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话春秋 访问量:3581 更新时间:2023/12/17 6:26:29

这个问题,得用发展眼光去看待。

对于荆州,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确实就此发表过各自的看法,不过,两人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其中,在诸葛亮眼里,荆州优势多多,是必须要占据的地方,只有占据这里,方能成就大业。

而在庞统看来,荆州这个地方,不仅内部残破,同时外部强敌环伺,总之就是劣势多多,不宜贪恋此处。

那么,这二人对于荆州的看法,究竟谁更高明一些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先看看诸葛亮与庞统,分别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了对荆州的看法。

先说诸葛亮,他提到必须占据荆州,是在《隆中对》里面。

《隆中对》产生的背景,是在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这段时间,刘备受谋士徐庶徐元直的建议,因此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之大作。

这其中,年轻的诸葛亮对刘备提到,荆州是个好地方,因此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然后以图大业。

具体好在哪里呢?诸葛亮当时说得十分明白。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荆州这个地方,北面靠着汉水与沔水,这就说明水路畅通,而水路畅通,从南海到这里的物资运输,就会十分方便。

二来,荆州东面与吴郡、会稽相连,而西面,则通往巴蜀之地,这么一个水路运输方便,且四通八达的地方,必然是不少人都想争夺,也想得到的所在。

简单几句话,诸葛亮就把荆州在地理上的战略重要性,表达得一清二楚,此乃地利。

当然,在诸葛亮眼里,之所以建议刘备占据荆州,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荆州在地理位置上有战略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当时荆州正是刘备占据的好时机,也就是“天时”。

什么天时呢?注意看诸葛亮的第二句话。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这里面的重点,在于“其主不能守”,也就是说当时荆州的主人守不住这里,那么当时荆州的主人是谁呢?

自然是刘表,那个曾“单骑入荆”,凭实力将荆州带向稳定繁华的男人。

刘表入主荆州的时间很早,大约是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当时荆州的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因此,经董卓表奏,刘表被任命为新的荆州刺史。

不过那个时候的荆州,可谓是一片混乱,用刘表本人的话说就是“宗贼甚盛,群众不附”,以至于刘表刚开始连上任都做不到,只能匿名独身赴荆州,这才勉强上了任。

之后,经过刘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等一系列措施之下,不仅内的贼党豪强为唯刘表马首是瞻,同时外部不少能人志士也纷纷前来投靠。

最巅峰时,荆州已经达到“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因此到了后来,荆州成了当时混乱局势下的一方净土,别的不说,单是当时荆州境内学校的规模和制度,就几乎与曾经繁华的洛阳比肩。

试想,在当时的时局下,荆州的教育居然能做到如此规模,其他方面有多成功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刘表这个人也不是完美无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谋无决”,同时“无四方志”,即志向不大,用曹操谋士郭嘉评价他的话那就是仅是一个“坐谈客耳”。

不仅如此,刘表对于人才的任用也是一个很大问题,也就是陈寿评价他的“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不然也不会在晚年时让蔡氏一门上蹿下跳。

所以,正是刘表存在这些问题,导致当时的荆州,看似强大,实则岌岌可危。

并且,刘表的儿子也不成器,更是当时他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对于这些,诸葛亮是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所以,他才会对刘备说,荆州“其主不能守”。

此外,诸葛亮也知道刘备已然漂泊半生,但始终未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急切需要一个稳固的地盘,这样才能开创下一步的事业。

加上刘备在当时,不管是号召力还是好感度,都相对来说比较出类拔萃,同时也有一批忠心的追随者,这便是“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会建议刘备占据荆州。

也就是说,诸葛亮认为刘备必须占据荆州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来是荆州的地理战略,二来是刘表暗弱,而第三,便是刘备在当时的实力。

这三项基本条件,最主要的便是前两个,即“天时”和“地利”,因为这两个是基础,没有这两个,诸葛亮说什么都不会建议刘备冒险占据荆州的。

所以,就当时的局势而言,诸葛亮说得没错。

而庞统又是在什么时候对刘备提出不应眷恋荆州的呢?答案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前后。

当时的背景是,法正建议刘备夺取益州,而刘备犹豫不决,因此作为谋士,庞统提出,不应仅仅把目光放在荆州这一个地方,而要放得更长远。

换而言之,就是庞统也建议刘备拿下益州。

当时在庞统看来,荆州有几大缺点,第一是“荒残,人物殚尽”。第二则是“东有吴孙,北有曹氏”,因此,盘踞在此,难成大事。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九州春秋》

要知道,此时距离《隆中对》,也不过是过去了三四年的时间,但为何同样是荆州,到了庞统嘴里,就变得几乎一无是处了呢?

实际上,这还真不是庞统故意抹黑荆州,而是这几年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是刘表死了,然后刘表的儿子刘琮,在接管荆州后,面对曹操大军,居然献城投降,白白把荆州让给了曹操。

第二,也就是刘琮献出荆州后不久,刘备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即“赤壁之战”,曹操退走,同时刘表的长子刘琦病逝,因此在部属的推举下,刘备领了荆州牧。

而这样一来,经过战乱后的荆州,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曾经的繁华一去不返,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曾经模样的。

这也就是为何庞统会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的原因所在。

并且,当时东吴孙氏已经崛起,吴郡、会稽二地,也被东吴牢牢占据,因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东连吴会”这个战略优势同样也不复存在。

还有,当时荆州的北面,也就是诸葛亮之前说的“北据汉、沔”的优势,也已经无法实现。

也就是说,短短几年的功夫,由于时局的变化,曾经荆州具备的“地利”优势已经没有了,加上经历了战火,导致城池破损,人口流失,整个下来,荆州不再是之前的“香饽饽”,至少没有了诸葛亮曾经所说的诸多好处。

因此,庞统才会对刘备提出上述那些问题,而这些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庞统说的同样也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庞统可没说过荆州要不得,他向刘备表达的意思,是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抓紧夺取益州方为上策。

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庞统

所以,结合庞统这两段话整体来看,其实意思十分清楚明了,他就是在法正建议刘备夺取益州时,看到刘备犹豫不决,因此才将当时的荆州,以及当时的益州做了一个分析比较,最终建议刘备听法正的建议,抓紧时间拿下益州。

同时,在庞统说完这些后,刘备依旧犹豫,担心因此而失信于天下(当时益州牧为刘璋),而庞统见此,直截了当的说,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并对刘备列举了古人的不少例子。

最终,刘备也觉得庞统说得不错,因此听从了他的建议,率兵进入了益州。

而这么再去看的话,庞统说的有错吗?当然没错,不仅没有错,反而结合实际形势,为刘备剖析出了最合适的办法和举措,因此,“凤雏”之名不虚也。

更重要的一点,对于夺取益州,以及夺取之后如何筹划这件事,诸葛亮早就在《隆中对》里提到过。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这便是当初诸葛亮对刘备提到的长远规划,而这其中,就已经建议刘备不仅要拿下荆州,同时还要拿下益州。

因此,这一点,诸葛亮和庞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有道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非虚言也!

所以,对于荆州的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诸葛亮说必须占据荆州的时候,是荆州具备被占据的各种条件。

而庞统建议不要仅迷恋荆州的时候,则是经历了赤壁之战等多个因素之后,时间不一样,情况就不一样,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10大令人惋惜的人才: 庞统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灿烂的世界标签:庞统,刘备,蜀汉,姜维,魏国,诸葛亮,三国演义,曹操手下,中国古文献

    三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勇有谋的人才,有的平步青云、名震当代,而有的却命运多蹩、令人惋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历史上10大令人惋惜的人才,看看都有哪些人才上榜。庞统1、庞统——遗憾指数:10我一直觉得庞统应变的才干要比诸葛亮强,比如在入川以后,刘彰和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天一个变化,庞统总能制定出

  • 庞统生前曾给刘备献出一妙计,刘备不听,导致关羽惨死蜀国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庞统,刘备,关羽,蜀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基本上都听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其中卧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则指的是庞统,此二人皆有过人才能。刘备正是因为这句话,为了自己的野心,才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只为了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在后来的日子里,诸葛亮果然名不虚传,虽然不能保证每一场战役都获得

  • 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庞统,刘备,司马懿,诸葛亮,蜀汉

    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作为汉朝的一个宗族,他的人生理想是复兴汉朝,但直到去世都没有成功。刘备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有一段时间,他获得了两个当代名人,卧龙和凤雏。不幸的是,庞统在进入川,的路上很早就去世了,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庞统没有死在凤坡,他能继续帮助刘备并击败司马懿?吗庞统能打败司马懿?吗刘

  • 荆州:孔明说是宝地,但被庞统嫌弃,刘备如果放弃?还给孙权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庞统,刘备,孙权,荆州,蜀汉,孔明,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先上文,依据在此。《九州春秋》:庞统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庞统由此可知,庞统的意思并不是放弃或者退出荆州,而是说:仅仅依靠荆州之地很难“得志”。需要再拿下人口、资源丰富的益州才

  • 庞统为什么自杀,他的死是不是与诸葛亮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庞统,诸葛亮,刘备,军师,鲁肃,周瑜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 庞统临死前,看清楚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小米名人巷标签:庞统,刘备,魏延,三国,蜀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众所周知,三国是乱世时期,但要知道,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整个三国时期,有不少英雄横空出世,使得三国这部战乱史有了不一样的精彩。当时,在民间,曾经有传言道:“卧龙和凤雏得一人便能夺得天下。”这其中,卧龙便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便指的是庞统。一龙一凤,足以见得当时人们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有多高。更有意

  • 庞统临死前,为何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庞统和诸葛亮之间有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庞统,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蜀汉败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刘备选了阿斗这个扶不起的君主,才导致蜀汉败亡的;有人说,是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劳民伤财,让蜀汉失了民心,才败亡的;有人说,是刘备攻执意攻打东吴,让蜀汉元气大伤,才导致败亡的;还有人说,蜀汉的败亡始于关羽大意丢荆州。这4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损害了蜀汉的国力,让蜀汉变得更加

  • 刘备深爱一大将,曾击败过张飞庞统,可为何诸葛亮却将其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刘备,张飞,庞统,蜀汉,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而大多数豪杰谋士都愿意归附于曹操帐下,这也正是因曹操求贤若渴之故。乱世之年,对于有志之士或有才之辈,雄主们都是愿意招揽的,甚至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在魏蜀吴三个阵营中,蜀汉阵营是最缺人才的!可能有人不认同这个观点,蜀汉缺人才?那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呢?这些当然算是人才,但

  • 刘备最喜欢的是法正、庞统,对诸葛亮是敬而不爱!

    历史解密编辑:小馨讲故事标签:刘备,庞统,法正,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提起君臣关系,肯定绕不过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对关羽、张飞说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备托孤诸葛亮,称赞“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有“三顾茅庐”这样的佳话;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历

  • 刘备得此二人,为何不能一统三国?你看看庞统临终前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刘备,庞统,诸葛亮,曹操,孙权,水镜先生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然而事实上,刘备已经得到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两个人的相助,却仍然未能一统三国,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看庞统临终前说了什么?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是水镜先生首先说出来的,水镜先生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