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传说是新罗国王子金乔觉的转世,世人称之为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许愿:地府不空,誓不成佛。不过虽然他未成佛,但是已经达到佛的境界了。因为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被称为地藏。
地藏菩萨地藏经常现身于人、天、饿鬼和地狱之中。其显示相为出家相,身着袈裟,一手执宝珠,另一只手执锡杖。地藏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在我国佛教文化也极为出名。
有关地藏菩萨的来历,一种说法是他本是新罗国王子,二十四岁剃度出家。后来,后来带同一只名叫善听的白犬来到我们中国九华山。
当时,九华山属于闵公,闵公也是佛教弟子,乐善好施,所以供斋必定保留一个位置来邀请地藏比丘。现在,听说要为地藏比丘建一个道场时,自然非常乐意捐出此地。闵公请问地藏比丘需要多大的地建道场?地藏比丘说,“需要一个和我的袈裟一样大的地方。”闵公看了看地藏和尚的袈裟,不过只有十来方尺。但当地藏打开袈裟时,竟盖住整个的九华山。闵公看到这位圣僧的神通,立即将整个九华山赠给了地藏和尚。
当时,新罗国人知道王子在九华山修行,许多人跑到九华山跟随地藏。闵公的儿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唤做道明和尚,闵公亦求出家,拜他的儿子为师。于是我们经常在地藏佛像前看到两位侍者,左边是年轻的道明和尚,右边则是闵公。
地藏比丘带领众修在九华山苦修行了七十五年,也就是地藏比丘第九十九年七月三十日成道,亦在那一天入灭。
也有说,地藏菩萨在世间修行的时候为一个叫木连的和尚,为救在地狱的母亲,放出的恶鬼,所以才会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为他相信地狱恶鬼是可以被点化。
而在敦煌的画像中,出现在唐朝地藏菩萨像有58尊。五代,宋壁画中有十尊地藏菩萨像。初唐敦煌像中菩萨地藏,菩萨地藏的造像中,多为宝珠和结印。后来,随着地藏信仰的深入,他们的造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被帽像,手持宝珠和锡杖的形象。在持摩尼宝珠,意为满足众生之愿望;持锡杖,意为关爱众生,也是戒修精严。这个地藏菩萨的形象,就像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以救济世人之苦为己任,给人以亲切感和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