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忠在杀掉夏侯渊之后,才逐渐明白,关羽不喜欢自己的原因

黄忠在杀掉夏侯渊之后,才逐渐明白,关羽不喜欢自己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14 更新时间:2023/12/20 16:36:02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在三国这样的时期里面,群雄争霸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物。首先就是魏蜀吴三国君主,能在这样的时代里面做到高位之人,都是头脑出名且知人善任。

在他们的领导之下,出现了许多猛将,比如蜀国的五虎上将。

但是按照常理来说,将领都是年龄娇小之人,但在这五虎上将中却有一人老当益壮。这就是黄忠,可他一直没有受到关羽的敬戴。这让黄忠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杀掉夏侯渊之后,才明白关羽不喜欢他的原因。

老当益壮,杀掉夏侯渊

黄忠为河南南阳人,早年间他在荆州刺史刘表的手下担任荆州牧。作为刘表的心腹,很快被任命为中郎将。建安13年,曹操带领军队南下讨伐,将荆州收入囊中。

黄忠被长沙太守的韩玄所统治,而他代理裨将军。

仅仅过去一年,蜀国与吴国为了避免魏国一家独大,侵犯自己的利益。就联合起来进攻曹军。荆州又落到了刘备的蜀国手中,长沙四郡被赵云征服。

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由此成为了蜀国的一员大将。

在蜀国之中,黄忠先后巧立军功,在许多场战役之中都发挥了自己的巨大作用。首先在建安十八年,他在讨伐刘璋中,在前线中冲锋陷阵,成功地平叛了刘璋。刘备论功行赏,功劳最大的黄忠被刘备册封为讨虏将军。

随后跟随刘备攻打汉中。在攻打汉中之中,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219年,刘备军队与夏侯渊进行激烈交战。汉中对于蜀国的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汉中。夏侯渊带着精锐的曹军士气高涨。但黄忠丝毫不畏惧,他冲在最前方。

黄忠行军谨慎,夏侯渊一见就急了,立马带兵出营迎战黄忠。

可不管夏侯渊如何叫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然而就在夏侯渊在山下休息之时,黄忠突然带兵冲下了山来,没等敌军反应过来,黄忠就已经冲到了夏侯渊面前,将夏侯渊斩为两段。

主帅死掉的曹军就像无头苍蝇般迷失了方向,蜀军抓住时机,一举击溃曹军成功将汉中拿下。

此战之后,黄忠被升任为征西将军。而之后黄忠被封为后将军。但是他被封任之后却让关羽十分不满。

那么为什么骁勇善战的黄忠不被关羽所接受呢?

自己与夏侯渊一样没有主见

其实关羽不喜欢黄忠蜀军之中所有人都知道。

对于此事,黄忠本人也有很多疑问,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一点惹到关羽,在蜀军之中也从来没有得罪他,更不敢因为自己的年龄优势对关羽指手画脚。

直到他杀掉夏侯渊后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在定军山中黄忠与夏侯渊进行作战之时,

黄忠发现夏侯渊没有主见,只听从曹操等人的命令。黄忠在知晓夏侯渊是有勇无谋之人后,很快就听从军师的安排取得了胜利。但黄忠转身就想通了自己为什么不受欢迎,原因就是自己和夏侯渊有一样的问题。

作为武将,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是很重要的,但倘若没有任何计谋也是不行的。

而且很容易就陷入敌人将领的陷阱之中,尤其是在战场之上,局面变幻莫测。

假如没有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就会带着自己的军队在战场上走向失败。

可黄忠和夏侯渊一样都是一根筋的人,不懂得变通,只会听从安排。这也是当初他和关羽作战没有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或许对于黄忠来言,听从安排是他表明衷心的一种方式。从一开始的刘表、韩玄再到刘备,几次更换阵营。

即便有通天的本领,人们都会质疑他的忠心。

所以对于黄忠来言,听话不反抗是他唯一的活路。

关羽讨厌他不仅仅是他一根筋,不懂变通。

还有很多原因,例如黄忠并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所取得的胜利也都不过是拾人牙慧。

关羽内心的偏见,黄忠是败将

关羽之所以讨厌黄忠更大的原因是他内心的偏见。

首先在刘备命令关羽进攻长沙之时,关羽听说黄忠已经年过半百就完全没有将他放在眼里,甚至口出狂言。可是当两人真正的比拼时,正值壮年的关羽并没有如愿以偿占据上风。

两人一共大战数十次左右,仍然不能区分胜负。其实,黄忠虽然年过半百但身体素质比一般年轻人都好,力气同样也大得惊人。可两人大战数十次与关羽之前口出狂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让关羽在蜀军面前颜面尽失。

而黄忠最后却使用暗箭偷袭,更加让关羽不满。关羽的原计划是使用计谋在战场上杀掉黄忠,这样可以拾起自己丢失的脸面。可没想到韩玄和黄忠面对蜀军的进攻,直接选择投降。并且刘备还发话不能伤害俘虏,关羽内心对于黄忠的怨气更加重了。

到了蜀军之中,黄忠一路受到刘备的赏识,一路青云直上。很快就和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并称为五虎上将。当时关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愿意接受甚至说出了不愿意与年长之人为伍的话语。幸好关羽身边的人都劝阻他,平息了他的怒火。

关羽看不上黄忠的“唯唯诺诺”。

但这样的表现不过是黄忠作为臣子应有的表现。关羽认为黄忠没有他的豪迈大气,可他和刘备是结拜兄弟,黄忠半道归顺刘备。给黄忠胆子,他都不敢有关羽那样的豪迈。

但其实对于君主来言,黄忠这样的将领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没有主见与听话就意味着好把握。不会担心他们心怀鬼胎,与敌军里应外合发动叛乱。所以这才是刘备一直重用黄忠的原因。

总结:

其实黄忠的为人忠诚得到赏识是正常不过的。

关羽作为蜀将与曹操对酒当歌,对此,倘若他没有和刘备结拜或许早已命丧黄泉。就凭关羽和黄忠大战十多次来看,黄忠的作战能力没有问题。只不过是自己的性格和作战方式上让关羽心生不满。但也的确他的这些不满,让之后的黄忠并没有太多出兵领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

2.《三国志·黄忠传》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黄忠夏侯渊关羽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黄忠阵斩夏侯渊获封关内侯,李广射杀匈奴射雕手,为何没有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李广,黄忠,封侯,匈奴,刘备,三国,汉朝,夏侯渊,关内侯,曹操手下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终生不得封侯,有人说他时运不济,没赶上好时候,有人说他军功不够,不得封侯正体现了汉朝军功制度的公平。但是我们从黄忠阵斩夏侯渊而封侯,就能看出秦汉军功制度改革的轨迹:不同时期的丰厚标准不同,黄忠未必有李广功劳大,但是凭借夏侯渊的首级,也获得关内侯封爵,还被刘备封为后将军,李广驰

  •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之死,正史和传说不一样:赵云是被误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曹操手下

    诸葛亮伐魏的时候,五虎上将仅存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其他四位虎将先后凋谢,他们最后的日子,在演义小说和正史记载中,张飞被范疆张达杀害、马超郁郁而终基本一致外,关羽、黄忠的死因都有两种说法,赵云离世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甚至在传说中他是被妻子误杀的。张飞和马超就不用说了,咱们按照先后顺序来说一说其他三位

  • 黄忠在斩了夏侯渊之后,才逐渐明白,关羽为什么会不喜欢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闻史奇谈标签:黄忠,夏侯渊,关羽,刘备,赵子龙

    三国时代的建立,是从曹操的死亡开始的。曹操一去世之后,曹丕就开始了自己取代汉朝的计划,让汉献帝将禅让的圣旨内容修写好了,然后手下臣子也是相当懂事的准备好了各种禅让礼仪,让皇帝挑选。从曹丕称帝开始,刘备和孙权借连称帝,实际上的三国时代总算是到来了,这个时候的各国武将文臣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的主公而奋斗。

  • 孙策骁勇善战,对付区区一个王朗,为何要太史慈出马单挑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孙策,王朗,周瑜,大军,单挑,三国,汉朝,太史慈,五虎上将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发生在孙策攻占会稽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孙策、周瑜、王朗和严白虎。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孙策收降太史慈后,挥军向严白虎把守的吴郡发动进攻,严白虎命其弟严舆在城外枫桥与孙策交战。在这场较量中,韩当勇不可当,将严舆击败。孙策随即向吴城发动围攻,严白虎惊恐不已,派严

  • 吴国牛人:使用与张飞一样的兵器,战平了太史慈,不服都督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太史慈,周瑜,张飞,孙策,孙坚,吴国

    就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而言,罗贯中老师似乎非常看重蜀国,其次比较关注魏国,而对吴国则明显有点忽视。像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典韦、庞德等猛人都来自于蜀、魏两国,吴国也就孙策、太史慈等屈指可数的顶流猛将而已。实际上,吴国也有属于他们的名将。这里来看吴国的一位牛人:使用与张飞一样的兵器,战平了太史

  • 孙权一生未显露武功,他的武艺算几流?太史慈早已心中有数

    历史解密编辑:哪吒论知识标签:孙权,张辽,孙坚,东吴,刘备,三国,汉朝,太史慈,曹操手下

    三国之中是很少有对三位掌权人武力值的描述。因为身为领导者自有手下人给拼命,自己只要发号施令就好了。而东吴领导者孙权应该是三个领导者中战力最强的,毕竟孙权出身将军世家,有家门的熏陶和培养。书中并未仔细描述过孙权的武力值。那么到底孙权的武力在三国中算几流呢?东吴的孙家据传是战国军事家孙武的直系后代。有这

  • 山越大帅祖郎:与太史慈都给孙策造成威胁,投降后的命运却有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孙策,太史慈,祖郎,袁术,孙坚,太守

    山越势力是江东地区一个比较重要的力量,但是往往被人忽视。因为各个山越首领很难进入到江东集团或者东吴的核心。山越势力虽然是孙氏政权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但也不像黄巾军那样造成太大的冲击,而是一些持续且零碎的麻烦,都成为江东将领的经验包和江东的兵源。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山越势力中一个比较有名的首领——祖郎。

  • 吴国有个人很厉害,打平过太史慈,看不起周瑜,用的武器堪比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陌路风景PLUS标签:周瑜,张飞,太史慈,孙坚,孙策,吕布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吕布,蜀国的五虎将,魏国的五子良将,吴国的孙策、太史慈等猛将。不过想想也是,这些名将之间的战例经典,战绩辉煌,自然受人关注多点。在《三国演义》中,当时的吴国也有个人非厉害,他打平过太史慈,还看不起周瑜,用的武器堪比张飞。吴国的最早创业者严格来说是长沙太守孙坚

  • 三国中东吴5大猛将究竟都有谁?孙策仅能排第三,太史慈位列第四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孙策,甘宁,孙权,周泰,周瑜,张辽,汉朝,太史慈,古装剧,三国(电视剧)

    在三国时期,北方最强大的曹魏有八虎骑和五子良将,西部蜀汉也有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将,似乎东部的东吴为众人所知的唯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东吴就没有猛将了吗?当然有,现在来看看东吴排名前五的猛将都有谁。TOP、5 周泰周泰最初和蒋钦一同在江中劫掠为生,后归顺孙策,并助孙策攻刘繇营寨。孙策攻取

  • 太史慈孙策神亭岭之战已分出胜负:再打十回合,谁会被对方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太史慈,孙策,吕布,许褚,马超,刘备

    三国正史中有三首著名的单曲,即长安城吕布单挑郭汜、郭阿多、白马之战、关羽万骑大斩神庭岭太史慈颜良大战江东小霸王孙策,许褚赤膊上渭水。战马超,那只是言情小说的虚构。吕布在长安城单挑郭汜,胜利的是吕布;在白马坡面前,颜良当然丢了性命;胜负已定,再过十个回合,肯定会有一个人被对方干掉——这个问题,《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