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翼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却被姜维强令随征,最后卷入姜维之乱而死

张翼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却被姜维强令随征,最后卷入姜维之乱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1904 更新时间:2024/1/5 9:55:59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先后主持蜀汉朝政,随着两人的先后逝去,最后军政大权都落入姜维手中。

姜维在蜀汉后期延续了老师诸葛亮的做法,共发动了11次北伐(还有九伐中原一说),在穷兵黩武方面比师傅诸葛亮有过之无不及。

姜维抓牢兵权后,以不断向曹魏发动战争而著称于世。而彼时蜀汉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朝中文武大臣对姜维的好战做法亦颇有非议。

其中对姜维无休止发起北伐反对最坚决的当属张翼。《三国志·蜀书·张翼传》记载:

“维议复出军,唯(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

大意是每次姜维准备出师北伐,蜀汉高层中只有张翼敢在朝堂上当众与姜维争辩,以国家弱小,人民疲惫为由,反对姜维穷兵黩武,连年征战。

奇怪的是,姜维明知张翼反对自己连年出军北伐,却在每次北伐时都要拉上张翼一同出征。关于此事,《三国志 ·蜀书·张翼传》里同样有明确记载:

“维心与翼不善,然常牵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

大意是姜维内心对张翼并不友善,却在每次北伐时都让张翼和他同行,张翼虽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只好随其一起出征。

两个三观不同,基本思路截然相反的人怎能处到一块去呢?

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率蜀军大破魏军。张翼对姜维建议说,此次出征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现在已击破魏军,可以见好就收,就此罢兵回朝了。姜维闻言大怒,拒听张翼意见,并且率军围攻狄道城,由于曹魏援军源源不断地赶来,蜀军反胜为败,作战失利。

明知张翼与自己的战略观点与战术思维完全不同,为什么姜维每次出征还要硬拉着张翼一同前往呢?

张翼谋勇兼具,能征善战,是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将领 。而姜维看中的就是张翼的军事才能。

或许姜维认为自己是蜀汉大将军 ,官职高于张翼,不管你张翼是否和俺一条心,你都要服从俺的命令,因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不管张翼内心如何抵触,每次都坚持把他带在身边。因为打仗靠的是实力,张翼的军事能力摆在那儿,且有目共睹,不用他用谁?但姜维疏忽了一点,不同心就难以劲往一处使,所以姜维11伐中原,总是胜少败多。

至于张翼呢?明知姜维是诸葛亮亲传弟子,自己的顶头上司,权倾朝野,他还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与其在朝堂上激辩,其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但既然两人一主战一主和,思路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张翼为何还要一次次跟着姜维疲于奔命呢? 这也是无奈之事,官大一级压死人嘛 !抗命不尊的后果可想而知,再说谁让自己的能耐让领导看上了呢?姜维独掌军权,势焰熏天,作为其下级的张翼敢不从命吗?

可张翼跟着姜维这样热衷功名、好大喜功的领导,结局又能怎样呢?《三国志》记载:

“景耀六年,(翼)与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钟会于涪城。明年正月, 随(钟)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

大意是,景耀六年(263),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伐蜀。张翼和姜维同守剑阁关,后来又和姜维一道投降钟会。次年正月,张翼、姜维随钟会入成都,在钟会、姜维策动的那场莫名其妙的叛乱中,被乱兵所杀。

如果张翼不跟随姜维,或许不会卷入后来姜维策划的“诈降”事件,那么他至少不会死于乱军之中,其人生结局大约会好些吧!

【插图源自网络】

标签: 张翼姜维钟会蜀汉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率兵追击,为何遇到姜维却不战而退,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司马懿,姜维,诸葛亮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发生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和姜维。原文如下: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

  • 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竹城后,姜维因何按兵不动、拒不驰援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邓艾,姜维,蜀汉,诸葛亮,费祎,钟会

    和曹魏、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蜀汉政权,之所以第一个覆灭,除自身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羸弱,君王昏聩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派系倾轧、内耗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人物非姜维莫属。费祎死后,姜维独掌蜀汉军事大权。姜维掌权后,一改蒋琬、费祎转攻为守、“闭关息民 ”、发展经济的国策,开始走上了一

  • 刘禅投降后,蜀汉君臣大都得以善终,为何姜维却遭遇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刘禅,姜维,蜀汉,钟会,邓艾,曹魏,三国

    文/格瓦拉同志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分路伐蜀。同年底,在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相持于剑阁,入蜀之路被断绝的情况下,邓艾竟然偷渡阴平古道,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袭占江油、绵竹,随即又率大军兵临成都。此时,成都城内虽然兵精粮足、城高池深,但被吓破胆的后主刘禅竟然没做任何

  • 姜维第八次伐魏,与邓艾大战于洮阳,蜀主听信谗言再次召姜维回京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黄皓,三国,夏侯霸

    姜维连夜修好被魏将王瓘烧毁的栈道,整顿好军粮兵哭器,向蜀主呈请第八次北伐中原。姜维提兵三十万攻向魏城洮阳。邓艾料定姜维此次是真想攻洮阳,令司马望引军在军事要地侯河小城设埋伏,邓艾亲自引军埋伏于侯河。姜维令夏侯霸为先锋引一军攻洮阳,夏侯霸见侯河小城是空城,身先士卒,进入小城,中魏军埋伏,被乱箭射死。司

  • 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费祎,邓艾,曹魏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作为诸葛亮的高足被极力推荐给刘禅,同时反复劝谏北伐是维系蜀汉存亡的关键。刘禅也坚持北伐的战略,但在诸葛亮之后主政的蒋琬、费祎都消极的执行北伐战略,致使姜维没有大的作为。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姜维逐步独掌军权。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当年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大军出石

  • 魏延据守汉中10年,汉中安如磐石,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延,姜维,蜀汉,汉中,曹魏,刘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演义》开篇以简单的三句话,正式开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不断的故事。在这场群雄争霸的中,刘备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刘备出身卑微,以治席贩履为生,但在天下大乱时,借助其所谓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声,成为三分天下的诸侯之一。刘备取荆州,

  • 球哥单换格林,勇士卫冕不在话下!库里是诸葛,普尔就是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文章J标签:格林,库里,郎佐·鲍尔,姜维,勇士,普尔

    球哥单换格林,勇士卫冕不在话下!库里是诸葛,普尔就是姜维?所有人有个错觉,是格林串联起了库里汤普森这些牛人,串联了勇士这只球队。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是有一帮牛人需要一个串联的人,勇士的体系需要一个串联的人,这个是谁都可以,只要他能防守有串联的能力。我相信这样的人联盟很多,一开始也许效果不如格林,可这个

  • 给姜维一个不投降的皇帝,他能完成克复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游侠网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诸葛亮,蜀汉,刘禅

    文/天语“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说到三国中“智勇双全”的武将,怎么也离不开姜维。他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因为他是诸葛亮之徒,也不是因为他是后蜀最耀眼的将领,而是他那尽心尽力为蜀汉操劳的一生,每当读到历史中为国家效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总是会让读者感到有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涌出。而这时回过头看姜维那传奇

  • 姜维后人:姜维兵败后,妻儿也惨被杀害,从此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姜维,钟会,魏国,诸葛亮,邓艾,刘禅

    姜维后人,姜维兵败后妻儿也惨被杀害从此绝后!姜维,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不仅勇猛有余,才智也过人,但是据史书记载,他似乎没有留下子嗣,但也有说,他似乎也有一个女儿一直处于隐居,所以应该还是有后人留下的,只是,按照历史来讲,姜维留下子嗣的可能性确实不大。当时,姜维是魏国的将军,诸葛亮看上了他的能力,意

  • 诸葛亮去世后, 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 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老顾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谯周,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姜维北伐,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册封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之后,姜维又在蜀汉担任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官职。在此基础上,姜维进行了十次左右的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无疑是在贯彻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