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由检当了17年皇帝,最后还是救不了明朝

朱由检当了17年皇帝,最后还是救不了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4/1/3 0:54:02

朱由检这个人,说白了他只是一个有雄心壮志,却没有对应的能力的废材皇帝。

如果不是木匠朱由校恰好没有儿子的话,哪里轮得到朱由检出来当皇帝?但凡朱木匠有一个儿子,朱由检都得被魏忠贤给玩得要死不活。

只可惜,朱木匠忙于木工活,没时间生儿子。

于是,朱由检很走运地捡了个便宜,唱了一出“兄终弟及”,当上了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然后毫不客气地收拾了曾经狠狠地欺负自己的“九千岁”魏忠贤,总算一吐胸中恶气,摆足了皇帝的威风劲儿。

朱由检以为只要收拾了魏忠贤,便能挽狂澜于将倒,再还朱家一个盛世江山。

可是,结果呢?他收拾了魏忠贤之后,不但没能收拾好木匠哥哥留给他的烂摊子,他不收拾还好,被他这么胡乱一收拾,反倒烂的更彻底了。

朱由检唯一的优点便在于“勤政”二字,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字,让很多人寻死觅活地给他伸冤翻案,说什么朱由检不是昏君,也不是能力不行,实在是明朝真的没救了,他已经这么勤快了,还想让他怎么样?

是,他是很勤快,可是他作为一个皇帝,只有勤快能行吗?显然不行。

朱由检的性格缺陷很明显,多疑!多疑也造成了他的识人不明和用人不当,不会识人、用人是朱由检没办法保住明朝的一个原因。

明朝到了他的手里,说烂的不可救药或许有点夸张,但是确实需要一剂良药,为了熬出这剂良药,他便得用人,用对人。但是,他太多疑了,可谓是用谁疑谁。

王洽当个兵部尚书当的好好的,却因周延儒一句“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而砍了王洽的头,真真是太聪明了,拿自家兵部尚书的人头去吓走来犯的敌军?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信,朱由检是多没脑子?

用个袁崇焕为朱家守辽,却因一句谗言便认定了袁崇焕通敌叛国,将他凌迟处死。

更吓人的是,朱由检从1627年到1644年当了17年的皇帝,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17年,且不说军中主帅换的换、死的死,单单是悠哉悠哉躺在京城家里“吹空调说空话”的内阁成员便换了50个,内阁首辅也换了19个,还砍了2个首辅。

朱由检如此识人、用人之道,让他中兴明朝,简直是痴人说梦。

此外,朱由检是半路捡的便宜当上的皇帝,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说白了他是完全不懂帝王之术的精髓,这也是朱由检救不了明朝的一个原因。

帝王之术的精髓是什么?是制衡。

他一上台,一来他自己也恨魏忠贤,二来受到了东林党人的怂恿,所以二话不说收拾了魏忠贤。

他收拾完了魏忠贤,又迫不及待地用起了东林党,被东林党的几篇花花文章给忽悠的晕头转向的,真当东林党是什么栋梁之材,随手写几篇好看的文章便能够安邦治国。

是,魏忠贤活着的时候,是压得东林党,压得文官集团喘不过气来,当然,朱由检自己也很受气。

可是,朱由检一下收拾了魏忠贤,魏忠贤倒了,谁去制衡只会空谈、只在乎自身利益的文官集团?

如果魏忠贤没死的话,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还能治一治文官集团,宦官集团嚣张了,便配合着文官集团打一打宦官集团;文官集团嚣张了,也能让宦官集团出手整一整文官集团,朱由检这个当皇帝的,只要好好控制好这个平衡便可。

魏忠贤一死,朝堂之上瞬间失衡,别说宦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了,即便是朱由检自己,也逐渐被文官集团给欺负得找不着北了。

当时的朱由检很想扇自己几巴掌,虽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用错了人,已经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但是他却已经回不了头了。

让这样一个不懂帝王权术的皇帝去救病入膏肓的明朝?将唐太宗的凌烟阁送给朱由检,恐怕也办不到。

最后,小冰河期的到来也是一个让朱由检没办法力挽狂澜的原因。

每逢一个朝代的末年,农民都会造反,为什么?对于百姓而言,他们之所以选择造反,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没饭吃了!

因为没饭吃了,所以得造反,去抢别人的饭吃,尤其是去抢乡绅士族的饭吃!

小冰河期的到来致使气候变冷,粮食产量降低,可是粮食产量虽然降低了,明朝政府和地主们收的税却没有降低。不过,因为当时很多所谓的“朱门”动辄隐瞒人口和土地,所以实际上地里的收入多数进了这部分人的口袋,说他们富得流油也不为过。

百姓们没米下锅了,没有饭吃了,地主不肯施舍,明朝没钱没粮救济,为了吃一口饭,他们也只能揭竿造反了。

朱由检缺钱了,想让文官集团出点钱,爱卿们呀,朝廷没钱了,你们捐点钱给朝廷撑一撑呗?

文官集团瞬间像被踩住了尾巴,尖叫了起来,什么?皇帝呀,你这是在与民争利知道不了?没钱,我们没钱!

总之,朱由检虽然作为一个皇帝,但是真的拿不出钱和粮食来安抚百姓。

这也是许多人将朱由检失国的原因尽数归咎于小冰河期的原因,当然,这显然属于矫枉过正,或者说是在推卸,是在甩锅,正如朱由检自己在景山上吊时还在埋怨“诸臣误朕”,将自己失国之缘由尽数推给了群臣。

可是,但凡朱由检有点手段,会识人用人,也不至于边事糜烂至不可救药的地步,更不至于拿不出钱和粮食去安抚群情激愤的百姓。

李自成手里的真金白银和粮食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从朱由检舍不得杀、舍不得抢的官宦人家、富绅人家手里抢来的!

朱由检当了17年的皇帝,却一步一步将自己逼入了死胡同,怪也只能怪他自己太窝囊、太废材了。

标签: 朱由检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宁静致远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静致远,历史解密

    宁静致远,读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解释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书法:宁静致远【英文翻译】:acc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 为什么三国时期胡人不敢入侵?八王之乱之后大举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为什么三国时期胡人不敢入侵?八王之乱之后大举入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混战时期,北方诸侯的势力很强大,比方说曹魏,西域和朝鲜半岛都曾纳入版图;八王之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伤亡,西晋的国家机构几乎瘫痪,实力大损;北方胡人在中原混战时,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三国混战,北方

  • 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为何会被崇祯皇帝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崇焕,明朝,历史解密

    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这件事,在后世引起了很大争议。也让后世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袁崇焕这样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后世很不理解袁崇焕的这个行为呢?其一,袁崇焕杀毛文龙是“矫诏”。所谓“矫诏”,就是假借皇帝的名义。皇帝本来就没有发过那样的命令,你却说皇帝发过那样的命令,你这不是大逆不道吗?袁崇焕

  • 史上遭遇最悲惨的太后,被父亲夺江山降为公主,女儿也惨遭于弟弟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后宮嫔妃们的运势毫无疑问就两根,1个就是说一路上升职,从影响力不高的嫔妃一路上升至太妃乃至是王后;有一个就是说被诬陷,不仅被其他女性挤得无从存活,失去皇上的宠溺极有可能还会被打入冷宫。妃子们都没有自由,每天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如何让皇帝宠幸自己,如何围着皇帝转。历代以来妃子们的生存都不易,但是这里还有

  • 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言,为何引发唐朝8年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晚年常常为立储之事发愁,最终听从宰相狄仁杰的建议,将三子李显(唐中宗)从流放地房陵召回神都洛阳,不久便重新册立他为太子,时在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按照武则天的设想,一旦自己驾崩,皇位自然要传给李显,彼时后者不需要通过流血政变,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复兴唐朝。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神龙元年(705年

  • 她17岁丧夫,竟然守了79年活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当代社会,我们追求男女平等,希望女性可以拥有和男性相等的权利平起平坐,在婚姻中如果双方不合适,双方均可以提出离婚。然而在古代,不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我们追的电视剧,均可以了解到古代女子地位低,不能提出离婚。只能男子写封休书提出休妻,这种“离婚”之后,男性的地位毫无影响,而女子可能被千人指万人骂。并且古代

  • 宋朝犯人关在哪里?沙门岛一个比宁古塔还恐怖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沙门岛,宋朝,历史解密

    《绣像本水浒传》第七十二回,玉麒麟卢俊义遭管家李固陷害,被脊杖四十,刺配沙门岛。卢俊义是要刺配沙门岛的。从五代到元朝,沙门岛专门安置犯人,一百个犯人到了这儿,九十九个会被虐待至死,侥幸有一个活下来,也会被折磨得没有人形。沙门岛在什么地方?现在的山东省蓬莱市长岛县。在宋朝,沙门岛土地肥沃,风景优美,农

  • 刘备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资质平庸的刘禅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刘备就是草莽出身,他最终能够拥有一亩三分地,都是拼了性命打出来的。正是因为他是白手起家的创一代,所以,导致了他一直在忙碌自己的事业。在生儿育女的路上就落后别人了。刘备是在将近五十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刘禅。在刘禅之前,刘备为了怕自己突然挂了。没有人继承自己的香火。所以,

  • 明朝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却依然遏制不了贪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在古代朝代中可以说是对贪官整饬最严酷的朝代了,朱元璋从元朝的黑暗统治中一步步走来,从平民,到和尚,再到起义军,他看到了太多的因官员昏庸无能、贪污腐败导致百姓家破身亡、穷困潦倒。所以自他当上皇帝后,他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想了很多办法,其中设立锦衣卫便是其中的一个办法。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

  • 吴王阖闾和燕昭王为何没能攻下楚国齐国?败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阖闾,历史解密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担任统帅,率领吴军和唐、蔡两个诸侯国的联军讨伐楚国(吴国第一谋臣伍子胥和兵圣孙武俱在军中),吴军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国境内没有了成建制大规模的军队抵抗,于是吴军分兵掠地,准备长期占领并进而将楚国吞并。然而,楚国臣子申包胥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