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天地未分时,是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然后有了天地、山川和河流。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五历纪》,三国时期徐整所著。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单从这个描述来看,盘古开天辟地是个人运动,也就是说,盘古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把天地分开的,没有人命令他如此做。
后来,南朝萧梁的任昉写的《述异记》说,盘古的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和《古小说钩沉》中均有类似的记录。
在早期的道教中,据说盘古的大神诞生在一个名叫“苍胡颉”的宝珠中。这个宝珠有造世的神力。后来,球体爆炸了,盘古出生。盘古生来顶天立地,分隔天地。创造了宇宙,创造了万物,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科学上所说的大爆炸,诞生日月星辰,乃至各个星系。
后来神话传说,记载很久以前,宇宙一片混沌,天和也没有分离。在这鸡蛋般的混沌中,有一个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巨人盘古,一天,盘古突然醒来。他看到周围一片黑暗,就拿起旁边的斧头就砍。一声巨响后,混乱的东西渐渐分开。轻而清的东西慢慢升到天上,重而浊的东西慢慢落到地下。
天地被分开后,盘古害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所以一直脚踩地支撑着。每天,天空都会升高一丈,盘古随之长高,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已经初具规模,而盘古已经筋疲力尽。盘古倒下后,他的呼吸变成了四季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岳,他的血液变成了流动的河流。
随着老子思想的发展,老子的哲学体系逐渐形成。从“宇宙混沌一片”和“轻而清的缓缓上升成为天,重而浊的慢慢下降变为地”的语境中可以看出,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来源于老子的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