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兵所杀。张翼是蜀汉第三任庲降都督,这可以说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了。在北伐中原上,张翼认为蜀汉国小民疲,不应该穷兵黩武,是蜀汉朝廷当时极少敢当朝和姜维争辩北伐问题的大臣。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张翼这位蜀汉后期的名将。
一
首先,张翼是犍为郡武阳县人,是西汉初期大臣张良的后人。对于张翼来说,高祖父张皓曾任司空,曾祖父张纲任广陵郡太守,都很有声望成绩。特别是司空这一官职,位列三公之一,无疑是非常显赫的官职了,比如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之后,就曾担任司空这一官职。因此,对于张翼来说,可谓出自东汉末年的士族。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自领益州牧,以张翼为书佐。建安末年,张翼被举为孝廉,出任江阳郡下江阳县的县令。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出兵攻打汉中,张翼也跟随参战。曹操亲自率兵前来救援,张翼跟从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击破曹军。后转任涪陵县县令,升任梓潼郡太守,并逐渐升任为广汉郡太守,蜀郡太守。因为蜀汉只有益州这一个州的地盘。因此,能够成为广汉郡太守,蜀郡太守,这意味着张翼已经成为蜀汉的大臣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也曾担任太守这样的官职。
建兴九年(231年),庲降都督李恢逝世,蜀汉朝廷任命张翼为庲降都督,驻守平夷县,镇守南中。在张翼之后,马忠依靠张翼打下的基础得以击杀叛将刘胄,讨平叛乱,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这件事后非常赞许张翼。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兵出斜谷北伐曹魏,以张翼为前部都督,领扶风郡太守。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大军撤回成都,后主刘禅拜张翼为前领军,并追封之前讨伐刘胄的功劳,赐予张翼关内侯的爵位。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对于张翼来说,获得关内侯的爵位,意味着他的战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
二
延熙元年(238年),张翼入朝为尚书,参与朝廷事务的处理。后升迁为建威督,授予节符,并进封为都亭侯,拜征西大将军,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从这一角度来看,张翼无疑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一方面能够为蜀国镇守一方,另一方面则可以参与朝廷事务的处理,为蒋琬、费祎等人分忧。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十八年,(张翼)与卫将军姜维俱还成都。维议复出军,唯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将翼等行,进翼位镇南大将军。维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经众死于洮水者以万计。翼曰:“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维大怒。曰:“为蛇画足。“维竟围经于狄道,城不能克。
延熙十八年(255年)春,张翼同卫将军姜维一起回到成都,姜维在朝堂上提议再一次出兵讨伐曹魏,唯有张翼一人当面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张翼看来,蜀汉国家弱小,百姓疲惫,不应该滥用武力,但姜维并没有听从张翼的意见。
同年夏,姜维率领张翼等人出兵伐魏,并晋升张翼为镇南大将军。八月二日,蜀汉大军进至陇西郡狄道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的兵马,王经退回狄道城,曹魏一方死在洮水的士兵上以万计。
三
在取得胜利之后,姜维想要趁胜进军,张翼劝谏道:“可以停止了,不应该继续进军,进军的话可能会毁掉这份大功,就像为蛇画足一样。”姜维大怒,不听劝谏,将王经包围在狄道城内,后来,曹魏将领陈泰和邓艾前来救援,蜀汉大军最终还是没有攻克城池。九月二十五日,张翼随姜维撤围退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整体实力上的差距,姜维尽管取得了胜利,却因为曹魏大军的持续支援,从而难以扩大战果。而这,自然也是诸葛亮、姜维北伐最终没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自从张翼在朝堂之上提出不同意见后,姜维内心就与张翼不和,然而一直勉强张翼跟随出征伐魏,张翼也不得已而一同前往。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张翼升任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官位与右车骑将军廖化相等。当时的人说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值得注意的是,张翼担任的冀州刺史这一官职,属于遥领的情况,也即当时的冀州,是曹魏掌控的地盘。在此基础上,张翼作为冀州刺史,根本没有实际上执掌冀州的事务。在汉末三国时期,遥领和虚封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马超、魏延等蜀汉将领,还被册封为凉州刺史。但是,实际上,凉州是曹魏的地盘,并不在蜀汉的疆域范围内。
四
最后,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兴兵进攻蜀汉。在这场战役中,后主刘禅派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九月,钟会军攻陷阳安关口,得以长驱直入,姜维亦为邓艾所逼迫,于是与廖化、张翼、董厥军会合,一同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进攻。同年十一月,蜀汉卫将军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张翼等人于是随姜维向东进入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以察明虚实,不久后得到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于是与姜维等到涪县向钟会投降。
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六年,与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钟会于涪。明年正月,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曹魏景元五年(264年)一月,张翼随钟会回到成都,后来,钟会密谋造反,导致成都大乱。张翼在这场兵变中,被乱兵所杀。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蜀汉灭亡之后,姜维虽然初衷是恢复蜀汉,所以和钟会策划了兵变。但是,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这场兵变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导致蜀汉一方损失惨重,不仅张翼这样的将领被杀,连后主刘禅的长子刘璿,也死于乱兵之中。可想而知,这场兵变会导致多大的伤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