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诸葛亮主政11年,姜维扶持29年,可为何后世还要贬低姜维?

蜀汉:诸葛亮主政11年,姜维扶持29年,可为何后世还要贬低姜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说观 访问量:1161 更新时间:2024/2/13 17:51:53

从先主白帝托孤(公元223年春),到武侯病逝五丈原(公元234年10月18日),诸葛亮主政蜀汉11年多。从公元234年秋到263年蜀亡,姜维扶持蜀汉整整坚持了30年。那么,为何后世对姜维的评价普遍不高呢?

我引用一下

就如同这段时间最火的那条消息。火星登月了、5G建成了、航母下水了,国家都第二经济体了,连国足都胜叙利亚了。而回想一下我们的“读书人”,在当世又做出了何贡献?在国际上又有何影响力?难不成陈寿也没跟上历史的潮流?

最具代表而且根源就在于陈寿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简单地讲:不自量力,为了功名利禄把兵家大事当作儿戏,没有明确的战略主张,最终自食其果。可以说不仅仅是不高,是明确的贬低了。

其实还是控制了雍凉

当然不能简单地通过时间长短来比较功劳大小。事实上,扶持和主政完全是2个概念。和《三国志》将其与蒋琬费祎合三为一传一样。孔明之后的蜀汉权臣的权力分配,也大抵如此。刘禅固然无意不尊武侯,只是取消丞相设置、发发脾气还是有的。

具体体现到用兵数量上。”费祎常裁制(姜维)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诸葛亮去世以后,蒋琬共计主政12年,费祎7年。费祎去世后,姜维仅把持军权不过10年。期间还遭受黄皓、阎宇等烂人打压。

我没办法啊

即使是蜀亡前2年,同为”汉大邦“的诸葛瞻出山,主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其兵权。历史上的姜伯约,从来没有像武侯那样成为托孤重臣,被相信到全权负责国家军政事务的地步。这就是真实的官场博弈。

即使是看似应当与丞相之子的将相和,也是不允许我们天真幻想的。纵论姜维战功,若论正史足足11次北伐。续丞相以攻带守之策,凋敝了自家,也恶心了敌人,还是在”兵不过万人“的前提下,堪堪与九州曹魏维持均势近30年。

蒋、费去世后,才终于有了数万人调配之权。当年便兵出陇西,围襄武、斩徐质,迁三县人口数千入蜀。洮西大捷,破“魏雍州刺史王经……经死者数万人”《三国志姜维传》。取得了包括诸葛亮五出祁山在内的北伐最佳战绩。

这次确实是不错的

至于被人诟病最多的“段谷之败”,实乃镇西大将军胡济“失誓不至”,导致前后失据所累。联想到武侯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形势和绝对权威,尚且有马谡街亭之失,为何我们还要为难一个未掌大权,甚至是在权力夹缝中求生存的人?

我只有那么大

况且落在他手里的,是三国时期第一人诸葛亮也难以挽回的大势。但直到最后,在后主无能、黄皓专权、谯周卖国、诸葛瞻幼能的情况下,他还是在军事上守住了钟会,尽人力之极限,差点把魏国的灭蜀计划摧毁了。

逼得“(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若不是邓艾的那次传奇偷袭。试问大汉国祚还能支撑几年?在确认了后主投降的消息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姜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

实在是想不通,一个像杨威利一样枯守伊谢尔伦却得到海尼森投降的消息时,用自己的短手臂苦苦撑起的蜀汉基业,还能苛求发展到何等地步?待蜀汉灭亡,大幕已经落下,所有人都认为这位降将已做得够好的时候。

《银英》的剧情是从这里得来得吧?

姜维却在写给刘禅的秘奏里仍然在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很难想象,为了那个连面都未见过的先主遗志,若不是计败身死。姜维还能燃烧自己到那个地步?很难想象,这股坚守的初心的动力从何而来?

对,我没见过,可我被感召了

就如同真实的战场上,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你也很难理解那些拉响身上的集束炸药,口中喊着“娘”,含泪冲向敌人坦克的15、6岁士兵。因为,我们都知道他们心里其实是害怕的,在成批战友倒下后,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件事。

二士争功,一个太尉,一个司徒,灭了别人的国的2位三公,恰恰就是被姜维整死了。这分量,够重了吧?陈寿治史诚然严谨。而当世人的评价亦不可忽略。诸葛亮在给负责蜀汉干部工作的费祎写信时,是这样推荐的。

新晋的2位三公全完了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他的敌人钟会是这样评价的。”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公休即东吴末代的肱骨之臣诸葛诞。太初即被司马懿评价为“皆大善”的曹魏思想家、文学家。

他一生的对手邓艾,也承认姜维乃一世雄杰。至于后世史书,以世语为代表:”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其他如《晋书》《春秋》亦然。因此,《三国演义》里的姜维,自然是被拔高了一点。《三国志》里的姜维,的确是被低估了。

这一计若成了又如何?

论才华,姜维固然不及诸葛亮,可那可是诸葛亮,三国时期头号热度IP。论战绩,退一万步也是有胜有败,维持了均势。论人品,几乎完整继承了丞相的”无私欲“。郤正评价:”宅舍弊薄,资财无余。“无声色犬马之乐,无娇养藤妾之迹。

试问诸君,历代中,可曾多见位及于此的大官?前三国比起后三国,看似英雄辈出,不在于后三国的将相们武功智商有问题。其实比起前三国的英雄多短板,后三国极多文武全才之徒。姜维之所以杰出,不在于才能。

而在于他的执着与信仰,达到了有些执念的地步。在生活上的无欲无求,不代表精神上对自己的苛求。北宋崖山之战,张世杰穷其智,想方设法在金人的铁骑下光复大宋。魏灭蜀之战,姜维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在曹魏的碾压下兴复汉室。

你们不懂,我哪里是为了自己啊?

于是,世杰死,宋亡。伯约死,汉亡。汉大将军姜维,真英雄、大豪杰也!

无意间看到采访《三国演义》丞相扮演者的采访。约是20世纪初。他的大概意思是:“这个版本对诸葛亮的刻画还不深刻,孔明不仅仅是鞠躬精粹,因为当前的年轻人不喜欢老老实实干事的人,都喜欢曹操,霸气。“

”如果重新来演,我会深挖其他的东西。”我不知道他还想挖掘什么?难道他真的不明白,自己扮演的诸葛亮已经在20世纪20年代的年轻人中成为经典了吗?难道他演了半天丞相,还不清楚自己塑造了完美形象的原因了吗?还是真的演多了昏头了?

感谢老三国以王扶林老师为代表的剧组。为我们真实还原了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经典,有可能会因为时代而被一时埋没,却永远不会随波逐流。服化道再好又如何,能变成“痞子曹”、“李逵飞”、“眯眼羽”,以及“不知兵刘”和“苦瓜诸葛”吗?

除了皱眉头、苦瓜脸,还能演什么?

老三国演员的不计报酬,对艺术“执念般”追求,才是大汉治史的“工匠精神”。真正的贵族和读书人,应当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更多文章

  • 三国杀:哪一个才是真的我?拆迁还是抢劫?各版本姜维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三国杀移动版标签:姜维,马超,魏国,武将,诸葛亮,觉醒技,三国杀,桌上游戏,牌类游戏

    一名武将可能只是历史人物的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个版本,所以同名的武将有许多,他们大体上都遵循一个框架,只有少数的例外。近期上线的谋姜维貌似与界姜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则大有不同,还引入了新的机制。那么本期就借着介绍谋姜维的机会,盘点一下姜维的各个版本吧!姜维基础版姜维出自包,拥有当时的特殊机制觉醒技。

  • 诸葛亮为何会为张苞的身故吐血?张苞的重要性远超赵云、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姜维,张苞,蜀汉,赵云,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演义》第99回中描写了在得知张飞之子张苞重伤不治身亡后,诸葛亮的反应:“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然后作者写了一首诗注明了诸葛亮为何如此反应的原因,其中有这样两句:“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这两句诗就充分解释了诸葛亮为何当场吐血晕倒的原因,张苞是蜀汉最重要的储备人才之

  • 诸葛亮病故五丈原,当时的姜维为何没能马上成为蜀汉军事上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姜维,蜀汉,费祎,魏延,刘禅,三国,诸葛亮,五丈原,天文学家

    姜维是蜀汉后期在军事上的统帅,他继承诸葛亮遗志,多次出兵北伐,在刘禅投降魏国邓艾后,他依旧不死心,联络魏国大将钟会,试图恢复蜀汉政权,虽然姜维兵败被杀,但在蜀汉历史上,姜维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实际上,为蜀汉献出生命的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是被限制使用的,他又苦熬了二十年,才

  • 性格决定命运:刘关张间接死于陆逊之手,但主要是性格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陆逊,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吕蒙,庞德,三国,军事制度

    引言三国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其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和故事都广为流传,尤其是刘备的奋斗,可以说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最励志的发展史。从白手起家,慢慢发展成乱世最后的三大赢家之一。本来前期发展喜人,稳步发育未尝不能问鼎天下,但两个兄弟的死给他的打击有点大,一波失误葬送了自己一生奋斗的大半基

  • 陆逊之死,除卷入废立太子之争外,还和孙权打压士族势力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陆逊,孙权,刘备,士族,关羽,吕蒙

    江东人杰——陆逊陆逊于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出生在江南一个士族之家,其祖父陆纡,“敏淑而有学识”,曾任城门校尉。其父陆骏,为人淳厚,官至九江都尉。陆逊年少丧父,寄养在他叔祖庐江太守陆康家。彼时,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群雄混战、三国鼎立之势即将到来。年轻的陆逊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后成为支撑东吴大局的

  • 东吴最后的胜仗:陆逊之子以少胜多,为东吴“续命”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陆逊,东吴,蜀汉,孙策,陆抗,羊祜

    在东吴的历史上,有两位名将非常重要,堪称是中流砥柱,因为他们的存在,吴国才得以延续。一位是陆逊,他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汉皇帝刘备率领的军队,稳固了东吴政权的统治。另外一位就是陆逊的儿子陆抗。三国后期,陆抗取得了一场大胜,再次为东吴政权“续命”。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件事发生在272年。

  • 吴书·陆逊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陆逊,吴书,太守,刘备,吕蒙,江陵,陆逊传

    吴书·陆逊传原文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於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

  • 刘备赐死刘封,孙权杀了陆逊,曹操逼死的人知名度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备,刘封,孙权,陆逊,曹操

    三国是我们一段非常熟知的历史,主要就是讲了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的斗争,但是大家应该不知道,这三个人曾经都杀了自己手下非常重要的臣子,尤其是刘备他杀得人那还不仅仅是臣子这么的简单。曹操作为北方的雄主,魏国的奠基人,可谓是一世奸雄非常的厉害的,统一了北方,灭亡了袁绍,马腾,马超这样的诸侯,成功的把整个

  • 周瑜陆逊谁的实力更强 周瑜陆逊两位大将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周瑜,陆逊,孙权,孙策,汉朝,三国,军事制度

    周瑜和陆逊,都曾做过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陆逊要周瑜小上8岁,两人同为东吴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都是战功卓著,声名在外。一提到周瑜,大家首先想到了就是“即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三气周瑜,最后落得个吐血身亡的悲状结局,给大家的印象周瑜就是个虽然满腹将才,却心胸狭隘的自负之人,孰不知,

  • 刘备为何会败给陆逊,曹丕的评价很到位,但少了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刘备,陆逊,曹丕,关羽,诸葛亮,军事制度,国防政策,曹操手下

    随着关羽败走麦城,张飞于军营内被害,蜀汉的颓势已经开始显露了出来。后来虽然有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之举,但蜀汉人才凋零的局面,已是无法更改的大势。早期的刘备能够做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其实是依赖于人和。张松送给刘备入川的地图,法正,黄忠等人相继投靠刘备。这才让刘备入川,将人和转化为了地利优势。关羽败走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