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死后80年,他给刘禅的密信才被人发现,后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姜维死后80年,他给刘禅的密信才被人发现,后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1664 更新时间:2024/2/13 8:28:42

公元234年10月8日,整个蜀汉都被一股阴郁而悲伤的气氛所笼罩,而在悲伤下隐藏更深的便是前途渺茫的惶恐与慌张。

这一日,蜀汉的顶梁柱、丞相、武侯诸葛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将先帝的嘱托贯彻到底,为了蜀汉,为了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可是看着平庸无能的皇帝,人才凋零过半的朝廷,这位老人始终迟迟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

直到看到人群中跪着的一道高大沉稳的身影,诸葛亮方才有了一些安心,那是他为蜀汉培养的后继力量,是他寄予厚望的继承者——姜维姜伯约。

姜维其人

姜维,字伯约,出身天水姜氏,他的家族历史渊远流长,父亲曾经担任过天水功曹。按理说凭这样的家世,姜维就算不是锦衣玉食,也应该是衣食无忧的长大。可是父亲的早逝击碎了这个本该平静幸福的家庭。

姜维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但他天资聪慧,性情坚毅,并不以此为苦,而是安于清贫,精心侍奉母亲,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因此被儒学大师郑玄收入门下。长大后,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姜维成为中郎将,天水郡参军。

公元前228年,诸葛亮军出祁山,一路向天水打来。

当时姜维正跟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突然得知蜀汉大军已经向领地打来,吓得屁股尿流。同时又因为城中百姓十分拥戴蜀汉大军,对姜维等人也起了疑心,于是他抓住机会将姜维扔在半路,独自逃往上邽。

突然被扔下的姜维等人,内心估计也是懵逼的。此时他们的退路实际上已经被堵死了,前方的天水城城门紧闭不开,而后方的冀县也对他们抱有疑虑,不肯开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姜维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

鞠躬尽瘁

虽然是不得已的投降,但是在蜀汉的施恩与诸葛亮的培养下,姜维对蜀汉产生了极为深切的感情。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前遗命蜀汉大军立即拔营回朝,由姜维与魏延断后,但魏延与指挥的杨怡有着很大的私人恩怨,因此不听军令,率军先行撤退。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姜维独自率军击退了紧追不舍的司马懿大军,保留了蜀汉的实力,留下了蜀汉再度发展的火种。此后,姜维一路高升,连结羌胡,跟随着诸葛亮的脚步,继续主持北伐。

可是姜维不是德高望重,在蜀汉根基深厚的诸葛亮;刘禅也不是像刘备那样虚怀若谷,纳谏如流的明君。在姜维的权势与名声达到顶峰后,刘禅对姜维生出了无比的防备与怀疑之心。

公元262年,姜维率军出征,却不幸被魏国大将邓艾所击败,只得率军后退。当时的宦官黄皓揣摩上意,提出由右将军阎宇替换姜维。

姜维得知后勃然大怒,上奏折要求将黄皓诛杀,但早已对他心怀戒备的刘禅哪里肯从。姜维也意识到了刘禅对自己的防备与排斥,不敢回成都,只能留在沓中屯田。

昔日意气风发的将军,此时却只能因为宦官与昏君的逼迫留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忍气吞声,姜维的内心煎熬可想而知,可是哪怕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姜维也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忠心。

忠心不改

公元263年,姜维根据探子的探听推测出钟会正在关中屯兵,磨刀霍霍。心急如焚的他赶紧上表刘禅,请求刘禅派兵派兵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严阵以待,以逸待劳。

但这个时候,熟悉的搅屎棍黄皓又出现了。他向刘禅进谗言,说他请教过蜀汉最有名的占卜师,近日蜀汉不会再起兵戈,所以说姜维的推断一定是错误的。

不知是出于猜忌还是愚蠢,刘禅居然听信了黄皓的谗言,他将姜维的奏折留下不发,因此蜀汉的臣子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他这样无知无觉的平静中迎来了魏国的大军。

不久后,魏国果然倾全国之力,五路伐蜀。等到魏国大将钟会与邓艾都快率领军队打到姜维所在的沓中时,刘禅才吓得屁滚尿流,匆匆按照姜维的指示,派兵四处支援。

邓艾果然不愧是三国的一代名将,他用兵如神,自己又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常常身先士卒,使魏国的军心昂然。而姜维受制于兵力,被邓艾打的节节败退,不得已带军退往阴平。

与此同时,魏国的另一位大将钟会围攻汉、乐二城,久攻不下后,又转头攻打关口,多日苦战后,蜀汉的几名大将纷纷战死沙场,城中留守的蜀汉官员蒋舒畏惧魏国的兵力,开城投降。

这时候,魏军已经一路长驱直入,占据了大好的形势。出于对人才的珍惜,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他却不予回应,只是不停地在战场上拼杀,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

令姜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前方带领着士兵浴血沙场,死战不降,后方的皇帝刘禅却已经被吓破了胆,在一堆瑟瑟发抖的陈词的劝诫下,刘禅自以为找到了保命的终极法宝,带着玉玺举着白旗出城投降。

不仅如此,为了表现自己投降的真心,刘禅还发了诏书,勒令将为立刻投降,不许再抵抗魏国的军队。

得知这个无法接受的噩耗后,不仅姜维如遭晴空霹雳,士兵们也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拔出宝剑,死命地砍着石头,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愤怒。但皇命难违,而且大局已定,愤怒也没有任何作用,姜维只能带领着军队投降了魏国。但是投降后不久,姜维就与造反的钟会一同被诛杀。

关于姜维最后的结局向来众说纷纭,但总结一下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姜维是真心地想要光复蜀汉,却不幸泄密被杀。二是将为已经真心归降了魏国,只是不幸被相交甚密的钟会造反所诛连,才会被赐死。

姜维死后的八十年间,坚持着这两个不同观点的人,一向撕得不可开交,直到东晋的名臣大司马恒温无意中找到了一封姜维传递给刘禅的密信,信的内容只有短短一句话:“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短短二十三个字,字字铿锵,掷地有声,饱含的是姜维对于蜀汉永不磨灭的忠诚,哪怕国家一面,哪怕皇帝投降,姜维对于蜀汉的忠诚也始终没有改变。

这份忠诚,连独揽大权、堪称权臣典范且对皇帝毫无忠诚可言的恒温却也不禁肃然起敬,韦为国为君者得一姜维,何其幸也。恒温出于对姜维的敬意,把这封信公布天下,读到这封信的人,无不感动落泪,慷慨激昂。

姜维终于在死后八十余年向天下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后人皆说:“姜维一生忠诚,不负国家,不负君主,孔明若是知道,也可以瞑目了。”

标签: 刘禅诸葛亮姜维蜀汉钟会

更多文章

  •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姜维早计划失败(6)

    历史解密编辑:金昔说故事标签:姜维早,哈森,大鹏,金哥,加代,酒楼

    哈森的场子里热火朝天,哈森都亲自上桌了。老金和娈伟在场子里巡回检查,崔虎守在门口。车往门口一停,战兴问:“就这个呀?”“就这个。哥。”“快点,动作麻利点。一会儿进去要狠,凡是看上去像服务员、看场子的全部砍了!”五十来人拿着四把五连子,拎着大砍往一楼大厅一进,战兴看了崔虎一眼,问:“你是干什么的?”“

  • 诸葛亮苦心培养姜维,后期却平平无奇,难道真的是孔明眼光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蜀汉,魏国,刘禅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之中集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就连后世的鲁迅先生也称赞诸葛亮是三国一个近乎妖怪的人。这样高的评价让诸葛亮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事业却是后继无人。虽然说选择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也因为培养的时间过短和很多种原因,导致姜维后期发力严重不足,诸葛亮死后的蜀国

  • 姜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为何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姜维,蜀汉,郭淮,司马昭,邓艾,陈泰,北伐,三国

    《三国演义》中一共记述了姜维九次北伐,并称之为“九伐中原”,其实历史上姜维北伐的次数远远不止九次。虽然他频繁发动北伐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徒耗民力造成国内矛盾重重,还让自己陷入了危局当中。不过对曹魏来说,姜维发动的战争也并非一直不痛不痒,他曾大破魏军,蜀汉也差一点就可以占据陇西乃至整个凉州之

  • 只有不到一万兵力的姜维,是如何用北伐给曹魏制造麻烦的?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姜维,曹魏,郭淮,费祎,廖化,北伐,三国,夏侯霸,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7)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他北伐的旗帜,只不过由于双方国力差距的拉大,姜维将诸葛亮的运动战改为了更为彻底的游击战,史称“偏师西入”,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在蜀延熙九年、十年(公元246、247年)的狄道之战;一次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的牛头山之战。蜀延熙九年时,魏

  • 三国志11:说起姜维,你会想起哪个城市呢?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姜维,董卓,马腾,邓艾,蜀汉,诸葛亮,三国志11

    上一回我们介绍完了西边的第一座城武威,今天来介绍第二座城。说到这座城是哪里,只需提一位名将,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了,他就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栋梁--姜维。相信大家立马就猜到今天介绍的城池是天水城。姜维出身自这座城,并且演义里初次出场作为天水郡里面的军事小官,就以识破诸葛亮计策并反伏击赵云而大放异彩。后来诸

  • 姜维为什么要在沓中屯田?-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姜维,蜀汉,刘禅,费祎,曹魏,董允,诸葛亮,资治通鉴,三国争霸,曹操手下

    公元262年,蜀汉姜维再次出兵北伐,攻占洮阳,但在侯和与邓艾的军队相遇,此战从史料上记载姜维战败,于是退回到了沓中屯田,没有回成都。姜维这次为什么要继续北伐?这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后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成都而是到沓中屯田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

  • 一计害三贤——蜀汉名将“幼麟”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姜维,蜀汉,诸葛亮,魏国,刘禅,费祎

    谈起三国末期,三大阵营老将接连陨落,蜀汉更是五虎上将无一在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魏延还因为反叛被马岱斩杀,在蜀汉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幼麟’姜维开始展露出了他的锋芒。姜维字‘伯约’,是诸葛亮北伐时招降的一位魏将,被诸葛亮评价为“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 天水麒麟儿——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姜维,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

    各位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聊一聊:天水麒麟儿姜维。一、人物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母亲将他抚养长大,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

  • 蜀汉的五维战士,号称“铁壁”的最强太守,却在姜维北伐中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姜维,太守,马忠,诸葛亮,蜀汉,刘禅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初平西川战事。时年18岁的张嶷被任命为从事(左将军府僚属)。20岁的时候,这位原籍四川南充(巴郡南充国人)的年轻人,回到了老家当县里的功曹(负责人事的官员)。任内盗贼四起,县长弃家出逃,张嶷则舍命保护县长夫人,从此声名大振。张嶷当时巴西郡的名士龚禄、姚伷都与张嶷交好。

  • 三国志6:姜维强行北伐,能够逆天改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姜维,蜀汉,魏国,邓艾,钟会,夏侯霸,司马懿,三国志

    本回是三国志6短剧本挑战的最后一回,这次是蜀汉最后的顶梁柱姜维,为了回报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在面对蜀汉内部阻力和曹魏强大实力双重压力下,依然强行北伐的故事。从三国演义我们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姜维用尽计谋仍然北伐失败、蜀汉灭亡,最后时刻姜维设计害死魏军大将邓艾、钟会,而姜维也壮烈战死。难道蜀汉就只能这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