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史慈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合,未见胜负,那么两人谁更厉害一点呢?

太史慈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合,未见胜负,那么两人谁更厉害一点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4/2/12 4:56:29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这是罗贯中少见的在演义里对一个武将的溢美之辞,小编纵观全书,深感太史慈配得上这样的赞美,名至实归,令人感佩。

太史慈一心报国,是忠,太史慈酬母之恩,是孝,太史慈一诺千金,是义,太史慈神箭无敌,是勇,太史慈择主而事,是智,这样一个忠孝两全、智勇无敌的猛将,自然为人津津乐道。

正史上和演义里的太史慈都有闪光之处,可惜英年早逝,如若不然,他的历史地位可能会更高一点。那么如何界定太史慈的军中地位呢?

小编以为,太史慈的军中的地位很高,孙策以太史慈能够克制刘繇,委以南方诸大事,单独领兵驻守之外,相当于方面军司令了,地位不可谓不高。陈寿在《三国志》里将太史慈的传记摆在江表十二虎臣之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太史慈北海酬恩之后,曾短暂寄居刘繇帐下,后来孙策兴兵讨伐刘繇时,太史慈归顺了孙策,引出了“日上三竿”这个典故,彰显了太史慈的信义,可比日月。既然太史慈的军中地位这么高?那么武力怎么样?

小编以为,太史慈武力在东吴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仅凭百余回合战平孙策,七八十合战平张辽,就能看出些许端倪了。那么太史慈比张辽如何呢?

孙权有句名言:操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足可相敌矣。孙权将甘宁、张辽相提并论,小编怎么看,都是抬高了甘宁,小看了张辽。论军中地位,及指挥作战能力,甘宁能和张辽并驾齐驱吗?显然还是差了一个档次的。

正史上的张辽,光凭天柱山和逍遥津两大经典战役,足以跻身一流名将行列,而甘宁虽然武勇过人,但缺乏这样经典的战役支撑,仅凭一个“百骑劫魏营”,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编以为,东吴武将中,能与张辽并驾齐驱的,不是甘宁,而是太史慈,两人都是智勇双全,都是方面军指挥官,张辽常年驻守合肥,与孙权军大战数百次,使吴军再三夺气,闻张辽大名,小儿都不敢夜哭。

太史慈也是单独领兵驻扎在外,对刘繇起了牵制和震慑作用,为孙策平定江东,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太史慈由于英年早逝,也没有留下多少像样的战绩。如果两人比较,究竟谁更厉害一点呢?

我们分三个方面讨论:第一,个人品德。显然太史慈不光以武勇闻名,更多是以个人品德,忠孝信义,比几易其主的张辽,口碑更好一点。

第二,武艺技能。太史慈、张辽两人曾大战了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武力基本不相伯仲,但是太史慈有神箭的加持,综合武力更胜一筹。

第三,智计谋略。张辽足智多谋,善于大兵团作战,尤其是乱军中指挥若定的能力,是曹魏武将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太史慈也有智谋,但缺少实际战例的支撑,这方面的比较,落后了张辽一个身位。

综合来看,小编以为还是张辽综合能力更强一点,因为第三方面是衡量一个武将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太史慈在第三方面被张辽拉出不少分数,又加上英年早逝,表现的机会更少,这是他最终输给张辽的原因,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呢?

更多文章

  • 三国二十四名将,战死沙场者有几人?关羽不算,张辽太史慈也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关羽,张辽,太史慈,张郃,曹操,典韦

    俗话说:“文臣死谏,武将死战”马革裹尸对于古代戎马一生的名将来说是一件名垂青史和无比光荣的是,甚至有些人还以不能战死为憾事,比如岳父帐下骁将牛皋死前就说过:“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个三国二十四名将榜包括了三国大部分名将,那么正史中这二十四名将战

  • 太史慈武功在江东大多数虎臣之上,为何没能进入江东十二虎臣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太史慈,甘宁,凌统,孙策,韩当,周泰

    江东最优秀的将领,是他的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和丁奉,这12位虎将能力不俗,为江东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江东还有一员名将,他就是太史慈,他的武功在大部分江东虎臣之上,但是为何太史慈没能进入江东十二虎臣之列?江东十二虎臣中的程普、黄盖和韩当,是孙坚时期的3员

  • 太史慈捉孙策,为何会有一个战力堪比吕布的帮手?此人是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孙策,吕布,太史慈,比吕布,韩当,三国志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捉拿孙策时,他的身边有一个不出名的小将,战力超高,甚至一度有人认为此人的战力堪比吕布!那么为何这么厉害的人在书中竟然不出名,这个人又到底是何来历呢?罗贯中先生为何要安排一个这么一个隐身高手出场?曲阿小将说起曲阿小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说的是谁,但也有很多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此人是绝顶

  • 三国中有两位实力超强的谋士:一人箭术不输太史慈,一人快意江湖

    历史解密编辑:柳絮吹成雪标签:太史慈,鲁肃,刘备,徐庶,周瑜,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尚未成三国鼎立之格局时,当数曹操实力最为雄厚。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倾全部兵马挥师南下,八十多万大军涌涌而来。东吴孙权虽与刘备联合,但势力薄弱,危如累卵。而周瑜和鲁肃挺身而出,带着五万多铁骑正面迎敌。大战尚未开始,便给了曹军一个下马威。说起东吴,都知江东周郎,却少有人能够想起鲁肃。鲁肃如果

  • 拜名师学刀法勇战太史慈的虎将黄忠,舍命救刘磐被埋没的传奇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忠,刘磐,太史慈,关羽,刘表,吕布

    黄忠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物,晚年的他有天荡山之谋,定军山之威与长沙城之勇,他也是刘备入西川的四将之首,宝刀未老之名他的老年时代光环无限,其实他在年轻时代就已经成名了。拜名师学艺练出一身本领的他,与刘磐义结金兰,东征西讨屡建军功的他,他的宝刀与神箭绝技之威,也有着令叛匪闻名而降的盛名,不过他与刘磐遭到了

  •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死在张辽手下,在现实中他们真有交集吗?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张辽,孙权,关羽,孙策,汉朝,太史慈,古装剧,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演义》的作者尊刘抑曹的倾向过于明显,以至于整部书前有刘关张创业,后有诸葛亮北伐,除此之外,其他的事迹大多一带而过。至于说曹操阵营中的人物,尚有关羽的两个朋友张辽、徐晃得到作者的首肯。可是东吴的那些所谓“江表虎臣”,作者借关羽的话来评价,那就是一群鼠辈。不过在东吴的将领中,太史慈的武勇还是让作者

  • 孔融困于北海,太史慈找寻救兵,一番吹捧之语促成刘备自我觉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孔融,刘备,太史慈,公孙瓒,袁绍,三国志

    1.前言说起刘备,无论是《三国演义》类的小说还是《三国志》类的正史,记载中的蜀汉昭烈帝都是以仁义著称于天下。在深入去读《三国志》的过程中,我总是觉得刘备的仁义或者说信义之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至少他年少时并不是这种性格。如果将他后来以仁义行天下是一种自我觉醒的话,那么这中间是有一个觉醒的过程的。那么

  • 太史慈知恩图报救孔融,说明他重情重义,却为何投靠敌人孙策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孔融,孙策,太史慈,刘备,孙权,大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东吴大将太史慈都有印象。太史慈原先是刘繇(yáo)的部下,并帮助刘繇攻打孙策,但是不久,太史慈就投靠了孙策。太史慈为什么要投靠孙策?孙策又为什么能让太史慈投靠他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知恩图报太史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源于他母亲对

  • 孙吴的山越专家登场(孙策南下追击王朗时,太史慈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孙策,王朗,太史慈,山越,太守

    王朗逃到东治时,东治长官商升准备借助王朗的名义起兵(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会稽郡南部(主要是现在的福建地区)基本都是山地。这意味着统治这片土地成本极高,汉武帝在征服闽越之后,就将沿海的闽越之族悉数迁往江淮之地,只留下一个据点东冶城(现在的福州市)孙策也不敢贸然举大兵南下,东治已经是会稽郡

  • 三国中,如果孙策、太史慈对战张辽、许褚,哪一方赢的可能性大?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孙策,张辽,许褚,太史慈,韩当

    三国中,如果孙策、太史慈对战张辽、许褚,哪一方赢的可能性大?矜弈2022-07-0515:07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当然是许褚和张辽的赢面更大些。他们四个人的战斗结果,取决于许褚大战孙策的结果。因为张辽和太史慈的武功修为是不相上下的。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