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那在古代可是天大的奖励,一般只有靠着自己的军功才有机会封侯,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
贾诩之所以能这么快受封,全因为他的主公张绣。三国初期,有很多将领都是自己说了算的,但真正让人不敢轻视的,却没有几个,这些人要么是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兵力不足,再就是地处偏僻位置。张绣当时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兵力也不多,但是他却占据地利的优势。
叔叔张济战死后,张绣接着叔叔的军队,在宛城定居,和荆州刘表结成了同盟,当时也算得上小有名气。曹操早年与刘表冲突不断,建安四年又与河北袁绍处于开战前夕,张绣此时的位置在曹操心目中更加突出了。曹操如果和刘表作战时,张绣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刘表,曹操不能不防;如果曹操想着对付袁绍,张绣就像是一根刺的存在,有时候更像是一把尖刀,能快速直插曹操的后背,所以,曹操早就想除掉此等心腹大患。
但是,想要拔掉它,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张绣的身边有一名非常厉害的谋士贾诩。
王允和吕布联手杀死董卓后,董卓手下的将士们日夜提心吊胆,生怕王允会迁怒于他,所以偷偷都逃到了自己的老家。贾诩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丢下军队单独逃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也能将你活捉回来。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集中力量,联手反攻长安,为董卓复仇。
若能侥幸获胜,则可保全性命,也可继续征战;若是失败,再逃也不迟。这就是所谓的“犯长安”的始末。结局是王允牺牲,李傕,郭汜,范稠,张济、四人开始崭露头角。贾诩自然是瞧不上他们。贾诩辗转来到张绣身边,此时的张绣也已经成为曹操马上要解决的对象了。
曹操在建安二年春抵达宛城,自然是要对付张绣,张绣识趣的直接投降了。曹操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把张绣叔叔的老婆给据为己有了。张绣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于是出兵反攻曹操。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而逃,为保曹操撤退,他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沙场。到了舞阴,张绣率兵进攻,大败曹操。张绣逃往穰城。曹操在建安三年,围剿张绣于穰城。
这一次,轮到贾诩大展拳脚了。曹操听到袁绍要攻打许都,立刻退兵回防,张绣紧跟其后,与刘表呈夹击之势。曹操以奇兵击溃张刘的联军,并迅速向北进军。张绣想要自己带人去追,贾诩却不肯,结局大败。此时贾诩又力劝张绣继续追击,张绣虽然满腹狐疑,却依言而行,果真大获全胜。张绣心服口服,就去找贾诩,贾诩给他解释了一下,张绣从此对他言听计从。
建安四年九月,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也派人去拉拢张绣。袁绍势力强大,而张绣又是曹操的死敌,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会接受袁绍,但是贾诩不这么想,他对袁绍的使者道:“你去向袁绍道谢,就说你们自家兄弟都不能共存,他一个外人又怎么能容得下?”
这一次,不只是袁绍的使节,就算是张绣,也被吓得目瞪口呆,问:“事已至此那咱们归属于谁?”贾诩说:“首选曹操、其次才是袁绍。”
张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曹操不如袁绍强,自己又和曹操有仇,这怎么能行?贾诩告诉他,你觉得你是属于弱者,还是属于强者?在他两个中间哪个会更重视你呢?再说那点个人恩怨,对于一个志在天下的王来说,这点私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张绣在贾诩的劝告下,率领大军向曹操归顺。曹操高兴的握住贾诩的手,说道:“是你让我信誉传天下啊!”随即给贾诩升官、封侯。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袁绍大军浩浩荡荡,根本阻止不了他。如果张绣是袁绍的人,他肯定会听袁绍的话,在背后搞事,而曹操就必须派人去对付他。刘表虽然是个贪财的人,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那点产业,但如果曹操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出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绣在这个关键的位置上,已经有了一丝分量。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就不用再为两面受敌的事情发愁了,而且还能多出一支军队来对付袁绍,其中的差别可就大了。张绣当时也并没有打算向曹操投降,而是贾诩力荐,这让曹操很是感动!从这一点上来说,曹操给贾诩封侯就不为过,再加上官渡之战的巨大成功,再给他个侯爵,也是物有所值。而像荀彧、荀攸这些谋士,追随了这么多年,功成名就的时候,肯定少不了自己的,不必在这个节骨眼上较劲。
曹操说:“贾诩让自己的信誉传遍天下,自己又为贾诩封侯”,也是为了让世人知道:归顺于曹操,对你也有莫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