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东吴的战力巅峰级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样的豪言壮语之人,他就是汉末名将太史慈。太史慈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人物,壮志未酬而身先死,一生多次易主却都没能受到重用,好不容易遇到孙策这位重用他的明主却没想到中道夭折,一生起伏堪称曲折。
太史慈字‘子义’,在史书描述中太史慈的外貌特征很突出,擅长弓马,箭术极佳。在众多史书中对其的评价都相当高,在历史上属于悲情角色,壮志难酬,最后英雄迟暮,郁郁而终。太史慈身上有着浓浓的老秦人风气,重义而轻利,信守承诺。他的简历里最突出的除了他的武力以外就是他“重诺”的品行。。
在太史慈担任奏曹史的时候因为破坏了州奏章为州家所恨,所以避祸与辽东,北海孔融因为听闻太史慈的事迹屡次拜访太史慈的母亲,并且送了很多礼物,十分照顾。所以在孔融被黄巾军包围的时候太史慈曾单人匹马杀进重围面见孔融,而后更是又冲出包围去给孔融向刘备求援,最后解了孔融之危,而这件事也让他名声大噪。
接着就是太史慈降于孙策。太史慈原先在扬州刺史刘繇手下为官,但是刘繇并不重用他,只是让他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接着就是孙策进犯,有人劝说刘繇任用太史慈为将,但是刘繇却不肯用,只是让他负责巡逻,侦探敌情。而巧就巧在太史慈在神亭巡逻的时候就遇到了孙策,两人发生了激战。孙策刺向太史慈的座下马而揽得太史慈系的颈后手戟,与此同时,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后来两家军队到了两人才收手。一直到后来太史慈自立为丹阳太守被孙策打败后才归顺了孙策。
但是在吴历中还有一种记载是在神亭的时候太史慈就已经降于孙策,而后太史慈带着扬州军的残兵归顺孙策,得到了孙策的重用。可以说如果不是孙策死得早太史慈绝不仅仅只是被孙权用来管理压制南方。曹操曾给太史慈寄过一封书信,信封里只有一些当归,意思是招揽太史慈,但是太史慈并没有心动。最后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太史慈去世了,死前就留下了“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句话,说完就离世了。
关于太史慈就到这里,大家觉得太史慈的武力值应该在哪个梯队呢?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