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率兵追击,为何遇到姜维却不战而退,原因并不复杂

司马懿率兵追击,为何遇到姜维却不战而退,原因并不复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2/15 17:38:24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发生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姜维。原文如下:

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司马懿知孔明死信已确,乃复引兵追赶。行到赤岸坡,见蜀兵已去远,乃引还,顾谓众将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遂班师回。一路上见孔明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长安,分调众将,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阳面君去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率领北伐大军向汉中撤退。司马懿派夏侯霸来到五丈原一带进行侦查,得知北伐大军已经离开,判断诸葛亮已经病逝,于是率部紧追。不过,诸葛亮在病逝之前早已料定司马懿追赶,提前命人制作了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木质雕塑。等司马懿大军来到时,姜维推出这尊雕塑。司马懿误以为诸葛亮尚在人间,仓皇撤退。姜维等人趁机一阵掩杀,歼灭了不少敌兵。事后,蜀中百姓编出了一句谚语讥讽司马懿:“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司马懿口中的“高枕无忧”, 意为头枕在枕头上面,舒服的睡安心觉。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张仪列传》中的“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司马懿追击失败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过其中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在内。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该传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从这段记载来看,虽然追击失败,但司马懿大军也并未出现损失。小说中所谓的司马懿抱头鼠窜的场景自然是作者为了渲染诸葛亮的智慧而特意虚构出来的。

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数年交锋中,司马懿一向采取稳打稳扎,从不冒险的战术,为何此次北伐大军撤退时会突然率部追赶呢?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与诸葛亮在此次北伐中的战略战术有关。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在之前的数次北伐中,诸葛亮的粮草、物资供应都是从汉中运输到前线,也有因此造成了战争打响不久,诸葛亮的粮草、物资供应便出现短缺的现象。而在此次五丈原北伐期间,诸葛亮针对这一弊端采取了新的应对方法。该传称:“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此举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在五丈原地区与司马懿长期周旋。

对于诸葛亮的企图,司马懿是非常清楚的。针对诸葛亮的这一做法,司马懿的对应之策也非常明确,以重兵驻扎五丈原周边地区,抵御诸葛亮的攻势,将战争拖入相持阶段。在这种局面下,任何一方的退让都会造成全线受制。因此,当北伐大军放弃五丈原及屯田之地时,尽管司马懿并不知道诸葛亮已经病逝,却很容易判断出诸葛亮或北伐大军出现重大变故,不得不撤退全线撤退,他才会率兵追赶。

从整个事件来看,姜维率部迎击司马懿,司马懿立即下令撤退,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坚决不与北伐大军进行战略决战,而是稳打稳扎,将北伐大军拖垮。司马懿坐镇西北之后,就一直采取这套战略战术。世人都以为诸葛亮用兵谨慎,其实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出兵追击,是因为察觉到北伐大军出现重大变故。而面对姜维的正面迎击,司马懿又回到了不与北伐大军发动战略决战的固定战术上。因此,司马懿这才会下令全军撤退。从战术的角度上看,司马懿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标签: 司马懿姜维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竹城后,姜维因何按兵不动、拒不驰援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邓艾,姜维,蜀汉,诸葛亮,费祎,钟会

    和曹魏、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蜀汉政权,之所以第一个覆灭,除自身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羸弱,君王昏聩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派系倾轧、内耗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人物非姜维莫属。费祎死后,姜维独掌蜀汉军事大权。姜维掌权后,一改蒋琬、费祎转攻为守、“闭关息民 ”、发展经济的国策,开始走上了一

  • 刘禅投降后,蜀汉君臣大都得以善终,为何姜维却遭遇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刘禅,姜维,蜀汉,钟会,邓艾,曹魏,三国

    文/格瓦拉同志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分路伐蜀。同年底,在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相持于剑阁,入蜀之路被断绝的情况下,邓艾竟然偷渡阴平古道,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袭占江油、绵竹,随即又率大军兵临成都。此时,成都城内虽然兵精粮足、城高池深,但被吓破胆的后主刘禅竟然没做任何

  • 姜维第八次伐魏,与邓艾大战于洮阳,蜀主听信谗言再次召姜维回京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黄皓,三国,夏侯霸

    姜维连夜修好被魏将王瓘烧毁的栈道,整顿好军粮兵哭器,向蜀主呈请第八次北伐中原。姜维提兵三十万攻向魏城洮阳。邓艾料定姜维此次是真想攻洮阳,令司马望引军在军事要地侯河小城设埋伏,邓艾亲自引军埋伏于侯河。姜维令夏侯霸为先锋引一军攻洮阳,夏侯霸见侯河小城是空城,身先士卒,进入小城,中魏军埋伏,被乱箭射死。司

  • 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费祎,邓艾,曹魏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作为诸葛亮的高足被极力推荐给刘禅,同时反复劝谏北伐是维系蜀汉存亡的关键。刘禅也坚持北伐的战略,但在诸葛亮之后主政的蒋琬、费祎都消极的执行北伐战略,致使姜维没有大的作为。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姜维逐步独掌军权。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当年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大军出石

  • 魏延据守汉中10年,汉中安如磐石,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延,姜维,蜀汉,汉中,曹魏,刘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演义》开篇以简单的三句话,正式开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不断的故事。在这场群雄争霸的中,刘备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刘备出身卑微,以治席贩履为生,但在天下大乱时,借助其所谓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声,成为三分天下的诸侯之一。刘备取荆州,

  • 球哥单换格林,勇士卫冕不在话下!库里是诸葛,普尔就是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文章J标签:格林,库里,郎佐·鲍尔,姜维,勇士,普尔

    球哥单换格林,勇士卫冕不在话下!库里是诸葛,普尔就是姜维?所有人有个错觉,是格林串联起了库里汤普森这些牛人,串联了勇士这只球队。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是有一帮牛人需要一个串联的人,勇士的体系需要一个串联的人,这个是谁都可以,只要他能防守有串联的能力。我相信这样的人联盟很多,一开始也许效果不如格林,可这个

  • 给姜维一个不投降的皇帝,他能完成克复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游侠网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诸葛亮,蜀汉,刘禅

    文/天语“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说到三国中“智勇双全”的武将,怎么也离不开姜维。他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因为他是诸葛亮之徒,也不是因为他是后蜀最耀眼的将领,而是他那尽心尽力为蜀汉操劳的一生,每当读到历史中为国家效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总是会让读者感到有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涌出。而这时回过头看姜维那传奇

  • 姜维后人:姜维兵败后,妻儿也惨被杀害,从此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姜维,钟会,魏国,诸葛亮,邓艾,刘禅

    姜维后人,姜维兵败后妻儿也惨被杀害从此绝后!姜维,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不仅勇猛有余,才智也过人,但是据史书记载,他似乎没有留下子嗣,但也有说,他似乎也有一个女儿一直处于隐居,所以应该还是有后人留下的,只是,按照历史来讲,姜维留下子嗣的可能性确实不大。当时,姜维是魏国的将军,诸葛亮看上了他的能力,意

  • 诸葛亮去世后, 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 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老顾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谯周,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姜维北伐,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册封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之后,姜维又在蜀汉担任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官职。在此基础上,姜维进行了十次左右的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无疑是在贯彻诸葛亮的

  • 姜维一眼看破玄机!赵云一生从未中箭,关羽为何屡屡中箭?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姜维,赵子龙,关羽,刘备,曹操

    关羽和赵云都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也是那个时代君主最喜欢的将领。当年关羽子在虎牢关下秒杀华雄之后,在场的诸侯都记住他这号人物,曹操为了拉拢他,不惜给高官厚禄,赏万金,连绝世美女貂蝉都送给他,但关羽不仅不接受,报答了曹操恩情后重新回到刘备身边。赵云原本在公孙瓒手下做偏将时刘备很欣赏他的能力,公孙瓒兵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