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建立,是从曹操的死亡开始的。
曹操一去世之后,曹丕就开始了自己取代汉朝的计划,让汉献帝将禅让的圣旨内容修写好了,然后手下臣子也是相当懂事的准备好了各种禅让礼仪,让皇帝挑选。
从曹丕称帝开始,刘备和孙权借连称帝,实际上的三国时代总算是到来了,这个时候的各国武将文臣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的主公而奋斗。
在这些主公对于人才的追求之下,三国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划时代的人杰和英雄,这短短的几十年之中,出现的杰出人物让我们后世记住的比某些朝代都要多。
其中以蜀汉为例子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国家的武将年纪差距相当之大,有的年纪十几岁就开始打仗,而老的像黄忠六十多岁都还在征战。
按照历史的说法,当年刘备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曾经封赏了蜀汉的五虎大将,这五个人的名字按照名次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这个消息传播到荆州的时候,关羽看到这个排名开始点评起来,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居第一位是毫无疑问的。二弟张飞功劳也很大,而且和刘备当时是一起结拜为兄弟的,这个关系位于关羽之下当仁不让。
赵云在长板坡的时候是有着救驾之功的,将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从曹操千军万马之中夺了回来,而且赵云在他们之中的关系也是第四人,相当的亲密,一直是有着赵四的称呼的,刘备经常称赞赵云说子龙一身是胆。
赵云位于第三位是算可以的,关羽唯独不满意的就是马超和黄忠这两个人。
据说马超武艺高超归顺刘备的时候,关羽知道之后还有了妒忌之心,想要跑过来和马超单挑比拼谁更厉害,但最后被诸葛亮阻止了,诸葛亮在回信之中将关羽吹捧了一番,这才让关羽心满意足。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关羽一直都不喜欢黄忠这员老将呢?
其实在黄忠归属蜀国的时候,就和关羽进行了一番争斗,在和关羽个人武艺的比拼之上,两个人的水平是各有高低,关羽第一次可以杀死黄总却选择了不杀,后来黄忠射箭的时候可以射死关羽,但却箭下留情,只是射中了关羽的头盔、
从这件事情之后的关羽才算稍微接纳了黄忠,认可了他的本事,但在关羽心中,射箭的武艺和单挑的本事还是不能比的。
后来黄忠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夏侯渊没有听从曹操的具体安排,贸然出战,结果被黄忠抓住了一个正着,成功斩夏侯渊。
黄忠与赵云配合得当赢得了汉水之战的胜利,将曹操驱逐到汉水之中,为整个汉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黄忠斩杀夏侯渊,赵云击退曹操军,那就可能没有汉中之战的胜利。
从斩杀夏侯渊之后的黄忠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看到夏侯渊失败之后的下场和自己成功之后,关羽也没有多高看自己一眼,瞬间就明白了自己原来不是一个统帅型武将,之所以取得成功,也是因为听从了刘备和军士诸葛亮的布置计划,这是关羽这样看待黄忠的成功的,也是之后黄忠感悟所得。
关羽心中一直十分自傲,看不起很多人,对于黄忠的这种行为,他认为自己上了也是可以的,
关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刘备军营之中唯一一个统帅型的武将,所以对于其他人都是俯视的姿态。还有一个看不起黄忠的原因,其实是因为黄忠是一个败军之将,当年刘备让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他听说那个时候的黄忠已经年过半百了,所以专门的嘲讽说自己从来不欺负老兵,在单挑的时候肯定也是关羽占据上风。
但持久之后的关羽就发现这个黄忠并不是那么简单,自己并不能短时间之内击败黄忠,而且之后的黄忠在对付关羽的时候也选择了暗箭偷袭,这一下子的成功让关羽心中大为恼火,觉得黄忠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从此心中对于黄忠就有了芥蒂,再加上之后黄忠和韩玄投降,让关羽没有了报仇的机会。
为何说没有了报仇雪耻的机会呢?
那是因为那个时候刘备的命令就是这样,刘备下命令说不许杀俘虏,成功的将黄忠转化到了蜀汉的阵营之中,关羽后面知道自己和黄忠并列为五虎上将的时候,甚至直接说出了不愿意和老兵为伍的话,幸好是周边的人拦住了他,不然的话真的可能要出大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