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这是罗贯中少见的在演义里对一个武将的溢美之辞,小编纵观全书,深感太史慈配得上这样的赞美,名至实归,令人感佩。
太史慈一心报国,是忠,太史慈酬母之恩,是孝,太史慈一诺千金,是义,太史慈神箭无敌,是勇,太史慈择主而事,是智,这样一个忠孝两全、智勇无敌的猛将,自然为人津津乐道。
正史上和演义里的太史慈都有闪光之处,可惜英年早逝,如若不然,他的历史地位可能会更高一点。那么如何界定太史慈的军中地位呢?
小编以为,太史慈的军中的地位很高,孙策以太史慈能够克制刘繇,委以南方诸大事,单独领兵驻守之外,相当于方面军司令了,地位不可谓不高。陈寿在《三国志》里将太史慈的传记摆在江表十二虎臣之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太史慈北海酬恩之后,曾短暂寄居刘繇帐下,后来孙策兴兵讨伐刘繇时,太史慈归顺了孙策,引出了“日上三竿”这个典故,彰显了太史慈的信义,可比日月。既然太史慈的军中地位这么高?那么武力怎么样?
小编以为,太史慈武力在东吴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仅凭百余回合战平孙策,七八十合战平张辽,就能看出些许端倪了。那么太史慈比张辽如何呢?
孙权有句名言:操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足可相敌矣。孙权将甘宁、张辽相提并论,小编怎么看,都是抬高了甘宁,小看了张辽。论军中地位,及指挥作战能力,甘宁能和张辽并驾齐驱吗?显然还是差了一个档次的。
正史上的张辽,光凭天柱山和逍遥津两大经典战役,足以跻身一流名将行列,而甘宁虽然武勇过人,但缺乏这样经典的战役支撑,仅凭一个“百骑劫魏营”,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编以为,东吴武将中,能与张辽并驾齐驱的,不是甘宁,而是太史慈,两人都是智勇双全,都是方面军指挥官,张辽常年驻守合肥,与孙权军大战数百次,使吴军再三夺气,闻张辽大名,小儿都不敢夜哭。
太史慈也是单独领兵驻扎在外,对刘繇起了牵制和震慑作用,为孙策平定江东,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太史慈由于英年早逝,也没有留下多少像样的战绩。如果两人比较,究竟谁更厉害一点呢?
我们分三个方面讨论:第一,个人品德。显然太史慈不光以武勇闻名,更多是以个人品德,忠孝信义,比几易其主的张辽,口碑更好一点。
第二,武艺技能。太史慈、张辽两人曾大战了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武力基本不相伯仲,但是太史慈有神箭的加持,综合武力更胜一筹。
第三,智计谋略。张辽足智多谋,善于大兵团作战,尤其是乱军中指挥若定的能力,是曹魏武将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太史慈也有智谋,但缺少实际战例的支撑,这方面的比较,落后了张辽一个身位。
综合来看,小编以为还是张辽综合能力更强一点,因为第三方面是衡量一个武将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太史慈在第三方面被张辽拉出不少分数,又加上英年早逝,表现的机会更少,这是他最终输给张辽的原因,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