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人杰——陆逊
陆逊于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出生在江南一个士族之家,其祖父陆纡,“敏淑而有学识”,曾任城门校尉。其父陆骏,为人淳厚,官至九江都尉。陆逊年少丧父,寄养在他叔祖庐江太守陆康家。
彼时,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群雄混战、三国鼎立之势即将到来。年轻的陆逊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后成为支撑东吴大局的一代人杰。
史载,东汉建安九年(204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后出任海昌(今杭州东北)屯田都尉。彼时海昌大旱,饿殍遍野,盗匪如麻,陆逊剿抚有功,被孙权攫为定军都尉,并将孙策之女嫁给他为妻。
孙权对这位书生带兵、初露锋芒的年轻将领,甚为青睐、器重,经常召其问策,纵论天下。
襄助吕蒙袭夺荆州,一战成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蜀将关羽大举北攻,和曹魏军队在襄阳、樊城一带激烈交战之际,决意偷袭关羽身后,夺回战略要地荆州。
是役,孙权破格任用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吕蒙镇守陆口,部署袭取荆州的具体军事行动。
吕蒙佯装患病,被孙权召回建业商议袭取荆州的用兵策略。陆逊返回陆口,备上美酒,遣使送往樊城。同时还亲笔修书一封,对关羽极力恭维,以麻痹这位傲世轻物、骁勇无敌的“战神”。关羽看了这封用词谦恭的来信,认为陆逊乃无名之辈,胆怯无能,不足为患,便以为荆州方向可以无虑,遂放心大胆的将后方守军大部分抽调前线,加紧围攻樊城。
陆逊细查敌情变化,草拟破敌要务,派人速送孙权。孙权遂命吕蒙为大都督,陆逊为前锋,偷偷率军溯江西上,孙权自己亲率主力随后跟进。吕蒙率精兵“白衣渡江”入荆州后,逐一拔除了关羽部署在沿江烽燧里的守军,继而直扑江陵、公安,说服并招降了二城守将糜芳、傅士仁。关羽闻讯,自忖势单力孤,不敢回攻、复夺江陵、公安,只好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当年十二月,关羽弃麦城而逃,欲归蜀境,在章乡(当阳东北)被设伏吴军生擒,不屈而死。这样,孙权轻而易举夺取荆州。陆逊积功被攫为抚边将军,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
陆逊再接再厉,率军攻城略地,连克房陵、南乡、秭归。孙权嘉奖其功,授陆逊镇西将军、右护军,封娄侯。
东吴袭夺荆州那一年,陆逊刚满36岁,他谋勇兼具,屡建奇功,表现出一个杰出军事将领必须具备的文治武功,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年轻将星。
夷陵之战大破刘备,陆逊的人生达于巅峰
关羽兵败身亡,荆州失守,使刘备分兵两路北攻取中原的计划破产,也使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刘备对孙权毁约背盟愤恨不已,断然拒绝了他的数次请和,决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荆州。公元221年7月,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再三谏阻,亲率五、六万大军,浩荡出川,顺流东下,讨伐孙吴。
得悉刘备倾巢而来,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率大将朱然、潘璋、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率五万大军西上阻抗蜀军。但陆逊勘察战场后,认为己方不占地利;他还认为蜀军势大,且气势汹汹,兵力占优势, 又以报仇雪耻为口号,加上刘备御驾亲征,士气高昂;蜀军连战连捷,风头正劲,兵锋已深入吴境数百里,硬拼肯定不是上策。于是他力排众议,顶着众将的不解与质疑,毅然实施战略退却。
222年初,蜀军出巫峡至夷陵(今湖北宜昌),立营数十座与吴军对峙;刘备千方百计引诱吴军出战,再相机一举歼灭之。陆逊不为所动,不顾众将质疑他临阵怯战,仍然坚持后撤,直至猇亭(湖北宜都之长江北岸),已退无可退,方才据险坚守,转为战略相持。
陆逊摸清了蜀军虚实,找到了“破敌之策”。他利用刮东风之机,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命士卒每人持一束干草,勇闯敌阵,纵火焚营,风助火势,人借火威,连破四十余座蜀营,憋了一肚子鸟气的吴军将士奋勇杀敌,斩杀蜀将张南、冯习、武陵豪酋沙摩柯。蜀将杜路、刘宁走投无路,弃械投降。刘备惶恐不已,引残兵败将爬上夷陵西北的马鞍山,“陈兵自绕”,企图据险苟延。
若不是陆逊为防备曹丕觊觎江南,主动撤军,吴军恐怕就会衔枚急追,乘势捣入蜀境了。
不久,刘备在懊恼与自责中死去。猇亭一战,陆逊居功至伟,威名大震,被授黄钺,大都督,统御六军及中军禁卫,摄行王事,节制文武百官。之后,他采用诱敌深入之策,大破曹魏大司马曹休的十万大军,俘斩万余,掳获无数。
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而且极具政治家的禀赋。他被孙权任为丞相,亦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至此,陆逊的人生、事业均达到巅峰。
卷入王储废立之事,屡遭孙权责难,郁愤而死
可惜的是,陆逊为相仅仅一年,竟因为卷入废立太子问题屡遭孙权苛责,郁愤而死。陆逊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剧,其实就是历朝历代功臣的因果宿命,也是封建王朝永远无法避免的悲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陆逊死时“家无余财”,可见他清廉无私,人品高贵。
陆逊之死,除卷入帝王家事外,似乎还和其家族背景有关
孙权之所以能拓定江南, 得益于江南世家巨族的鼎力支持。据史料记载,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张氏“四大家族” 是孙吴统治集团的中流砥柱,这四大姓子弟做郡吏以上官员的就多达千人,其中以顾雍、张昭、陆逊为代表。陆逊之所以能成功,和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有莫大关系,孙权出于笼络江南豪族、争取他们支持的角度考虑,对陆逊非常器重与刻意栽培 。由于孙权的特别关照,陆逊很年轻时即入仕幕府,而后又从基层军事指挥官做起,并且兼管地方事务,从而经受历练,走上一条文武全才的发展道路;孙权很能大胆重用年轻有为之人,放手让他去驾驭那些宗室子弟、功臣宿将,从而增长了陆逊的组织才能,具备了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名将之风;孙权用人不疑,把他放在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上,从不干扰他的作战计划,保证了他从容运筹,坚持正确的战策方略而大功告成 。
随着孙权年纪渐老,已无早期的英明睿智,变得日益昏昧多疑。陆逊运势由盛转衰,表面上因他卷入立储之争,干涉帝王家事,实际是士族集团权力过大,已隐隐对皇权构成威胁,而陆逊是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位高权重,又屡屡参与废立太子一事,虽无私心,但已逾越了权力的边界,遭孙权猜忌与打击在所难免。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