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钟会在灭蜀之后,会倒反司马昭,专家:看他的档案

为什么钟会在灭蜀之后,会倒反司马昭,专家:看他的档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彦祖普法 访问量:1038 更新时间:2024/1/26 0:21:44

公元263年,当司马昭接到蜀国被灭的消息时,他的心情无比复杂。三年前他没忍住自己的欲望,而导致曹魏四代曹髦横死街头。虽然搞定了曹髦,但他当时的条件还不足以自立门户。因此处境异常尴尬的他,选择了西征蜀汉,他希望凭借一场泼天的大功,来为自己的改朝换代增添筹码,现在虽然计划达到了预期,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立有首功的邓艾,竟然没经过他的同意,就把刘禅及其蜀汉降臣的“退休”福利给安排了,而且根据他的内线说,西征的主力钟会,此时似乎也有了别的想法……于是在公元264年,惹司马昭生气的邓艾被钟会奉命抓捕。而至此时,西征的二十万人马完全交由钟会节制。大权在握的钟会,在看完正月十五的花灯以后,假借头年去世的郭太后(曹丕的老婆)的名义,发布檄文,声称要讨伐司马昭。

但是天不遂人愿,钟会没控制住局势,导致兵败被杀,而在混乱之中,邓艾也被刺死。

因为这场叛乱来去匆匆,近乎儿戏,因此很多人对这场叛乱并不怎么关注。因此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钟艾之所以反叛司马昭,是因为他嫌司马昭赏罚不明(邓当时司马昭给邓艾的福利待遇更高),他的叛乱不过是临时起意。也有人却说,钟会是忠实的“魏粉”他早就有了“作案动机”,因此他的叛乱是早有预谋的。骆驼最初对这个问题,也很疑惑,于是骆驼就带着自己的疑问,翻开了钟会的简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钟会是曹魏官员钟繇的儿子。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钟繇曾位列三公,且配享曹操的庭庙。为什么以书法在后世扬名的钟繇,会如此受曹魏的统治者的偏爱呢?只因为钟繇是“楷书之祖”?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钟繇上位的诸多因素之中,钟繇的背景身份其实起了很大的作用。钟繇出生于颖川钟家,而钟氏一族是当时颖川的“四大家族”之一,另外的三家分别是分别是,以陈群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以荀彧为代表的荀氏家族,还有到东晋大放异彩的庚氏家族。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曹魏政权起家的武将,几乎都是曹操的老乡,而为曹操筹划未来的文臣,则多出于颖川。因此在曹魏的权力体系中,钟繇不仅仅代表的他这个个人,还代表着他背后的钟氏家族,以及颖川的士族联盟。

钟会有了这么个厉害的爹,这么个给力的家族,他是不是可以属于躺赢一族呢?因为钟会虽然是钟繇的亲儿子,但他却不是嫡子,而是庶出。看过《红楼梦》的朋友,想必对贾宝玉和贾环这哥俩的待遇差别,都不陌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钟会的个人处境。而且根据记载,钟会的母亲因为怀了钟会,还差点被钟繇的另一个妾室给毒死,因此可想而知,钟会在钟家即使获得了一定资源,但应该也很有限。

那么钟会后来是怎么“飞黄腾达”的呢?自从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懿一家就把持了朝政,而司马一族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年轻的钟会拉入了自己的阵营。我们从史料的记载上看,最初钟会似乎没有“身归司马,心向曹魏”的明显迹象,因为他在司马师当家时,一直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在司马师去世后,他好像又成了司马昭的铁粉,因此他的“圣眷”一直不衰。

从这方面看,似乎钟会只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但是如果我们细看钟会这一时期的表现,仍会发现他的一些“异常”。当初司马氏虽然把持了朝政,但仍有人希望政归曹氏,因此当时有很多人密谋推翻司马氏。但因为他们行事不严,最终泄密。司马氏对这些人展开了疯狂的打击,把很多人都送去了地下。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夏侯玄的人,事发之后,夏侯玄先是被抓进了牢狱。

一般人碰上这种情况,可能躲都来不及,但是钟会却私下里去见了他,他们具体说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钟会的这个行为显得不那么正常。此外,被司马师诛杀的,还有一个叫许允的人,他和夏侯玄关系不错。在《世说新语》中,曾提到过一件事,钟会曾经按司马师的要求,去考察许允的孩子。

司马师临去之前,告诉钟会,你如果感觉许允的孩子有才华,那么就第一时间给抓起来。但是钟会回来向司马师报告,说这俩孩子比较普通,因此这俩孩子被救了下来。虽然原文中说,这是许允临死前,给孩子们留下的计策,但是智商从小就广受赞誉的钟会,能被俩孩子唬住,也不能不说是异常。

曹操在世时,为了让部下“更安心”的出去打仗,往往会把他们的家眷,留在后方,以“方便照顾”。因此曹魏的将官,大都比较“忠心”,很少有人愿意“抛妻弃子”去投奔敌营的。因此邓艾在死前,就一直喊冤,因为邓艾的妻、子大都在曹魏的大本营中。看到这个,有人可能会问,钟会敢反叛,是因为他的心比一般人狠吗?答案是否定的,钟会活了四十年,既没娶妻也没纳妾,更没有亲生子女。

而且更蹊跷的是,钟会的亲大哥钟毓,曾对司马昭说,我这个弟弟一向野心勃勃,您那么信任他,要是他做错了什么事,会不会连累我们钟氏一族啊。司马昭一听,立刻就说,怎么可能,谁错了就处罚谁,我们怎么可能搞牵连呢,你放心吧。钟毓为什么会这么问呢,是他比钟会更聪明吗?

在《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了两个小故事,分别是曹丕和钟繇去考察这俩兄弟,其结果是,无论胆识还是辩才,钟会都比他的大哥要高出一筹,因此骆驼有理由怀疑,钟毓提前去给司马昭“打预防针”,可能并非哥哥钟毓的本意,而是钟会的计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钟会叛乱被杀之后,钟氏一族真的没怎么受牵连,而邓艾的儿子,却一个也没留下来。

因此,骆驼认为,钟会反司马氏,并不是他临时起意,而是他早有预谋的。至于他的动机,很可能就是因为在他的心里,老曹家才是大魏的主人。而且他作为一个有气节文人,忠于自己的君主,其实根本就是理所当然。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司马昭钟会司马师邓艾曹操曹魏

更多文章

  • 今日, 券商太给力了! 主力是司马昭之心, 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朱哥的游戏时间标签:大盘,a股,股市,三国,司马昭,散户投资者

    周四股市收盘!昨天的A股,走步非常漂亮,低开消化利空,高走制造台阶,让散户舒服的走下去,说实话,我很佩服主力的勇气,竟然这个时候还沉住了气。盘中,券商板块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行情推向了最高潮,意味着什么?中国主力,现在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我为何这么说?如下所示:第一:就在前天,很多人预测昨天是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曹髦,曹魏,皇帝,曹芳,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史说三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过于膨胀,在旁人眼中显露无遗。而当时身为魏国皇帝的曹髦说出这句话时,内心必定是无比愤慨但又带着些许无奈的。当时曹魏政权式微,司马家族逐渐把持大权,而从司马懿到司马昭,司马家的行径越来越出格。到了司马昭一门,曹魏皇帝已经完全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让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他说:倒着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赵子龙,三国

    一般来说,亡国之君的下场都不会太好,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后梁后主萧琮,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比较悲惨。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当新的政权建立起来后,自然对旧主有所忌惮,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但是,蜀国的后主刘禅却是例外,亡国之后依然可以安享晚年,他既没有司马迁口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行兵打仗的智慧;也没

  • 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为何至死都没称帝呢?原因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曹魏,曹髦,曹操,曹丕,司马昭,司马炎,史说三国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在父亲和兄长去世后,司马昭继续发展司马氏的势力,乃至于达到了权倾朝野的程度。对此,皇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形容他的野心,公元260年,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于同年五月初六夜里,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侍中王沈、

  • 曹髦亲自率禁军去斩杀司马昭,被反杀,司马昭:天下人该如何看我

    历史解密编辑:史论纵横标签:曹髦,司马昭,贾充,天下人,汉献帝

    公元260年,曹髦亲自率禁军去斩杀司马昭,却被反杀,司马昭跪倒在地说道:天下人该如何看我?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在大将军司马师废除曹芳后拥立为帝,尽管曹髦的皇位是司马家给的,但是曹髦却不想成为傀儡,步汉献帝后尘。在司马昭权势越来越大时,不甘坐以待毙的曹髦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秘密

  • 新年就要666,三国志6最难短剧本,诸葛诞能讨伐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钟会,曹魏,魏国,文钦,司马昭,诸葛诞,毌丘俭,三国志,史说三国

    正值新春佳节,为了喜庆日子,今天就用三国志6短剧本来恭祝各位新年666。在众多剧本当中,第12个剧本诸葛诞的崛起堪称最难剧本。三年新冠疫情就如同剧本中的众多困难艰苦,就让小编用诸葛诞冲破重重障碍实现胜利,来祝愿各位读者新年兔飞猛进。我们来看这个剧本,257年-260年,在这段时间,中国大地上的形势:

  • 刘禅投降后写了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群臣不明白,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赵子龙,蜀汉

    身为皇帝,谁不想建下不朽功劳,留下传世美名,这也使得许多皇帝在位期间是劳心劳力。但也有些皇帝不想活得这么辛苦,开始耽于享乐,导致王朝风雨飘摇晃,甚至还有灭国的危险。其中,就有一位亡国之君,照理说身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应该以身殉国,但他却活得潇洒、顺势投降。甚至在投降后,留下了三个字,成功地让司马昭

  • 此人是匈奴单于后裔,被司马昭软禁,却成西晋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昭,刘渊,匈奴,曹操,曹魏

    216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到邺城,去朝见已经成为魏王的曹操。呼厨泉没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部落,曹操将其留下,“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之后,曹魏继续加强对南匈奴的控制,各部首领的儿子都要来到洛阳,实际上就是人质。作为曹魏的权臣,司马昭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这些人质中,有一个人居然成为西晋的掘墓人,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 司马昭不敢杀他 群臣困惑 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西西职场说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魏国

    提到刘禅,我们大家都不熟悉。可是有一个关于刘禅的典故,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扶不起的阿斗。有多少次在我们考试成绩不合格时,父母总会拿手指着我们说:“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历史上的阿斗刘禅在蜀国灭亡后,只写了3个字,这3个字让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对此很是困惑,司马昭却说:“你们倒着读。”刘禅到底了写了哪3个

  • 蜀汉被灭后,刘禅写了3个字做成牌匾,司马昭:放过他,不杀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刘禅,魏国,蜀汉,刘备,司马昭,诸葛亮,史说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乱世中,留下了众多让世人口口相传的历史英雄,同时也有让人一说起只用懦弱无能评价的人物, 例如三国时期的刘禅,人称“扶不起的阿斗”。 拥有旷世奇才诸葛亮辅佐,《出师表》中一字一句的真诚告诫,最后他还是丢了蜀汉的江山。可是刘禅真的如世人所说,只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吗?刘备死前,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