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逊亮剑,刘备终于明白了永安是永远安息的意思

陆逊亮剑,刘备终于明白了永安是永远安息的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61 更新时间:2023/12/29 1:24:07

稍微懂兵法的人都知道,用兵讲究变化无穷,虚实结合,有先锋,有后应,还有埋伏。刘备倒好,将全部军队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地依次排列,一个营寨接着一个营寨,首尾长达七百里。这哪里是打仗?这好像是在巡游。

刘备这样搞,远在邺城的曹丕说话了,他说,刘备不懂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可以拒敌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刘备马上就要完蛋了。这绝不是看笑话。曹丕是读书的,他说的是真的。

诸葛亮更是读书的,当他知道刘备的布阵之后,心里陡然一惊,这下完蛋了,老大回不来了。可是,他已经来不及阻止了。就算来得及,他也未必愿意阻止了。有刘备在,他始终是二把手。如果刘备完蛋了,或许,他可以成为一把手。

陆逊却很淡定,他知道他的历史即将到来,他一点都不兴奋,而是慢慢地坐下,拿起笔,给老大孙权写了封信。信中说,刘备这个老头,太昏聩了。如果他躲在巢穴里,我还真拿他没有办法。如果他水陆并进,我倒还真有点怕他,如果他分散兵力,我还真无法一锅端掉他,可如今,他竟然连营七百里,我现在已经非常有把握了,吃掉它,易如反掌,请主公安心地睡大觉吧,看我全歼刘备大军。

陆逊命令将士们人人手里拿着一把火炬,一往无前,死了也要往前冲,见草就点,见营就烧,结果刹那间,火光通天,喊声四起。刘备四十多个营寨前部着火,那场面真是相当壮观。

这仗没法打了。刘备的军队狼狈逃出,张南,冯习,以及沙摩柯全部壮烈殉国,刘备大军几乎被全歼。这充分印证了那句话,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刘备,亲手将数万西蜀健儿送进了坟墓。

接下来,该轮到刘备往后退了。他先是率领残部退守马鞍山,可是马鞍山很快也被东吴大军包围了。不得已,刘备继续退。为了阻挡东吴大军的进攻,刘备让将士们把铠甲脱下来,烧掉,烧断道路。又命傅彤断后,结果傅彤战至一兵一卒,被活捉。吴军劝他投降,傅彤不愿意,就大义凛然地为刘备捐躯了。

7月,刘备乘船溃逃至秭归。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逆水行舟还真是寸步难进。不得已,刘备扔掉船只,徒步前进,翻山越岭,一口气跑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才安顿下来。然后,为了给自己祈福,他擅自做主,将白帝城改为永安。刘备以为,永安,是永远安全的意思,所以就没有再走了。他在这里驻扎下来,洗洗澡,照照镜,治治病,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他不禁仰天长叹:没有想到,孤这一大把年纪,竟被陆逊给羞辱了。苍天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全军覆没,一生的功名,毁于一旦。刘备当然不会明白,当关羽张飞死后,他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活着,只要活得好好地,两位兄弟自然会含笑九泉。可是,他却选择孤注一掷地去火拼,自杀式地火拼,这只能让他的两位兄弟更加自责,更加惭愧。搞得好像他们是在向刘备索命一样,以为了兑现当初不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刘备全错了。

所以,他没有再往西走,他无脸去见诸葛亮,无脸去见西蜀的百姓们。

而陆逊也没有再进攻。《三国演义》中说,他走进了诸葛亮早已设计好的八阵图中,所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其实,完全不是如此,诸葛亮哪有那么神?八阵图不过是一个神话。陆逊之所以没有再进攻,不是畏惧诸葛亮的八阵图,也不是为了放刘备一马,而是有深刻的现实原因。

首先,赵云的接应军队已经赶到永安,当时,永安的军队已有两万,而赵云又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五虎上将”之一,所以,陆逊大将再前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北方的魏国,曹丕南下了。曹丕这家伙也有古怪,当初刘烨劝他趁火打劫,他不愿意,他选择了坐山观虎斗。可如今,虎斗结束了,他倒来劲了,下令御驾亲征,南下灭吴。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灭吴的最佳时机。因为东吴的士气正盛,战斗力超强。你现在去打他,捞不到任何便宜。

而困顿永安的刘备也来劲了,他给陆逊写了封信,说,曹丕已经南下了,我现在再次出兵夹攻你,你会受得了吗?

陆逊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受得了。你都被我打得爬不起来了,还敢再来?你的伤口还疼吗?血还没有擦干吧?你只要敢来,我定叫你有来无回。

刘备最后一次自讨没趣。他知道自己已经完全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了。今年刚好六十三,“人年六十,不称夭”,活得够本了。这一辈子只能是这样了,下一辈子还要好好地活。

于是,刘备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命诸葛亮火速前来永安。他迟迟不肯见诸葛亮,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可现在,他已经快要去见如来佛祖了,再不见,就见不着了。

公元223年2月,诸葛亮到达永安。

历史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永安托孤。

奄奄一息的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一千年才出一个你这样的优良品种。哎,都怪我,太执著,看不到事情快另有一个结果,没有等到瓜熟蒂落,都怪当初想的太多完美,我的今天才这样狼狈。我不行了,我的儿子就交给你了,如果你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就好好地辅佐他,如果你认为他朽木不可雕也,那么为了全国人民,你就取而代之吧。然后又对刘禅说,你爸爸已经死了,从此以后,诸葛亮就是你的爸爸,你要像孝敬亲爸爸一样孝敬诸葛爸爸,否则你诸葛爸爸会像你亲爸爸一样打你的屁股哟,很疼很疼的。

说完,刘备便咽气了。

刘备究竟是在试探诸葛亮,还是真心地将江山托付给诸葛亮,这是一个千古之谜。我们不是刘备,无法知晓刘备当时的心思。不过,不管他愿不愿意,在他死后,西蜀迎来了诸葛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大家只知道诸葛亮,而不知道刘禅。

这大概也是刘备意料之中的事情吧。

夷陵之战,刘备以自己的全军覆没,成就了陆逊的旷世奇功,让陆逊彪炳史册,也成就了诸葛亮的权臣时代,让诸葛亮以二把手的身份全面抓起了一把手的工作。

标签: 刘备陆逊诸葛亮曹丕刘禅永安

更多文章

  • 荀彧被曹操逼死,陆逊被孙权逼死,那刘备把谁逼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操,陆逊,孙权,刘备

    所谓伴君如伴虎,在君主身旁效力虽然光宗耀祖,但荣耀越大,风险越大。君主的个性就像老虎一般喜怒无常,如果稍加不慎便会遭到君主的反噬。自古以来,为君主竭尽全力最后却被君主斩杀的不计其数。在三国时期,战乱频发,一个君主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就必须要广收人才。在三国时期也涌现了很多谋士和猛将,他们为了自己的理

  • 古代名人智慧:陆逊两面点火夺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陆逊,荆州,关羽,吕蒙,刘备,东吴,曹仁,三国,古代名人,曹操手下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自从刘备乘吴、曹大战之机巧夺荆州(今湖北江陵)后,东吴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夺取。刘备也看透了这一点,他在夺取蜀川后,留下最得力的大将关羽镇守荆州。东吴一直垂涎于荆州,故派大将吕蒙驻在陆口(今湖北嘉鱼),以挡蜀刘进攻,以伺夺取之机。但关羽一向谨慎,不轻易对外用兵,保持军事优势,使

  • 《松江人文大辞典》精选|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松江标签:陆逊,平定,太守,孙策,三国,松江人文大辞典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吴吴郡 人。孙策之婿,善谋略,嗜弈。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袭取荆州关羽之功,拜授抚边将军,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次年,平定房陵、南乡、秭归等地,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吴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众数十万攻吴。陆为大都督,

  • 东吴使用反间计上瘾?陆逊略施小计除掉一个边境大患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陆逊,曹魏,东吴,孙权,诸葛恪,曹叡

    反间计在战争史上非常的常见,是考验人心的一种手段。历史上的反间计数不胜数,基本上是针对敌方的高层的关系,往往用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很高的效果。在三国时期,在正面战争的交锋的背后,也不乏反间计的施展。三个政权中都有反间计的影子,尤其是曹魏和孙吴,简直是你来我往,孙权使用反间计离间曹魏河北都督吴质与曹叡的

  • 陆逊明明可以灭掉曹魏却为何不灭

    历史解密编辑:岛未晴心未眠标签:陆逊,曹魏,东吴,蜀汉,吴国,魏国

    引言:在三国时期北伐是一个十分熟悉的词语,关羽发动过北伐,诸葛亮更是四出祁山展开了五次北伐,而姜维更是对于北伐乐此不疲。貌似北伐是蜀国特有的一项活动,其实除了蜀汉进行过北伐,同处于南方的东吴同样也进行过北伐。东吴的陆逊同样也进行了四次北伐战争,对手同样是北方的曹魏。可以说当时在三国的国力对比中曹魏是

  • 夷陵之战后,陆逊等人劝孙权称帝,为何被孙权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陆逊,孙权,蜀汉,刘备,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在曹操去世后,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一年后,也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由此

  • 陆逊具有很高的才华,曾经贡献过不少计谋,是怎样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刘备,关羽,曹操

    翻看历史的书籍就可以知道,在三国的后期,东吴和蜀国之间已经没有了联盟关系,而孙权在曹操的支持下,开始带着自己的军队去攻打刘备,想要把原来的荆州抢回来。那个时候关羽是这个城池的守将,所以想要攻打下来也是很难,后来孙权就派了吕蒙和陆逊一起去。陆逊是一个特别有智谋的人,他知道关羽的性格,所以就写了很多信,

  • 东吴将领为何瞧不起陆逊,除陆逊缺乏经验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陆逊,东吴,刘备,蜀汉,孙权,夷陵之战

    纵观历史,三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却也是名臣猛将辈出的年代。能臣谋士各投明主,导致魏蜀吴三方势力割据半个多世纪,一时间谁也无法征服谁。不过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三国之间主要以魏蜀之间交战较多,大多数时候,东吴其实是偏安一隅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多次北伐,为此不惜耗尽心血,最终命

  • 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东吴陆逊深谙此道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陆逊,诸葛瑾,孙权,东吴,赵子龙,曹魏

    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其实古人在虚实之道上,早已玩得纯熟无比,而空城计作为最险的缓兵之计,深蕴虚实之道,很早以前就有人用过,并非三国时期才出现的。最早且有史可查的,应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想要攻打郑国,好一博美人一笑,而郑国兵少力弱,公子元没几天便打到郑国都城,而郑国援兵未至,又无力

  •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刘备逼死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孙权,陆逊,曹操,刘备,荀彧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很多功臣逃不掉的宿命,因为人是自私的,当别人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既得利益者会想办法除掉威胁者。在古代社会,皇帝占据着优势地位,所以当功臣威胁到皇帝的利益时,倒霉者也多为功臣。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个枭雄,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也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一人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