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被杨业追杀的时候是怎么逃走的?

赵匡胤被杨业追杀的时候是怎么逃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13 19:07:41

杨业就是《杨家将》里的金刀令公杨继业,在赵匡胤创业阶段,杨业是北汉一位勇将,他有七个儿子,是为杨家将。后周皇帝柴荣讨伐北汉时,赵匡胤随征。周军连克数关,后汉主刘崇便请来了杨家将。杨家将一到,周军大败。杨业追杀赵匡胤,一刀劈下,骇人一幕发生,杨业赶紧收刀,放赵匡胤逃生。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飞龙传》中说得明白——

当时周军驻扎在低洼处,杨业堵住龙川之水,在雨季水淹周军。赵匡胤保着柴荣奔逃,正遇杨业和杨延昭驾快船杀来。赵匡胤挥刀独战杨业和杨延昭,其他们保着柴荣先走。

赵匡胤和杨业、杨延昭战了数合,料不能胜,回马便走。杨业拍马就追,一边追一边喊:“红佣人小将,降我则生!”赵匡胤回答说:“堂堂男儿,宁死不降!”赵匡胤骑马跃过龙川坝,不料道路泥泞,马失前蹄,连人带马陷入泽中。杨业飞马赶到,举起金刀就劈。一刀劈下,骇人一幕发生了。

只听半空中响个霹雳,赵匡胤头顶上出现一条飞龙。那飞龙伸瓜抓住金刀,令杨业的刀无法劈下。杨业大惊,心想,难道此人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中原皇帝?不可伤他,留个后路!想罢,杨业赶紧收刀。这时,赵匡胤一提丝缰,坐下赤兔马向上一跃,从泽中跳出。赵匡胤定定神,正要往前奔逃,杨业勒马提刀,大声叫道:“且慢,前面是绝路,走不得,你得往南走,那里是大路,望好自为之,记住今日杨业不杀之恩,逃生去吧!”赵匡胤也不答话,一路向南逃去。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赵光义灭北汉,杨业归宋。

标签: 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虎牢关一战以后,李世民是怎么坐拥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虎牢关一战的胜利直接奠定了唐军的势力在夺取天下时的巨大优势,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个他个人势力开始蒸蒸日上的开端。但是当时李世民在唐军的势力中如果要论资排辈,只能勉强算得上是第三位,且不说征战多年的父亲李渊有多少人追随信服,就连没有什么作为的太子也是排在他前面的,所以即使唐军能最后夺得天下,李世民想要

  • 中国皇古代帝为什么都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一共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洗刷,从古代到后来的清代,这其中一共有无数的皇帝。他们有的人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有的人却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丝毫没有任何统治阶级的样子,遭到后来很多的人的厌恶。在我们印象中,让人最厌恶的可能是商朝的皇帝,他就是纣王。这个皇帝我们历史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暴君了,他是各

  • 历史上苏联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联,德国,历史解密

    毫无疑问,苏联确实制定了进攻的计划,但不是战略进攻,而是攻势防御。更没有什么“大雷雨”的代号。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肆宣传德国是在苏联对欧洲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大雷雨的代号应该就是出自于此),以此来掩盖其侵略行径。他们的根据是,战前发现苏军正在苏德边境线苏联一

  • 乾隆时的大清繁荣昌盛,也有他爷爷和爸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提起乾隆皇帝,就不得不说他创下的赫赫功绩,以及他对后世的极大影响力。乾隆在位的前几十年里,他将大清王朝带到了巅峰水平,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明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根据有关记载,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

  • 郑桓公的选择:谁也无法改变郑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郑在卜辞中写作“奠”,“邑”旁是成为地名后加上的。郑国的取名就取得不太好,郑国的“郑”是“奠”的意思,在今天的人来看,就是死人葬礼的时候才会用到,这是郑桓公成为郑地之主,要改变“郑”的字形的根源,可是即便如此,就算加上了“邑”,联系起来也能解释为“祭奠之城”,听起来就非常的不吉利。那么,郑桓公为什么

  • 揭秘:鲁桓公与宋庄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庄公,春秋,历史解密

    鲁桓公是鲁惠公和正室夫人仲子所生的儿子,当年鲁惠公去世之时,由于年纪尚幼,便是由其兄长鲁隐公摄政。严格意义上说,这三位君主都跟宋国的关系匪浅,其中仲子就是宋国武公的女儿,那么显然宋国就是鲁桓公母舅之国,可是这位鲁桓公对宋国的态度并不算太亲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左传》载:“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

  •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打压 被打压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玄奘,历史解密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

  • 孙策与周瑜是如何相遇的?两人后来合作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孙策用父亲孙坚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换取了袁术的3000兵马。用报父仇的理由,向江东发兵。其实孙策很明确,玉玺给了你袁术,你很大机会是不会还我的,而我这3000兵马是肯定不会还你的了,我要用这几千兵马开疆扩土,尽得江东六郡八十州。孙策得到袁术的兵马之后,避免夜长梦多,马上启程向江东进发。刚出发不久,就

  • 揭秘:刘备为什么特别重视重用法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大臣能够被封侯并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这被认为是一项特别的尊荣,刘备时期得到谥号唯一之人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刘备东征为关羽报仇,群臣多谏,刘备一概不听,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事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那么,刘备为什么特别看重法正呢?迎接刘备入川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

  • 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明朝,朱元璋,退位,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朱棣所处的形势和李世明所处的形势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李世民当时所处实际形势是,李渊根本不具备绝对权威。而朱元璋拥有着甚至超乎皇帝本身的权威。唐初天下初定时,李渊虽然贵为天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