶。在我们印象中,让人最厌恶的可能是商朝的皇帝,他就是纣王。这个皇帝我们历史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暴君了,他是各

  • 历史上苏联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联,德国,历史解密

    毫无疑问,苏联确实制定了进攻的计划,但不是战略进攻,而是攻势防御。更没有什么“大雷雨”的代号。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肆宣传德国是在苏联对欧洲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大雷雨的代号应该就是出自于此),以此来掩盖其侵略行径。他们的根据是,战前发现苏军正在苏德边境线苏联一

  • 乾隆时的大清繁荣昌盛,也有他爷爷和爸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提起乾隆皇帝,就不得不说他创下的赫赫功绩,以及他对后世的极大影响力。乾隆在位的前几十年里,他将大清王朝带到了巅峰水平,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明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根据有关记载,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

  • 郑桓公的选择:谁也无法改变郑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郑在卜辞中写作“奠”,“邑”旁是成为地名后加上的。郑国的取名就取得不太好,郑国的“郑”是“奠”的意思,在今天的人来看,就是死人葬礼的时候才会用到,这是郑桓公成为郑地之主,要改变“郑”的字形的根源,可是即便如此,就算加上了“邑”,联系起来也能解释为“祭奠之城”,听起来就非常的不吉利。那么,郑桓公为什么

  • 揭秘:鲁桓公与宋庄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庄公,春秋,历史解密

    鲁桓公是鲁惠公和正室夫人仲子所生的儿子,当年鲁惠公去世之时,由于年纪尚幼,便是由其兄长鲁隐公摄政。严格意义上说,这三位君主都跟宋国的关系匪浅,其中仲子就是宋国武公的女儿,那么显然宋国就是鲁桓公母舅之国,可是这位鲁桓公对宋国的态度并不算太亲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左传》载:“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

  •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打压 被打压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玄奘,历史解密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

  • 孙策与周瑜是如何相遇的?两人后来合作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孙策用父亲孙坚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换取了袁术的3000兵马。用报父仇的理由,向江东发兵。其实孙策很明确,玉玺给了你袁术,你很大机会是不会还我的,而我这3000兵马是肯定不会还你的了,我要用这几千兵马开疆扩土,尽得江东六郡八十州。孙策得到袁术的兵马之后,避免夜长梦多,马上启程向江东进发。刚出发不久,就

  • 揭秘:刘备为什么特别重视重用法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大臣能够被封侯并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这被认为是一项特别的尊荣,刘备时期得到谥号唯一之人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刘备东征为关羽报仇,群臣多谏,刘备一概不听,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事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那么,刘备为什么特别看重法正呢?迎接刘备入川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

  • 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明朝,朱元璋,退位,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朱棣所处的形势和李世明所处的形势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李世民当时所处实际形势是,李渊根本不具备绝对权威。而朱元璋拥有着甚至超乎皇帝本身的权威。唐初天下初定时,李渊虽然贵为天子,但

  • 正史当中的刘禅究竟有没有装傻?乐不思蜀真有历史依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司马文王与禅宴,而为作故蜀技,别人皆而为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绝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三国诸葛亮在,不可以辅事隔全,而况姜维邪?”充曰:“比不上是,殿下何由并之。”来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皇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祖墓葬远在陇、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