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6位功勋进了曹操太庙,为何荀彧、贾诩、许褚等五人没资格进?

26位功勋进了曹操太庙,为何荀彧、贾诩、许褚等五人没资格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757 更新时间:2024/1/30 10:40:17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战略规划大师,其才能不逊色于诸葛亮;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曹纯是曹魏的宗亲八虎骑之一,更是曹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的主帅;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许褚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战场拯救曹操的性命!这五人对曹魏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他们最终却无法进入曹操的太庙,令人非常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古时候的皇室,都是有自己的宗庙的,里面供奉的大多是已故的皇帝灵位,以便后人瞻仰。为了表彰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后人也会将一些功臣的灵位请入太庙,让他陪伴先皇,享受后人的供奉、香火。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曹操的太庙中先后被请入了26位功勋,以彰显他们对曹魏的巨大贡献!

26位功勋: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

可以看到,这26位入选太庙的功勋,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物,他们对曹魏的贡献确实非常大,但其中也有部分人对曹魏的贡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至少没有荀彧、贾诩、曹纯、于禁、许褚他们5人的功劳大,尤其是其中的朱灵,他和曹操甚至还有点过节,臧霸也是典型的听命不听宣,有非常大的独立性,这些人对曹魏的功劳远远没有荀彧、贾诩五人大,为啥他们进入了太庙,而荀彧、贾诩五人却无法进入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分析!

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战略规划大师,他对于曹操的重要性就好比是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没有他,曹魏很难做大!

荀彧最开始是在袁绍手下工作,后来他看中了曹操的潜力,选择了来到曹操阵营。而当时的曹操,和荆州时期的刘备差别不大,手下猛将一堆,可就是缺乏顶级谋士,无法做大做强,而荀彧的到来,弥补了曹操的短板!荀彧的到来,不仅仅是为曹操提供了一统中原的规划,而且他还带来了大批的人才。在荀彧的举荐下,许多士族开始向曹操靠拢,使得曹操的实力愈发强大。后来荀彧又建议曹操迎奉天子,争取民心,于是自此以后,曹操开始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事业越做越大,最终占据了半壁江山!

对于曹魏集团的做大做强,荀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后期,荀彧和曹操的政治理念出现了不同,曹操想的是将汉室取而代之,但是荀彧却只想曹操做霍光,于是两人矛盾爆发,最终荀彧去世。关于荀彧的死,说法有很多,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这和曹操脱不了干系,很可能是曹操逼死了荀彧!

荀彧反对曹家人篡汉自立,所以曹操死后,曹家人是不会让荀彧进入曹操太庙的,要真让荀彧进去了,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合着荀彧生前和曹操闹别扭,死后还让他俩一起闹呢?

贾诩

贾诩作为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被人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能力非常强,对曹魏贡献非常大!

官渡之战前,张绣原本都打算投靠袁绍了,结果贾诩硬是拦住了张绣,轰走了袁绍的使臣,将张绣拉入了曹操阵营,增强了曹操的实力,减少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让曹操能够全力以赴的应对袁绍!征讨马超之战,曹操始终无法击败马超和韩遂的联盟,最终是贾诩献出了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帮助曹操击败了马超,获得了大功。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知道该选曹丕害死曹植,又是贾诩以袁绍家族的事情提醒曹操,最终劝服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

可以看到,贾诩对曹魏有非常大的功劳,他甚至还帮助曹丕坐稳了位置,那么为啥贾诩没能进入曹操的太庙呢?其实原因有两个!

1、贾诩名声不太好。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这个“毒”字,其实就可以看出天下人对他的态度!当年贾诩为求自保,撺掇西凉军进攻长安,俘虏天子,此事震惊了天下,令大家对贾诩的风评急剧下降,大家觉得他这人的计谋太过毒辣了,上不了台面。当年贾诩被封为太尉,孙权就曾出言奚落,说曹丕怎么会用个人品这么差的人,可见曹丕自身也不咋样。给贾诩升官都会有如此大的异议,若是将他抬入曹操的太庙,那天下人不知道会如何看曹家?曹家毕竟是皇室,还是得要脸的!

2、贾诩献计杀了曹昂。当年宛城之战,曹操因为霸占了张绣的婶婶,惹得张绣大怒,于是贾诩献计张绣,偷袭曹操。最终曹操虽然跑了,但是曹操的儿子曹昂,曹操的侄儿曹安民,曹操的爱将典韦都死于了此战,可以说贾诩和曹操是有大仇的。虽然后续曹操大度,不和贾诩计较,且贾诩有大功于曹丕,但明面上来讲,贾诩毕竟弄死了曹操的儿子,如果让他进入太庙,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了?你把杀了曹操儿子的人和曹操放在一起,你居心何在?存心看笑话呢?

曹纯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曹仁的亲弟弟,为人英勇善战,军事才能颇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把自己的虎豹骑交给了曹纯。虎豹骑是曹操手下的特种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这里面的人个个勇猛,曹纯能压服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才能,而且在他的指挥下,虎豹骑爆发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进攻河北,扫灭袁家的战斗中表现非常优异!后来的长坂坡之战,击败刘备军队的,就是曹纯的虎豹骑,而且当时曹纯还俘虏了刘备的女儿!

遗憾的是,曹纯去世得太早了,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多大的名声。曹纯死后,曹纯伤心地感叹,再也没有曹纯这么猛的人了,没人能够驾驭虎豹骑了,所以当手下询问谁可以继任虎豹骑统领时,曹操直接说无人可以,自己亲自兼任虎豹骑统领算了。

《魏书》: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

曹纯其人,军事能力超强,深受曹操器重,然而由于他去世得太早,所以一直名声不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并未能进入曹操的太庙!

于禁

于禁原本是五子良将中最受器重的一个,这一点,从襄樊之战便可以看出。当时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要命人去救援曹仁,在以前,这种任务都是交给宗室将领的,外姓将领只能在宗室将领手下打下手。什么张辽、张郃、徐晃,大多都是被督的命,他们没机会独立领兵作战!而这一次,曹操竟然让于禁这个外姓将领统帅大军,足见曹操对于禁的器重!

然而此战于禁的表现却不是非常好,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还投降了!更为重要的是,他投降关羽不久,关羽又被打败了,于禁又落入了东吴之手,最终被辗转送回了曹魏!当于禁被送回曹魏时,曹魏的主子已经变了,不再是曹操,而是曹丕了。大家都知道,曹丕这人是出了名的小气,他一看到于禁就能想象到当年于禁投降关羽的屈辱画面,觉得于禁辜负了曹家对他的信任,于是多次侮辱于禁,最终逼得于禁只能自杀谢罪。就曹丕对于禁的这种态度,他怎么可能让于禁进入曹操的太庙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于禁投降过关羽,这一人生劣迹使得他在曹魏的评价急剧下降,不仅失去了五子良将第一的位置,而且终生不可能进入曹操的太庙!

许褚

荀彧、贾诩、曹纯、于禁、许褚五人中,许褚没被抬进太庙,应该是最让大家疑惑的,毕竟许褚对曹操也是有非常大的功劳的啊!

许褚作为曹操的保镖,多次拯救了曹操的性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徐他想要行刺,幸亏许褚及时出现,斩杀了徐他等人,救下了曹操性命;对阵马超,许褚两次救下曹操性命,一次是曹操渡河时,马超率军袭击,面对纷乱的箭雨,是许褚拼死护卫,才保住了曹操的安全;后来马超策划着活捉曹操,又是许褚吓退了马超。可以说,没有许褚,曹操早就死了!

可以看到,许褚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于典韦,那么为啥典韦能进太庙,而许褚进不了呢?事实上,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1、许褚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许褚这个人一根筋,虽然对曹操忠心耿耿,但是对于其他人,他则有很深的防备。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许褚做得非常好,但是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来看,许褚的这种行为,就有点不近人情了!当年曹仁想要拉拢和许褚的关系,结果被许褚严词拒绝,搞得曹仁下不来台,自此以后开始和许褚结仇。

《三国志》: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许褚只忠心于曹操一人,深得曹操器重,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曹操死后,决定谁能进入曹操太庙的人并非是曹操本人,而是后人!当年许褚敢如此对待曹仁,很可能也用此种态度对待过其他人,甚至是曹丕!所以说,许褚虽忠心,但在其他人看来,许褚有点太过铁面无私了,而朝堂之中,并非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许褚在这方面太过无情,大家自然不会念他的好了,自然也就不会让他进入太庙了!

2、许褚属于曹家亲信。进入曹操太庙的这些人,并非一次性弄进去的,而是分批次分时间。第一次的时候,只有夏侯惇、曹仁和程昱,其他人都是在后面逐渐加进去的。按理说这么多次的入选机会,也该轮到许褚了吧,可最终却仍然没有他的名字,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家当权了!司马家为了坐稳位置,自然要大肆攻击忠心于曹家的势力,而许褚一家是曹家的亲信,自然会受到打击,所以司马家绝不允许许褚进入太庙!

这一点,其实从钟会伐蜀之战便可以看出来。许褚好歹是有大功于曹魏,但他的儿子竟然被钟会以一个小理由斩杀了,其他人并无异议,由此可见,当时的许褚家族已经沦落到了何种地步!

《三国志》: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耳。

就因为这么一个小错误,许褚之子许仪就遭到了斩杀,震惊了众人。而钟会也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责罚,这其实就已经暗示了当时许褚家族的地位,说明司马家对许褚家族是非常不满的,就是借此打压许褚家族,打压亲曹势力,让大家老老实实的,别再替曹家卖命了,都跟随司马家吧。

结语

综合来看,荀彧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主要是因为他不支持曹家篡汉;贾诩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他风评不好,且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曹纯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死得太早;于禁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有投降关羽的劣迹;许褚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他为人处世太过刻板,得罪了不少人,且司马家要大力打压亲曹势力,而许褚属于曹家亲信!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标签: 曹操贾诩许褚荀彧于禁

更多文章

  • 因为缺乏这项能力,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郭嘉,贾诩,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因为缺乏这项能力,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张良也曾在此方面吃亏最近,由于某些学者的拔高,从前不是那么受重视的郭嘉、贾诩,大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擅长治国,但并不擅长打仗;更擅长治军,但不擅长谋略。更有激进者认为,诸葛亮是欺世盗名的骗子,没有多大本事。相反,在大众眼里,郭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懂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丕,贾诩,孙权,曹操,曹魏

    在三国时代,有一人被称为神机妙算,但此人却不是诸葛亮,而是贾诩。记得易中天先生在讲三国时,曾经重点提到贾诩此人,认为他的谋略之高世所罕见。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此人曾经贯穿于整个前三国时代,在三国志中,此人更是数次参与大事,几乎扭转了历史进程。不过,此人虽然宛如金鸡独立一般,但还是在史书中有着不好的评

  • 贾诩,三国算无遗策的聪明人,一句话竟改变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朝文社标签:贾诩,曹操,张绣,董卓,刘表,马超,李傕,三国

    引言:说起三国时代,那绝对是一个将星闪耀、能人辈出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聪明人如同过江之鲫,实在太多、太多。但如果非要在这些聪明人中,找出一个特立独行的“大聪明”,那一定非贾诩莫属!他曾两次操弄风云:第一次,仅仅一句话就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的天下格局;另一次,一条计谋则险些要了北方霸主曹操的命。在汉末三国

  • 贾诩在《三国志》里得到的评价很高,为何他的名声还是那么臭?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贾诩,曹操,董卓,袁绍,刘表,荀攸

    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陈寿作《三国志》,将他和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荀彧及其侄子荀攸合传,说:“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称赞贾诩具有张良、陈平之才,这评价不可谓不高。贾诩是凉州武威郡人,

  • 贾诩为什么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大鱼爱历史标签:贾诩,张绣,袁绍,李傕,董卓,马超,三国,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他被誉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拥有第一毒士的称号”。他利用计谋害死曹操儿子、子侄,却还能被曹操以上宾之礼款待,最终成为曹魏开国功臣。他只是一介谋士,却能够使用计谋搅得天下大乱。他就是三国著名谋士-“贾诩”贾诩字文和,是甘肃武威人。贾诩少年时期举察孝廉为郎官,后因病辞去官职。在返回

  • 张绣的命运深渊,聪明如贾诩,又怎会想不到曹操终要报杀子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张绣,贾诩,袁绍,董卓,三国,汉朝,东汉,曹操手下

    贾诩,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也可算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他的聪明体现在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体现在他从一开始就看明白了乱世之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天下大乱,城头变换大王旗,贾诩早早就意识到,高官厚禄皆不真实,真正重要的唯有生存,贾诩之后的一切行动都围绕着生存二字进行。贾诩对于建功立业似乎没

  • 毒士贾诩,精明降臣从未被曹操猜忌,才智过人只能保一己荣华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天下标签:贾诩,曹操,董卓,曹丕,王允,刘表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贾谊是与屈原同名的人物,两位清流如同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司马迁为祭奠二人为其作合传,毛主席缅怀他们写下来这首《七绝·贾谊》,感叹屈原受奸佞陷害投江而死,惜贾长沙因怀王坠马抑郁而亡。商贾走卒,清白过一生已是难事。

  • 贾诩一生奇谋百出,临死却进献个“馊主意”,本可兵不血刃灭吴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贾诩,吴蜀,孙权,曹丕,曹魏,吴国,三国,曹操手下

    贾诩一生奇谋百出,临死却进献个“馊主意”,本可兵不血刃灭吴蜀贾诩,字文和,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同时也是易中天口中“三国最聪明的人”。一生中,贾诩奇谋百出,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而他每次献出的巧计,均能让自己的主公旗开得胜。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却给曹丕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馊主意”。贾诩是凉州人,原

  •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贾诩,荀攸,荀彧,袁绍,刘表,董卓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

  • 魏延死后,蜀汉最后的顶梁柱断了,中兴汉室的梦想也破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魏延,蜀汉,诸葛亮,刘备,曹操,太守

    有的人天生很悲催,比如三国魏延。这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年轻时,追随刘备南征北讨深得赏识,后半生跟着诸葛亮四次北伐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辗转做过蜀汉的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北将军、凉州刺史,最后被封为都亭侯。俗话说,本事再高,也怕“菜刀”。能力再大,也架不住悲催的命运。刘备活着的时候,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