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同学公孙瓒兵败被围,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原因很简单!

老同学公孙瓒兵败被围,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309 更新时间:2024/1/19 1:46:43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刘备和公孙瓒这两位东汉末年的诸侯,因为都拜卢植为老师,自然可以称之为同学了。

到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四岁的刘备在平定起义的战斗中立下战功。之后,刘备选择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并结识了公孙瓒手下的猛将赵云。当然,这两位老同学最终分道扬镳,各自在汉末三国历史的大舞台留下自己的事迹。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老同学,袁绍消灭公孙瓒时,刘备在干什么,为何不去救援老同学?

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成功执掌幽州等州郡,一度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当然,公孙瓒崛起之后,和冀州牧袁绍之间的冲突可谓在所难免。为了争夺地盘,双方进行了数年的较量。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亲领大军攻打幽州,所向披靡,进而围攻易京,公孙瓒派遣其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

建安四年(199年),公孙瓒无路可走,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的首级斩下,公孙瓒的部将田楷、关靖等也在这一战中阵亡。在消灭公孙瓒势力后,袁绍坐拥冀州、幽州、并州、青州这四州之地,因此取代公孙瓒,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同学公孙瓒被袁绍包围的时候,刘备并没有出手相救。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虽然刘备和公孙瓒是老同学,并且公孙瓒也曾收留过刘备,但是,就后者来说,显然不愿意一直寄人篱下。因此,刘备并没有在公孙瓒呆太久的时间。兴平二年(195年),陶谦去世后,刘备得到徐州之地。作为徐州牧的刘备,已经是和公孙瓒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了。更为关键的是,早在公元195年的时候,刘备事实上站到了公孙瓒的对立面。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两人虽然是一家人,却走向对立,乃至于形成了袁绍联盟和袁术联盟。就袁术联盟来说,包含了孙策吕布、公孙瓒等势力,而就袁绍来说,则获得了曹操、刘备的支持。比如刘备就曾和袁术兵戎相见,而公孙瓒作为袁术的盟友,则率军攻打袁绍。综上,在笔者看来,因为立场上的对立,刘备虽然没有和公孙瓒直接交战,但是,二者很可能因此渐行渐远,乃至于互相疏远了。

另一方面,袁绍包围公孙瓒的时候,刘备实际上也没有支援他的实力了。虽然在公元195年,刘备获得了徐州之地。不过,建安元年(196年),徐州就被吕布窃取了。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围困公孙瓒的时候,刘备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力劝曹操杀死吕布。其后刘备与曹操回到许都,被封为左将军。自建安三年(198年),到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无疑是在曹操的掌控之下。

因为刘备志向远大,且忠于汉室,曹操手下的谋士中,一度有人建议要处死刘备,并且曹操更是多次试探刘备。所以,当时的刘备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还有兵马越过袁绍,去帮助公孙瓒解围呢?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了,刘备被曹操所掌控,那么当时的曹操为何坐视袁绍消灭公孙瓒呢?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建安四年(199年)的时候,曹操还没有和袁绍正式决裂。在袁绍忙于吞并公孙瓒势力的时候,曹操也在清除袁术势力,也即袁术及其盟友公孙瓒,都是在公元199年告别汉末历史的大舞台。对于曹操和袁绍来说,应该达成了一个默契,也即你袁绍不干涉我消灭袁术,我曹操也不管你怎么消灭公孙瓒,大家暂时进水不犯河水。至于公孙瓒的老同学刘备,即便对公孙瓒的下场抱以同情之心,也只是爱莫能助了。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背叛自己的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逃往青州,也即暂时寄居在袁绍麾下。虽然袁绍刚刚消灭了自己的老同学,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刘备只能投靠袁绍,毕竟在公孙瓒、袁术两大势力灭亡后,袁绍也明白自己要和曹操一决雌雄了,所以对于前来投奔的刘备,无疑是不会拒之于门外的。

总的来说,东汉末年,刘备和公孙瓒虽有同窗之谊,可是,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下,刘备和公孙瓒的情谊并没能一直维持下去。特别是在刘备担任徐州牧时,一度站到了公孙瓒的对立面。等到公孙瓒被袁绍消灭的时候,刘备则因为早已失去地盘,更是在客观条件上无法前往救援。

标签: 刘备公孙瓒袁绍曹操袁术吕布孙瓒汉朝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公孙瓒:这波还是草率了,看来还是得伪报截粮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孙礼,刘虞,援军

    继续继续。第三年10月10月21日消灭了刘虞的进攻之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继续支援赵云方面了。公孙度源源不断的援军还是消耗的我难受,再加上赵云又经常性的不给力。第三年11月11月1日有了援军,赵云方面军压力大减。只是貌似后面还有敌人的援军,真的烦。本来想着公孙瓒亲自出马来帮忙的,结果刘虞又来人了,真是

  •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公孙瓒,刘备,袁绍,文丑,关羽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跟随刘备,公孙瓒左右不了,因为那时候,赵云已经离开公孙瓒7年,早已不是公孙瓒的手下,与公孙瓒一毛钱关系没有。即使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也管不了。再者,赵云虽然能打仗,但是公孙

  • 汉末势力鲜于辅,推翻公孙瓒统治的重要力量,袁曹争霸中倒向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公孙瓒,曹操,汉末,袁绍,曹魏,袁术

    汉末三国时期不仅有二袁、曹、孙、刘这些比较大的军阀,还有很多比较弱小的、影响力较低的小势力。这些势力在大军阀的倾轧下很难独立生存,不过有的时候也能在特定情况之下发挥出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历史走向。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汉末一支不太强大,也不太出名的势力——鲜于辅,他是推翻公孙瓒在幽州统治的重要力量

  • 刘备为什么不救援被困的公孙瓒?只因为公孙瓒做了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备,公孙瓒,袁绍,曹操,太守,汉朝,三国

    历史犹如滔滔江水,淘尽了许多英雄,只留下了最后的王者。公孙瓒拥有一个天胡的开局,出身贵族人家,长得又高大帅气被涿郡太守看重,招为女婿,从此进入官场顺风顺水。公孙瓒教育也是非常好的,他拜了当时庐江太守卢植为老师,卢植实力可不一般,剿灭了庐江一带的南蛮叛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公孙瓒在他那里求学,约到了

  • 刘备投公孙瓒后,为何公孙瓒却将赵云“支走”,“分配”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黄元说体育标签:刘备,公孙瓒,赵子龙,袁绍

    与谋士不同,一个武将能不能打,上了阵就一清二楚,不是那么容易“怀才不遇”。公孙瓒认得赵云,赵云也曾随公孙瓒征讨,按理说,赵云的武艺人品,公孙瓒应当是看在眼里的,赵云本应是一块“宝”。然而,刘备投公孙瓒后,公孙瓒却将赵云“支走”,让他做了刘备的主骑。以赵云的勇猛,让其留在身边,随从作战不好吗?为什么公

  • 公孙瓒傲慢失礼,赵云绵里藏针,小说为什么要抹去赵云一件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袁绍,关羽

    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赵云的出身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此公一开始投奔的是公孙瓒,但是看公孙瓒难成大事,就找机会离开,并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毅然追随,从此不离不弃。公孙瓒是刘备的同学,关系也很不错,《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自然不能写“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当然也没有写他对赵云

  • 曹操有战将千员和公孙瓒单挑,有多少人能20回合内斩杀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曹操,公孙瓒,吕布,许褚,袁绍,文丑,典韦,艺术家,汉朝,三国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主公们大多是在中军大帐内指挥,很少上战场厮杀。但是也有少数几个主公,战力高强,多次在战场上和别人单挑,如孙坚、孙策、公孙瓒、刘备等人。其中公孙瓒的战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曹营有战将千员,如果他们和公孙瓒单挑,有几个人能在20回合内杀了公孙瓒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只有两

  • 解析东汉战争:袁绍界桥大战!神将麹义击溃公孙瓒,打残4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娘惹烹饪标签:袁绍,公孙瓒,袁术,董卓,刘表,孙坚

    公元191年,七月。袁绍顺利将冀州收入囊中,坐拥河北最大的一块地盘。先看看当时的天下局势。董卓已经退守长安,袁绍刚刚吞并冀州,刘虞则坐拥幽州,公孙瓒占据右北平。洛阳以南方向,袁术占据荆州最繁华的大都市南阳,孙坚则以阳城为大本营提领豫州刺史,协助袁术防卫豫州。四方乱象之际,后方的荆州却被刘表成功的收入

  • 公孙瓒犯下什么大错,他最终被袁绍攻灭和一个人的死有很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山海藏意深标签:袁绍,曹操,太守,刘虞,汉朝,公孙瓒

    #历史开讲#袁绍之后打赢了决定河北归属的界桥大战,详见这篇:袁绍中部:取冀州,空手套白狼的经典案例(袁绍具不具备名将的水准?)袁绍站住脚后,河北官吏又重新倒向了这位东汉末年最大牌、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随后双方在青州战场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对决双方是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揩和臧洪(臧洪的事迹可以移步这篇:

  • 他是袁绍手下得力武将,击败拥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结局惨淡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袁绍,公孙瓒,白马义,文丑,颜良

    谈及著名的《三国演义》,谈及罗贯中以长篇历史小说为形式展现出来的三国志历史故事,我们所想到的远不止那些浩荡的历史战役,在漫长的故事中,各种各样、形象各具特色的诸侯与将领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三国史中最不乏各种出色的武将与谋士,但是对比一些名震海外的有名人士,更有一些功绩颇高、却被我们遗忘在了史书中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