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封侯的?

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封侯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长河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2/20 23:59:33

封侯那在古代可是天大的奖励,一般只有靠着自己的军功才有机会封侯,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

贾诩之所以能这么快受封,全因为他的主公张绣。三国初期,有很多将领都是自己说了算的,但真正让人不敢轻视的,却没有几个,这些人要么是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兵力不足,再就是地处偏僻位置。张绣当时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兵力也不多,但是他却占据地利的优势。

叔叔张济战死后,张绣接着叔叔的军队,在宛城定居,和荆州刘表结成了同盟,当时也算得上小有名气。曹操早年与刘表冲突不断,建安四年又与河北袁绍处于开战前夕,张绣此时的位置在曹操心目中更加突出了。曹操如果和刘表作战时,张绣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刘表,曹操不能不防;如果曹操想着对付袁绍,张绣就像是一根刺的存在,有时候更像是一把尖刀,能快速直插曹操的后背,所以,曹操早就想除掉此等心腹大患。

但是,想要拔掉它,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张绣的身边有一名非常厉害的谋士贾诩。

王允和吕布联手杀死董卓后,董卓手下的将士们日夜提心吊胆,生怕王允会迁怒于他,所以偷偷都逃到了自己的老家。贾诩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丢下军队单独逃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也能将你活捉回来。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集中力量,联手反攻长安,为董卓复仇。

若能侥幸获胜,则可保全性命,也可继续征战;若是失败,再逃也不迟。这就是所谓的“犯长安”的始末。结局是王允牺牲,李傕郭汜,范稠,张济、四人开始崭露头角。贾诩自然是瞧不上他们。贾诩辗转来到张绣身边,此时的张绣也已经成为曹操马上要解决的对象了。

曹操在建安二年春抵达宛城,自然是要对付张绣,张绣识趣的直接投降了。曹操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把张绣叔叔的老婆给据为己有了。张绣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于是出兵反攻曹操。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而逃,为保曹操撤退,他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沙场。到了舞阴,张绣率兵进攻,大败曹操。张绣逃往穰城。曹操在建安三年,围剿张绣于穰城。

这一次,轮到贾诩大展拳脚了。曹操听到袁绍要攻打许都,立刻退兵回防,张绣紧跟其后,与刘表呈夹击之势。曹操以奇兵击溃张刘的联军,并迅速向北进军。张绣想要自己带人去追,贾诩却不肯,结局大败。此时贾诩又力劝张绣继续追击,张绣虽然满腹狐疑,却依言而行,果真大获全胜。张绣心服口服,就去找贾诩,贾诩给他解释了一下,张绣从此对他言听计从。

建安四年九月,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也派人去拉拢张绣。袁绍势力强大,而张绣又是曹操的死敌,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会接受袁绍,但是贾诩不这么想,他对袁绍的使者道:“你去向袁绍道谢,就说你们自家兄弟都不能共存,他一个外人又怎么能容得下?”

这一次,不只是袁绍的使节,就算是张绣,也被吓得目瞪口呆,问:“事已至此那咱们归属于谁?”贾诩说:“首选曹操、其次才是袁绍。”

张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曹操不如袁绍强,自己又和曹操有仇,这怎么能行?贾诩告诉他,你觉得你是属于弱者,还是属于强者?在他两个中间哪个会更重视你呢?再说那点个人恩怨,对于一个志在天下的王来说,这点私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张绣在贾诩的劝告下,率领大军向曹操归顺。曹操高兴的握住贾诩的手,说道:“是你让我信誉传天下啊!”随即给贾诩升官、封侯。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袁绍大军浩浩荡荡,根本阻止不了他。如果张绣是袁绍的人,他肯定会听袁绍的话,在背后搞事,而曹操就必须派人去对付他。刘表虽然是个贪财的人,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那点产业,但如果曹操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出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绣在这个关键的位置上,已经有了一丝分量。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就不用再为两面受敌的事情发愁了,而且还能多出一支军队来对付袁绍,其中的差别可就大了。张绣当时也并没有打算向曹操投降,而是贾诩力荐,这让曹操很是感动!从这一点上来说,曹操给贾诩封侯就不为过,再加上官渡之战的巨大成功,再给他个侯爵,也是物有所值。而像荀彧荀攸这些谋士,追随了这么多年,功成名就的时候,肯定少不了自己的,不必在这个节骨眼上较劲。

曹操说:“贾诩让自己的信誉传遍天下,自己又为贾诩封侯”,也是为了让世人知道:归顺于曹操,对你也有莫大的好处。

更多文章

  • 《五虎定三国》第六回:显神威马超败许褚除汉贼刘封斩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马超,许褚,贾诩,刘封,刘备,五虎定三国,汉朝,三国

    上回写至汉军前部先锋马超大战徐晃、文聘、曹仁三将,奇兵破敌,生擒曹仁,首战告捷。且说汉、魏二军约定一决雌雄,双方排兵布阵,一时南阳城下,两国大军对時。曹丕出马,左有徐晃、文聘、曹洪、曹纯、朱灵,右有许褚、张郃、臧霸、夏侯尚、夏侯儒。对方阵前,门旗开处刘备一马当先,左右张飞,赵云、刘封、张翼、右有马超

  • 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嘲笑?因为当时讲究“以德服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三国,诗人,曹操手下

    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晋武帝司马炎问大臣荀勖(xu)谁可以担任司空,

  • 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皇帝,曹操,魏国,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导读:三国时善谋略者众多,这一时期智者如云,但是要说最为聪明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孔明。毕竟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而且苦苦支撑了那么多年。当然,诸葛军师的智慧毋庸置疑。但他却不是三国中最为智慧的。在很多人眼里,贾诩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不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甚至是历史上的头号智者。也许有人会认为言过其

  • 贾诩被称为“毒士”,他一生献过哪些毒计?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贾诩,董卓,马超,王允,张绣,曹丕,三国,曹操手下

    贾诩被称为“毒士”,他一生献过哪些毒计?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子凡是读过或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其中精彩情节一定有着深刻的印象。在《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智慧,在哪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等等都是三国时期智慧的化身。千百年来,他们的故

  • 26位功勋进了曹操太庙,为何荀彧、贾诩、许褚等五人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操,贾诩,许褚,荀彧,于禁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战略规划大师,其才能不逊色于诸葛亮;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曹纯是曹魏的宗亲八虎骑之一,更是曹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的主帅;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许褚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战场拯救曹操的性命!这五人对曹魏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他们最终却无法进入曹操的太庙,令人非常

  • 因为缺乏这项能力,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郭嘉,贾诩,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因为缺乏这项能力,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张良也曾在此方面吃亏最近,由于某些学者的拔高,从前不是那么受重视的郭嘉、贾诩,大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擅长治国,但并不擅长打仗;更擅长治军,但不擅长谋略。更有激进者认为,诸葛亮是欺世盗名的骗子,没有多大本事。相反,在大众眼里,郭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懂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丕,贾诩,孙权,曹操,曹魏

    在三国时代,有一人被称为神机妙算,但此人却不是诸葛亮,而是贾诩。记得易中天先生在讲三国时,曾经重点提到贾诩此人,认为他的谋略之高世所罕见。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此人曾经贯穿于整个前三国时代,在三国志中,此人更是数次参与大事,几乎扭转了历史进程。不过,此人虽然宛如金鸡独立一般,但还是在史书中有着不好的评

  • 贾诩,三国算无遗策的聪明人,一句话竟改变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朝文社标签:贾诩,曹操,张绣,董卓,刘表,马超,李傕,三国

    引言:说起三国时代,那绝对是一个将星闪耀、能人辈出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聪明人如同过江之鲫,实在太多、太多。但如果非要在这些聪明人中,找出一个特立独行的“大聪明”,那一定非贾诩莫属!他曾两次操弄风云:第一次,仅仅一句话就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的天下格局;另一次,一条计谋则险些要了北方霸主曹操的命。在汉末三国

  • 贾诩在《三国志》里得到的评价很高,为何他的名声还是那么臭?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贾诩,曹操,董卓,袁绍,刘表,荀攸

    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陈寿作《三国志》,将他和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荀彧及其侄子荀攸合传,说:“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称赞贾诩具有张良、陈平之才,这评价不可谓不高。贾诩是凉州武威郡人,

  • 贾诩为什么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大鱼爱历史标签:贾诩,张绣,袁绍,李傕,董卓,马超,三国,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他被誉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拥有第一毒士的称号”。他利用计谋害死曹操儿子、子侄,却还能被曹操以上宾之礼款待,最终成为曹魏开国功臣。他只是一介谋士,却能够使用计谋搅得天下大乱。他就是三国著名谋士-“贾诩”贾诩字文和,是甘肃武威人。贾诩少年时期举察孝廉为郎官,后因病辞去官职。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