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连夜修好被魏将王瓘烧毁的栈道,整顿好军粮兵哭器,向蜀主呈请第八次北伐中原。姜维提兵三十万攻向魏城洮阳。邓艾料定姜维此次是真想攻洮阳,令司马望引军在军事要地侯河小城设埋伏,邓艾亲自引军埋伏于侯河。姜维令夏侯霸为先锋引一军攻洮阳,夏侯霸见侯河小城是空城,身先士卒,进入小城,中魏军埋伏,被乱箭射死。司马望从城内杀出,蜀先头部队大败而逃,随后姜维领军接应杀退司马望,在城外下寨。当夜邓艾从城内挖地道偷袭蜀军,司马望从外面杀至,内外夹攻,蜀军大败。
姜维为何首选攻洮阳不选攻祁山?
- 兵不厌诈,反其道而行。姜维前几次北伐曹魏,粮草运输极其困难,都是走孔明伐魏的路线,选魏境粮草多的地方,以祁山周围要道为主攻方向。这次姜维反其道而行,直攻洮阳这个粮草缺少的城池作为根据地。
- 洮阳近羌人领地。洮阳虽粮草缺少,此地接近羌人境内,羌人贪利忘义。姜维可以以洮河城为基地,屯粮积草,勾结羌人,可以持久战斗。
姜维首战失败原因。
- 邓艾料敌机先。邓艾识破姜维的军事意图,知道姜维此次军事行动必取洮阳。姜维令司马望引一军在军事要地侯河小城设埋伏,大开城池四门,当蜀军来时,令城内百姓望西北而逃。邓艾亲引一军埋伏侯河旁。蜀军先锋夏侯霸中计被杀。
- 夏侯霸行军谨慎度不够。夏侯霸行军打仗多年,战斗经验丰富。他见侯河小城城门大开,心中疑惑,不敢入城。夏侯霸与诸将商议,诸将言,眼见得是空城,只有些小百姓,听知大将军兵到,尽弃城而走了。夏侯霸未信,纵马于城南观看,只见城后老小无数,皆望西北而逃。夏侯霸这才放心率军进入城内,中魏军埋伏,魏军拽起吊桥,夏侯霸想逃也逃不了,与五百军士被乱箭射死。
- 姜维防御意识差。姜维接应夏侯霸的败军,率军打败司马望的魏军,在侯河小城旁下寨。姜维对夏侯霸的阵死感伤不已。两人并肩作战多年,合作和协,相互帮助,是一对好战友。邓艾半夜挖地道进入蜀营,偷袭成功,与司马望内外夹攻,打败蜀军。
蜀兵首战失败,姜维退军二十余里下寨。蜀大将张翼向姜维献策,趁祁山空虚,张翼亲引一军偷袭祁山。姜维赞同此策。姜维引军与邓艾大战,不分胜负。姜维次日又向魏军搦战,邓艾料到蜀军必偷袭祁山大营。邓艾亲引一支军队半夜虚向蜀军搦战,实引军相救祁山。姜维也猜中邓艾相救祁山,亲引大军来助张翼。张翼攻打祁山,差不多功成时,被邓艾半路杀来,蜀军大败,这时姜维引军刚好杀至,蜀军内外夹攻,魏军大败,邓艾坚守祁山大营不出战。姜维令大军四面围攻。
蜀军打败魏军的原因。
姜维与邓艾斗智斗勇,此战姜维略胜一筹。邓艾见姜维在战败的前提下,连续两次自动搦战,推断出姜维令大将偷袭祁山大营。邓艾半夜虚战蜀军,亲自引军去相救祁山军营。姜维料得邓艾夜战的真实战略目标,也亲引大军接应张翼。最终双方混战,蜀军内外夹攻,打败魏军。
蜀主昏庸无能,宠信小人黄皓,朝中贤臣渐退,小人渐进,阿谄之辈越多。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阿附黄皓,得重要官爵。他听闻姜维统兵在祁山,让黄皓向蜀主言,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替代。蜀主答应遣使召回姜维。姜维正攻打祁山大营,在蜀主一日三诏令下,不得不班师退守汉中。
姜维第八次北伐曹魏,在战事有利的前提下,又一次被蜀主听信小人谗言召回朝廷。邓艾见蜀军退兵,赢得不明不白,担心是姜维计谋,不敢令将士追袭蜀军。
姜维八次北伐中原,失败的原因。
- 蜀地易守难攻,运粮困难。川蜀地理是一个大盆地,周围是高山峻岭,地势险要。常言道,蜀道难,难于出青天。蜀国的地理易守难攻,在战略防御上,很有优势。但凡事物有利也有弊,蜀军想北伐,粮草运输非常困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孔明、姜维北伐常受粮草供应不足,或粮道被魏军所断,不得不退军汉中。
- 魏国勇将辈出,兵多将广。魏国国境地域大,人口多,勇将名士辈出,魏国军力数量多,作战悍勇,虽缺少统一排阵演练。
- 魏名将邓艾阻挡。姜维北伐中原,遇此身死对头,魏名将邓艾所阻。邓艾对姜维,如同司马懿对孔明。
- 蜀主听信谗言,三次召回姜维。蜀主后期,刘备留下的贤臣先后逝世,蜀主刘禅开始宠信中常侍黄皓,朝中小人当道,贤臣远走,朝中无人直言,朝政日益腐败。蜀主因听信小人黄皓谗言,数次召姜维回京,以此姜维北伐半途而废。
姜维回京城,得知是小人黄皓搬弄是非,向蜀主表明忠诚,欲杀黄皓。蜀主不肯,黄皓假意向姜维请罪,发誓不干国政。姜维忿恨而出。秘书郎卻正建议姜维屯田避祸。姜维向蜀主奏请屯田,蜀主同意。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