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质、郭淮,为何会被姜维在铁笼山杀死?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质、郭淮,为何会被姜维在铁笼山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877 更新时间:2023/12/26 16:32:53

姜维杀死郭淮是绝地反击,而不是轻易杀死的。杀死徐质倒是一击得手了,没有费大的功夫。

姜维杀死郭淮是败中求胜。当时是姜维中计,被郭淮打得大败。姜维仓惶逃跑,郭淮穷追不舍,姜维反杀郭淮的。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出阳平关伐魏。

姜维采用夏侯霸的建议,结好羌王。羌王迷当收了姜维的重礼,起兵五万引兵往南安而来。

魏国以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迎战姜维。徐质使用的是开山大斧,连败蜀汉大将廖化和张翼,把蜀兵杀得大败亏输,连退三十余里。

姜维连日不出,派人往铁龙山后运粮。司马昭以为姜维要为长久之计,于是就派徐质带兵五千前去劫粮。结果徐质中了廖化和张翼的埋伏,魏兵大败,徐质只身逃跑。徐质走得人困马乏,又遭遇到姜维的埋伏。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蒋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

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姜维一枪刺倒坐下马,徐质跌下马,被众军乱刀砍死。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

夏侯霸又令蜀兵穿上魏兵的衣甲,打着魏兵旗号,从小路直奔魏寨。魏兵见是本部兵马,就开门放入。蜀兵就在魏兵大寨中厮杀起来。

司马昭惊慌失措,急忙后退,姜维又带兵杀到。司马昭见四下无路可走,就勒兵据守铁龙山。原来铁龙山下只有一条路,四下皆是悬崖峭壁。司马昭慌不择路,跑上了铁龙山。铁龙山上只有一个泉眼,泉水仅够百人饮用。司马昭带有六千多人,被姜维死死堵在铁龙山上。

郭淮知道消息后,就准备带兵到铁龙山营救司马昭。郭淮先派大将陈泰到羌王寨中诈降,引诱羌兵劫寨。羌王中计,带兵前去劫寨,结果大将俄何烧戈兵败自杀;羌王迷当被擒。

郭淮又说服羌王投降。然后让羌王假装带兵增援姜维。姜维不知道羌王已降,放羌王进入寨中,结果羌兵和魏兵一同杀入。姜维大惊,急忙上马而走,蜀兵也被杀得四分五落,各自逃命。

郭淮突袭成功,姜维只身逃走,铁龙山之围遂解。郭淮却对姜维穷追不舍。这就违背了军事常识:

穷寇勿追!

姜维的武功发挥很不稳定,在巨大的压力下,往往能爆发出来惊人的潜能。郭淮对姜维穷追不舍,逼得姜维把武功修为、智慧和箭法同时发挥到了极限。

维手无器械,腰间只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郭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郭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郭淮应弦落马。

真的是匪夷所思。姜维手无寸铁却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反杀了装备齐全的郭淮。看似简单,其实这其中包含着姜维千锤百炼的武功修为和得心应手的箭法,加上兵法的熟练运用。

姜维顺手接过郭淮射来的箭,又一箭射死郭淮。这其中接箭、拈弓搭箭、再反射郭淮,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可以说,这一连贯的动作,稍微有所差池,姜维就被郭淮追上擒杀了。正所谓:差之毫厘,结果就谬之千里。

其中,姜维还运用了兵法《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和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患,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阴,太阳。

意思就是:敌人防备周到,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往往就不再怀疑。诡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时常的公开往往隐藏着时常的秘密。

姜维明明没有箭了,还要连射十几次,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郭淮自己没有箭了,让郭淮放松了警惕。然后郭淮也就不防备他的暗箭了,才可以一箭射中郭淮。是啊,姜维都没有箭了,箭壶空空如也,还防备什么?

姜维没有箭了,这个不假。但是姜维又用了顺手牵羊之计,得了一支箭。

顺手牵羊:

微事常在所必乘,微利常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意思就是:敌人出现微小的漏洞,我们也要加以利用;出现微小的利益,我们也要力争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的胜利。

姜维顺手牵羊把郭淮的一支箭给接过来了,然后就用这支箭反射回去。结果喜出望外,一箭射死了郭淮。应该是,如果郭淮有所防备,躲过姜维的箭还是有把握的。正是姜维的瞒天过海,连射十多次空箭,使得郭淮明确知道了他没有箭了,就不再防备暗箭。姜维这才一击得手。

《三国演义》中,一些大将打了败仗以后狼狈逃窜的不乏其人。但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能够反杀追击者的只有姜维一例。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姜维接过郭淮射来的箭,然后反射回去,一箭射中郭淮的额头,就这么简单。分分钟,决定了一员大将的生死。其实这简单的动作,需要操作者多少次的演练,才可以做到神乎其技,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差池。

最重要的是: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姜维能够随机应变,熟练灵活运用兵法,就地取材把对手消灭。这种体用双修均达到如此高妙境界的,姜维也实在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统帅级别的大将。

所以我们常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所谓的有准备,不就是平时的刻苦努力地学习和锻炼吗?

很多人感叹人生没有机遇,其实就是无病呻吟。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机遇。但是面对机遇,有的人却熟视无睹,造成机遇擦肩而过;有的人则由于缺乏准备而无能为力,只好扼腕叹息。

姜维在一枪把徐质的战马刺死,徐质跌落马下被杀;又一瞬间接住来箭,反射郭淮。这些看似简单易行,发生在瞬间的本领,其实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甚至是无数次的失败才运用的得心应手的。

见贤思齐,我们应该向姜维学习,平时努力奋斗,培养扎实的基本功。时机未到的时候,我们静下心来打基础;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果断出手得胜利!这才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标签: 郭淮姜维徐质夏侯霸司马昭廖化

更多文章

  • 姜维死后80年,他给刘禅的密信才被人发现,后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禅,诸葛亮,姜维,蜀汉,钟会

    公元234年10月8日,整个蜀汉都被一股阴郁而悲伤的气氛所笼罩,而在悲伤下隐藏更深的便是前途渺茫的惶恐与慌张。这一日,蜀汉的顶梁柱、丞相、武侯诸葛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将先帝的嘱托贯彻到底,为了蜀汉,为了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可是看着平庸无能的皇帝,人才凋零过半的

  •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姜维早计划失败(6)

    历史解密编辑:金昔说故事标签:姜维早,哈森,大鹏,金哥,加代,酒楼

    哈森的场子里热火朝天,哈森都亲自上桌了。老金和娈伟在场子里巡回检查,崔虎守在门口。车往门口一停,战兴问:“就这个呀?”“就这个。哥。”“快点,动作麻利点。一会儿进去要狠,凡是看上去像服务员、看场子的全部砍了!”五十来人拿着四把五连子,拎着大砍往一楼大厅一进,战兴看了崔虎一眼,问:“你是干什么的?”“

  • 诸葛亮苦心培养姜维,后期却平平无奇,难道真的是孔明眼光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蜀汉,魏国,刘禅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之中集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就连后世的鲁迅先生也称赞诸葛亮是三国一个近乎妖怪的人。这样高的评价让诸葛亮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事业却是后继无人。虽然说选择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也因为培养的时间过短和很多种原因,导致姜维后期发力严重不足,诸葛亮死后的蜀国

  • 姜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为何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姜维,蜀汉,郭淮,司马昭,邓艾,陈泰,北伐,三国

    《三国演义》中一共记述了姜维九次北伐,并称之为“九伐中原”,其实历史上姜维北伐的次数远远不止九次。虽然他频繁发动北伐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徒耗民力造成国内矛盾重重,还让自己陷入了危局当中。不过对曹魏来说,姜维发动的战争也并非一直不痛不痒,他曾大破魏军,蜀汉也差一点就可以占据陇西乃至整个凉州之

  • 只有不到一万兵力的姜维,是如何用北伐给曹魏制造麻烦的?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姜维,曹魏,郭淮,费祎,廖化,北伐,三国,夏侯霸,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7)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他北伐的旗帜,只不过由于双方国力差距的拉大,姜维将诸葛亮的运动战改为了更为彻底的游击战,史称“偏师西入”,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在蜀延熙九年、十年(公元246、247年)的狄道之战;一次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的牛头山之战。蜀延熙九年时,魏

  • 三国志11:说起姜维,你会想起哪个城市呢?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姜维,董卓,马腾,邓艾,蜀汉,诸葛亮,三国志11

    上一回我们介绍完了西边的第一座城武威,今天来介绍第二座城。说到这座城是哪里,只需提一位名将,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了,他就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栋梁--姜维。相信大家立马就猜到今天介绍的城池是天水城。姜维出身自这座城,并且演义里初次出场作为天水郡里面的军事小官,就以识破诸葛亮计策并反伏击赵云而大放异彩。后来诸

  • 姜维为什么要在沓中屯田?-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姜维,蜀汉,刘禅,费祎,曹魏,董允,诸葛亮,资治通鉴,三国争霸,曹操手下

    公元262年,蜀汉姜维再次出兵北伐,攻占洮阳,但在侯和与邓艾的军队相遇,此战从史料上记载姜维战败,于是退回到了沓中屯田,没有回成都。姜维这次为什么要继续北伐?这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后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成都而是到沓中屯田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

  • 一计害三贤——蜀汉名将“幼麟”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姜维,蜀汉,诸葛亮,魏国,刘禅,费祎

    谈起三国末期,三大阵营老将接连陨落,蜀汉更是五虎上将无一在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魏延还因为反叛被马岱斩杀,在蜀汉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幼麟’姜维开始展露出了他的锋芒。姜维字‘伯约’,是诸葛亮北伐时招降的一位魏将,被诸葛亮评价为“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 天水麒麟儿——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姜维,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

    各位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聊一聊:天水麒麟儿姜维。一、人物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母亲将他抚养长大,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

  • 蜀汉的五维战士,号称“铁壁”的最强太守,却在姜维北伐中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姜维,太守,马忠,诸葛亮,蜀汉,刘禅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初平西川战事。时年18岁的张嶷被任命为从事(左将军府僚属)。20岁的时候,这位原籍四川南充(巴郡南充国人)的年轻人,回到了老家当县里的功曹(负责人事的官员)。任内盗贼四起,县长弃家出逃,张嶷则舍命保护县长夫人,从此声名大振。张嶷当时巴西郡的名士龚禄、姚伷都与张嶷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