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曾经给陆逊写信,希望孙权给侄子诸葛恪调个岗位

诸葛亮曾经给陆逊写信,希望孙权给侄子诸葛恪调个岗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读史 访问量:3751 更新时间:2023/12/30 13:31:40

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臣的典范,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小编读史书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诸葛亮曾经给陆逊写过一封信,希望陆逊转告孙权,给自己的侄子诸葛恪调整岗位,这也算是变相的“走后门”了。

诸葛恪其人

诸葛亮有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深受孙权信任,官至大将军。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生下了就是官二代。诸葛恪体格肥胖,聪明伶俐,文采飞扬,从小就有“神童”的美名。辩论起来随机应变,没有能应答他的人。孙权见了很惊奇,对他的父亲诸葛瑾称赞道:“蓝田出产美玉,果然是名不虚传。”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还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从以上史书中的小故事来看,诸葛恪的确有些小聪明,也很会随机应变,但他的性格是有缺陷的。

诸葛亮写信给陆逊

诸葛恪身为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加上孙权非常喜欢他,所以很有些骄狂之气。父亲诸葛瑾对此很是担忧,诸葛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这句话是说,诸葛恪不能让家族兴盛,恐怕会给家族带来灾难。

诸葛恪刚成年后,孙权为了考察锻炼诸葛恪,任命他管理军队的粮食供应。这个工作文书繁琐而无趣,诸葛恪很是不喜欢。军粮供应,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容易出现问题,诸葛恪的性格其实并不太适合,所以诸葛瑾非常担忧,然后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亮。

于是诸葛亮才给当时主管东吴军政的陆逊写了封信:

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至尊转之。

这封信意思很明白:我的哥哥诸葛瑾年纪大了,而侄子诸葛恪的性格有缺陷,不是非常谨慎的那种人。现在让他负责军队中最重要的粮食供应,我虽然在远方也感到不安,请足下把我的意见转达给至尊(孙权)。当时东吴内部都称呼孙权为至尊,所以诸葛亮也称孙权为至尊。

陆逊在看完信后,立刻把诸葛亮的意见转达给孙权,而孙权便调诸葛恪去领兵,不再负责粮草供应。其实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之所以认为诸葛恪不适合主管军粮的官职,是因为他们清楚诸葛恪性格中的缺陷,担心他不能胜任,而且会引祸上身。诸葛恪后来的下场,也证明了诸葛亮的担忧不无道理!

孙权病危时,选诸葛恪为托孤大臣。孙亮即位后,拜太傅开始掌握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抗击曹魏,取得东兴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大举出兵伐魏,遭遇新城之败。回朝之后,独断专权。

建兴二年(253年),被宗室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时年五十一岁,最终被夷灭三族。诸葛瑾的预言成了真,诸葛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导致家族被灭。诸葛亮虽然写信给陆逊,让诸葛恪避免了主管军粮出错,但最终还是不能避免诸葛恪败亡的下场。子女,你可以保护他一时,但不能保护一辈子,有时候放手让他们自己经历挫折,或者是更好地选择。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马植杰《三国史》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名将陆逊,因为战胜关羽而闻名,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一说史标签:陆逊,关羽,孙权,吕蒙,诸葛亮,东吴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直以来都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将军,但是任何一个将军都未必能每战必胜。今天要说的每战必胜的将军就有那么一个,无论是从官方的《三国志》还是从小说《三国演义》来看,都对他评价很高。他就是东吴的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督--陆逊。陆逊剧照陆逊是三国中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虽然与诸葛亮相比,他

  • 孙权为陆逊特别设立一个官职,陆逊死后,只有两人曾任此职!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孙权,陆逊,东吴,蜀汉,曹魏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朝政,职位甚高。《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无疑是魏蜀吴三国的朝廷重臣了。比如曹魏

  • 刘备夷陵之战败逃,陆逊追击刘备,为何见到赵云掉头就跑?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刘备,陆逊,赵子龙,关羽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蜀汉的上升势头被遏制,荆州彻底被东吴占领,汉昭烈帝刘备最终病死在白帝城。在这场战役中,一代枭雄刘备本来打算率领大军,一方面,替“义弟”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壮大自己逐鹿天下的资本。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蜀汉军队的确势如破竹,

  • 三国改名,诸葛亮本姓葛,张辽不姓张,简雍不姓简,陆逊本名陆议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张辽,陆逊,简雍,三国,诸葛亮,诸葛瑾,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一个人刚出生时,原本没有名字,人们为了区分,便为其起了一个名字,这个人从此便有了名字。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也就能够改名,有的人甚至改姓。我们看看三国时期改名改姓大全,究竟有哪些人改名改姓呢?诸葛亮本姓葛诸葛家族虽然人丁不多,但能人却非常多,魏蜀吴三国朝堂之上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其

  • 东吴经济发达,实力雄厚,为何不北伐?这几点限制了陆逊发挥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陆逊,东吴,吴国,孙权,刘备,魏国

    在三国时期,吴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和后来崛起的蜀国一块儿合作,双方共同抵抗魏国。然而,蜀国和吴国撕破脸之后,东吴一就老老实实守着江东,一直没有北伐,这到底是何原因呢?首先是权力分配问题。蜀汉这边自从建国后就一直对外出征,兵力上占据优势的吴国却原地不动,就在江东守着,其实这个和统帅的权力有很大关系,

  •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被陆逊击败?原因有4个!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刘备,陆逊,蜀汉,曹魏,关羽,夷陵之战,曹操手下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同年秋七月,刘备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

  • 三国演义里,陆逊谋国有术且忠义无双,格局决定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陆逊,孙权,刘备,关羽,孙策,吕蒙,司马懿,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陆逊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巨大光环,存在感很低。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他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唯一有单独传记的将领,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是一位全能军事将领,夷陵破蜀,石亭御魏,奠定了他吴国社稷之臣的位置。从一位家破人亡的大族子弟到江东的中流砥柱,他经历过陆氏灭族,寄人篱下,一鸣惊

  • 东吴名将陆逊为何与孙权反目?孙权为何要逼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刘备,关羽

    孙权不仅形貌奇伟,而且颇有雄才大略,既善用人,又善用兵,更有精深的治国方略。执政期间,他广纳贤士,招聘各方俊杰,手下名臣将相多有效忠于他,阚泽、吕蒙,陆逊等,都在他手下效命,全都忠贞不二。令人惊异的是,陆逊最终与自己当初信奉的主君孙权反目,最后也被孙权逼死。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陆逊,子伯言,三国

  • 三次转折,使陆逊进入名将行列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陆逊,吕蒙,孙权,关羽,鲁肃,东吴,三国

    魏晋时期涌现出大量儒将,陆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陆逊崛起经历三个转折点,终成一代赫赫有名的儒将,这与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孙家能在江东站稳脚跟,主要依赖江东大门阀,比如鲁肃、张昭这帮人。依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封高官,保护利益,而孙老大和门阀们互保互利。吴郡陆氏家族也是一大门阀,陆逊就属于吴郡陆氏,

  • 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陆逊,吴国,孙权,东吴,刘备,魏国

    导语: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个十分优秀的将领,人们对于陆逊最早认识是在三国鼎立的中后期。因为关羽之死令刘备十分生气,于是他便不顾诸葛亮以及各位大臣的劝阻,执意发兵进攻东吴,但是却遭到了吴国的顽强抵抗。眼看进攻无果,刘备便将自己的部队全部驻扎在一处地方,希望再找进攻的良机。这就给了陆逊火烧连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