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正、庞统和诸葛亮有本质区别:他们若在,能否帮刘备一统三国?

法正、庞统和诸葛亮有本质区别:他们若在,能否帮刘备一统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2/8 19:52:0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朝诗人陆游《书愤五首》中的名句,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显然不这么看,他进取西川和争夺汉中,带的参谋长分别是庞统庞士元和法正法孝直。

曹操在汉中失利后,对法正的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法正帮刘备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了汉中,而益州这个根据地,要没有庞统的上中下三计,最后也不能归刘备。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荆州四郡,同时封庞统和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这两位军师中郎将,对荆州的战略地位,给出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诸葛亮认为荆州是刘备进取中原的战略支撑点和出发点,而庞统则不以为然:“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庞统认为荆州乃四战之地,分属曹孙刘三家,蒯越、蔡瑁等世家大族都投靠了曹操,刘备存人失地必不久长,还不如往益州发展,起码能关起门来当土皇帝,等到天下有变,再相机行事。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诸葛亮和庞统法正有着本质的区别:诸葛亮一心兴复汉室,把天府之土打得民有菜色却一寸土地也没夺取,而庞统法正则是先求自保而后发展,如果发展不起来,就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再说。

归根结底,是庞统和法正并不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而诸葛亮总觉得为汉家除残去秽舍我其谁、时不我待,他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结果多次出祁山,每次都是吃光粮食就回来,攒够粮食再出去,看起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诸葛亮这个人太忠、太正:“刘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认为只要是奔着兴复汉室的目标,小步快走,总有一天能走到大汉天子刘协面前,至于最后由谁来当皇帝都不要紧,只要天下还姓刘就行了。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远不如贾诩郭嘉,可能也不如庞统和法正,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疑问:喜欢剑走偏锋、人品似乎也不值得称道的庞统和法正,是不是三国最需要的人才?如果庞统法正尚在,能否帮刘备一统三国?

庞统有点像贾诩,庞统有点像郭嘉,这样说还真有点道理:电视剧里的郭嘉很年轻,实际上他比庞统还大九岁(郭生于170年,庞生于179年),而且庞统跟郭嘉一样,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角色——有人说郭嘉不是预测了孙策的遇刺,而是派人对孙策进行了刺杀。

庞统能说刘备想说而不好意思说的话,做刘备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而且还能给无理之事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刘备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去坑同宗刘璋:“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庞统马上给刘备找到了借口:"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刘备当然从善如流:“备遂行。”

我们可以说是庞统救了刘备一命:如果刘备的地盘仅限于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和从孙权手里借来的半个南郡,根本就顶不住卷土重来的曹军,更别说应付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攻了。

没有益州,刘备就无处可退,没有汉中,刘备也不好意思自立为汉中王,可以说在刘备眼里,庞统和法正都是大恩人,所以法正的谥号来得都比较早:“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

景耀三四年的法正没有被追谥,说明他早就有了谥号,而法正这个人的人品,其实是很差的:“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用诸葛亮评价魏延的话来说,法正这个人“食其禄而卖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他在刘璋那里领工资,却劝刘备取而代之:“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张松卖西川,还没拿到赏金就身首异处,法正却成了刘备的头号心腹重臣,连诸葛亮都知道“先主雅爱信正”,只好对法正的飞扬跋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法正和庞统的人品和做事风格看似不值得尊敬,但他们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我们还会很悲哀地发现:在汉末三国乱世,好人不但未必会有好报,而且绝大多数都活得很憋屈,刘表和刘璋镇守一方,把经济都搞得不错,也都收养了一大批流浪文人。

为避免生灵涂炭,刘表没有趁曹操北征的时候偷袭(刘备强烈建议),刘璋也没有跟刘备在成都进行死战。但是这两个守土之臣,在枭雄环伺的汉末乱世,根本就保不住基业和身家,只有刘备和曹操、孙权那样心狠手辣脸厚心黑的家伙才会越吃越肥。

诸葛亮生在太平盛世,绝对可以成为萧何那样的治世能臣,但是三国乱世需要的是贾诩、郭嘉、庞统、法正那样的“人才”,对这种人才,曹操还专门发布了“求贤令”来招揽:“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你有本事就行了。”

诸葛亮是个有本事的人,但是他恪守儒家八德,远不如忘了这八个字的毒士、鬼才对主公有用。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刘备驾前汇聚了诸葛亮、法正、庞统这三大谋士,再加上能征惯战的五虎大将和魏延,这些人优势互补同心同德,进取中原一统三国是不是还真有五七分可能?

标签: 庞统诸葛亮刘备法正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入川带庞统,而不是诸葛亮的四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刘备,庞统,周瑜,孙权,汉朝,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刘备待诸葛亮比庞统更亲近,但入蜀时刘备带上的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一、庞统表现出更强烈的取蜀意愿益州别驾张松劝刘璋,请刘备入蜀抵抗张鲁。于是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带四千人马来荆州请刘备,法正悄悄告诉刘备这是吞并益州的机会。(《三国志·法正传》)刘备尚在犹豫,担心因此而失信义于天

  • 庞统临终前劝说刘备:“主公被孔明所惑矣”,这话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网综娱乐标签:庞统,刘备,曹操,蜀汉,三国,诸葛亮,五虎上将,孔明(艺人)

    简介《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他的继任者刘禅写的一篇文章。整篇文章都提到了“兴汉还都”的忠告。同时,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表达了忠心报国的决心。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出师表》。本文既不诉诸华丽挑衅的辞藻,也不引用陈旧典故。真挚而感人。这篇课文后来被选入了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懂这段文

  • 落凤坡中箭的如果是诸葛亮,庞统能不能打败司马懿,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绿野萍踪标签:庞统,蜀汉,汉朝,诸葛亮,司马懿,落凤坡,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说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诸葛亮是治世良才,仅次于管仲、萧何,但统兵打仗却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说到庞统,仅军事才能而言,似乎要高于诸葛亮,陈寿认为,庞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庞统的军事才干,与曹操第

  • 庞统原来是东吴的卧底,刘备和诸葛亮,只是看破没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庞统,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争霸可谓是群雄逐鹿,英雄辈出,除了赵云黄忠等武艺高强的大将军之外,效力于君主的谋士也在三国时期大放异彩,诸葛亮作为第一谋士在刘备身死之后力挽狂澜更是令人钦佩。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的知名度虽然不如他,但是庞统的存在也决定了三国时一段时间的走势,他被孔明称之为“百里之才”,他也帮助

  • 从刘备免庞统的官,看庞统的性格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刘备,庞统,孙权,周瑜,三国,蜀汉,汉朝,诸葛亮

    庞统才不在诸葛亮之下,然而他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无法与诸葛亮比肩,他的死正是这种性格的必然。摆烂被免先主领荆州(借到南郡),(庞)统以从事守(代理)耒阳令,在县不治,(被)免官。--《三国志·庞统传》周瑜死后,庞统继续在新任南郡太守程普手下做功曹。刘备借到南郡后,因庞统与江东本地集团结交,孙权不敢用

  • 庞统临死前,看清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提醒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温知乎标签:庞统,刘备,魏延,孙权,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前言三国时期英年早逝、最令人惋惜的人物,一定会有很多人最先想到命丧“落凤坡”的蜀汉谋士——庞统。的确,与“卧龙”先生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谋士之一,而他在事业上升期英年早逝,令后人叹息不已。尤其是在后来的历史中,蜀汉政权因为缺少独镇一方的人才,而导致复汉大业功亏一篑时,更是

  • 攻下涪城后,庞统终于看透刘备假仁假义嘴脸,悄悄提醒孔明要小心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刘备,庞统,诸葛亮,魏延,黄忠,刘禅

    刘备凭着一己之力,最终开拓疆土,成就一方霸业。虽如此,但是刘备这辈子仍然有好几件事情做得并不是那么漂亮。众所周知,刘备对外宣称一直以“仁义之君”自居。而且他所做的事情也似乎都是正道,匡扶汉室,惩奸除恶,这就是刘备的日常。但是呢,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元221年9月刚刚在过完炎热的夏天之后,刘备

  • 庞统见孙权和刘备都被嫌“长得丑”,他若投靠曹操,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庞统,孙权,刘备,曹操

    庞统见孙权和刘备都被嫌“长得丑”,他若投靠曹操,结果会如何?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个提问:“在三国人物中,有谁曾经与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有过交谈?”乍看起来,三国人物那么多,与三位枭雄都曾经说过话的人物肯定不少。其实不然,这样的人非常之少,如果检点起来,只有两个

  • 庞统与周瑜的短暂蜜月期,及孙权为什么弃用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庞统,孙权,刘备,三国,汉朝,周瑜的

    如果周瑜不那么早突然暴死,庞统后来的命运可能就没那么多波折,也不至于被孙权弃用。但历史没有如果。隐于江陵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准备南迁江陵的刘备在当阳被曹军追击,败逃江夏,十月曹操进占江陵城。南郡之战后庞统没跟随曹仁北归襄阳,便知庞统是坚决反对投降曹操的。曹操势力统治江陵共约一年零三个月

  • 历史中的庞统到底如何,是否对得起“凤雏”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庞统,凤雏,刘备,孙权,刘璋,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看三国人物宦海浮沉,将星并立。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被后世尊称为——凤雏。他的名字就是庞统,无奈世人只知周郎顾,无人晓得诸葛亮和庞统的宿命纠缠,“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这是世人当时对庞统的评价,那么庞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评价,到了晚年的庞统更是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