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笑了:曹魏要亡!数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笑了:曹魏要亡!数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2/20 17:31:16

导语:熟悉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卓越人才。他们有的是万夫不当的勇武悍将,有的是智计无双的谋士智囊。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在那个精彩的三国乱世,却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一直都很低调,却一句话改变了汉末格局。他一直都以汉臣自居,却因自己的计谋害得百姓民不聊生。他只想在三国乱世保全自身,却被易中天评为三国第一聪明人。他就是“毒士”贾诩,以智乱武的贾文和。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笑了:曹魏要亡!数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对于东汉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东汉是士族门阀崛起的朝代。刘秀中兴的班底构成决定了他无法有效地压抑豪强,反而要对士族门阀让渡利益。这也就造成了东汉末年,天子扶持的宦官外戚和代表中原士族的党人互相攻讦斗争,天子旨意出了长安城就难以执行的奇怪格局。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能达成什么成就,主要靠的不是自身的才能,而是出身背景。各大士族都垄断着一本今文派儒学经典的解释权,从而垄断了出仕做官的途径。若是家族有人做过两千石的大官,那么家族子弟也有较大概率成为两千石大官。

例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袁绍,他的家族就是“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号称“天下仲姓”的汝南袁氏。四代人接连当上了“三公”这样的人臣巅峰,被天下人认为是皇室之外第一姓,可见袁绍的家世背景。而贾诩就没有袁绍那么好命了,他的出身虽然不算太差,但是跟中原士族比起来实在不够看。现在很多人以为贾诩是凉州寒门子弟出身,其实这就有点偏颇了。要论祖上,贾诩那可是西汉著名文豪贾谊的后代。贾谊最出名的作品就是流传至今的《过秦论》了,他也是大儒张苍的弟子,荀子徒孙。只不过后来贾氏衰落,族人一分为二,迁往武威的那支就是贾诩的家族了。

到了贾诩这一代,家门还算富裕,但是东汉的地域歧视一点都不亚于门阀歧视。边地出身的家族再怎么壮大,在汝南、颍川、南阳、洛阳等地的大族看来都是边鄙蛮子,上不得台面。加上东汉后期经常发生羌乱,所以贾诩这种凉州人在中原士族眼中实在不值一提。若不是东汉末年的乱局,以及当权者的一系列离奇操作,贾诩恐怕会像其他凉州士人一样寂寂无名,依附于袁、杨等大族骥尾。然而乱世终究是不同,董卓死后,性情刚烈的并州人王允掌握了长安大权。由于王允的善后操作过于愚蠢,以至于出现了王允要“尽诛凉州人”的谣言。

李傕郭汜这些董卓残部听了谣言顿时胆战心惊,直接出逃想躲回凉州保命。正是在逃亡的路上,他们遇到了正前往长安的贾诩。贾诩听了李郭二人转述的谣言,心中也是叫苦不迭。他本想来长安奔个前程,这还没走到长安就易主了,现在王允对凉州人如此态度,他哪里还有出仕的机会呢?就在这伙凉州老乡抱团诉苦的时候,贾诩分析了一番局势,计上心来。他直接规劝李傕郭汜不如收拢董卓旧部,反攻长安。以他的分析,众人要是逃回了凉州,王允下一个通缉令,当地亭长就把他们都安排了。若是收拢了董卓残留的军队,反而能搏一条生路。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傕郭汜成功击败吕布、徐荣,杀进了长安城。贾诩的一句话,直接改写了汉末格局,开了群雄争霸的乱世。不过在李郭叛军祸乱长安,导致长安百姓饿殍遍地人人相食的时候,也不知道贾诩会不会后悔。李傕郭汜败亡之后,贾诩多番辗转投入了董卓旧部张济麾下。两个只想着在乱世里保全自身的人可谓一见如故,后来张济的侄子张绣继承了他的势力。张绣对于贾诩一向是崇敬有加,以子孙礼待之。

而贾诩在张绣阵营里最出名的事迹莫过于两次劝他投降曹操。第一次投降由于曹操侮辱张绣婶娘直接导致了宛城之战,曹操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都死于此役。第二次依旧投降曹操,还得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结局。贾诩在曹操那里很受重用,曹操甚至在立嗣问题上专门咨询了贾诩的意见。面对曹操的询问,贾诩却一言不发作沉思状。曹操顿时好奇,问他为何不发表意见,贾诩这才答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旧事。”

袁绍和刘表两方势力有一个共同点,第二代在父辈死后同室操戈兄弟阋墙。此言一出,曹操顿时明白了,当即决定立曹丕为嗣。后来曹丕代汉称帝,投桃报李让贾诩晋升为太尉。贾诩当上太尉的消息传去东吴,孙权顿时嗤笑,觉得曹魏国祚一定不长久。要较真的话孙权似乎没有嘲笑曹丕和贾诩的资格,只不过孙权这笑并非针对这两个人,而是针对这件事。

要知道贾诩在当时的乱世,名声也算不上好。虽然他在李傕郭汜祸乱长安时对献帝和百官多有维护,但是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可不会觉得贾诩是救星。而三公在相权虚化的时代,更多的是作为天下的道德楷模,若是天下出了灾异,三公是要引咎辞职的。除此之外,曹丕给贾诩太尉的职位,究其渊源是由于贾诩在曹操面前的那番话让他被确立为继承人。那么曹丕的这个行为就显得过于露骨,属于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这就显得吃相难看了,在孙权看来这种手段太直白。

而且曹丕是刚刚称帝就把贾诩升为太尉,最可笑的是在贾诩之前曹丕还想让弘农杨氏的杨彪当太尉,被人家拒绝了。结合这个时间点和被人拒绝后选择贾诩这件事,这个三公之位就更加可笑了。孙权虽然其他方面不值一文,但是他的权谋手段比曹丕高得太多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曹丕的曹魏政权连半个世纪都没能坚持,国祚比起东吴还不如。而曹丕一手推动的九品中正制,本意是扩大上升通道,后来反而成了士族门阀的政策背书。到了两晋,世家的势力已经压过了天子,不可谓不讽刺。

标签: 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操

更多文章

  • 读三国系列:贾诩真深得孙子兵法精髓,不动刀兵奇计斩樊稠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贾诩,樊稠,李傕,董卓,马腾,大将,三国,汉献帝,曹操手下

    每天只读1页《三国演义》[呲牙],轻松养成读书好习惯[灵光一闪]!这回说到李傕、郭汜等董卓旧将占据长安,用贾诩的坚壁清野之计,击败了来攻打的马腾、韩遂的10多万西凉军,但在后续追击过程中,大将樊稠私自放走了韩遂,被李傕听到后大怒,欲加以惩戒?这时候如果你是李傕,面对手握重兵的樊稠,你会怎么除掉他呢?

  • 没有一兵一卒的文官王允为什么敢干掉董卓?223年8月11日贾诩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王允,董卓,贾诩,吕布,曹操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没有一兵一卒的文官王允为什么敢干掉董卓?223年8月11日:曹魏重要谋士贾诩去世。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贾诩是董卓集团的重要大臣。一说早在20多年前,年轻的贾诩就在董卓手下出谋划策。《三国演义》中的李儒,在真实历史中根本不存在,可能就是贾诩。

  • 三国谋士贾诩的智谋到底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龙皇来了标签:贾诩,曹操,吕布,董卓,王允,曹丕

    提到三国谋士,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卧龙凤雏,可实则有一人不输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这个人就是谋士贾诩。诸葛亮、庞统擅长的是阳谋,那么贾诩可真正擅长的就是阴谋。而且,但凡被贾诩算计的人,无不会倒大霉。笔者盘点贾诩的阴谋如下:1,算计吕布【解析】司徒王允用美人计加连环计,促使吕布杀了董卓。但是,王允

  • 《三国志》对贾诩评价极高,奈何贾诩的名声还是臭,被称为“贼”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贾诩,曹操,董卓,袁绍,刘表,荀攸

    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陈寿作《三国志》,将他和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荀彧及其侄子荀攸合传,说:“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称赞贾诩具有张良、陈平之才,这评价不可谓不高。贾诩是凉州武威郡人,

  • 热门阵容分析——三势贾诩,从S3到PK【三国志战略版】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贾诩,左慈,赵云,武将,诸葛亮,三国志战略版

    一、本期主题三战热门阵容——三势贾。本期将从多个角度,以S3赛季为前提(即将迈入PK),围绕三势贾这个阵容,来一波深入浅出的分析。二、阵容搭配我们口中的三势贾,通常只有一种搭配,其余皆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形。因为贾诩有可能混乱到自己人,所以最稳定的搭配一定需要不吃混乱的队友、辅助:自带洞察的赵云、混乱也

  • 聊《三国演义》:谋士贾诩何以在乱世中求得自保且高寿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诩,曹操,袁绍,刘表,曹丕,董卓

    作者:李大奎在谋士如云的三国时代,有"第一毒士"之称的谋士贾诩,不仅在频频换老板的过程中得到才华的施展,还始终得到重用,在乱世中求得自保且高寿而终,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以致《知乎》填了一首《浪淘沙》胜赞:烽火自难休,乱武春秋。料敌决胜贯奇谋,算尽机关天莫测,毒士风流。功过后人忧,今世无求。闻达何必寿

  • 胡人绑架贾诩勒索10万,贾诩:太少!我给20万!胡人拿钱却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贾诩,胡人,李傕,王允,董卓,三国,曹操手下

    贾诩,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之一。著名“学术超男”易中天,甚至将他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贾诩深谙人性的阴暗面,精通心理学,因此从能趋利避害,保存自己。最终,贾诩以太尉之衔得到善终。贾诩是凉州武威人,由于身处边地,因此名声不显。当时,凉州正处于战乱之中,羌、氐等胡人在当地兴风作浪,大则攻城略地,小则拦路

  • 张绣、贾诩都是曹昂战死的重要人物,为什么投曹后的命运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张绣,贾诩,曹昂,曹操,曹丕

    曹操原先有一个长子曹昂,虽然并非丁夫人亲生,但是作为丁夫人养子,也算是曹操的嫡长子,未来很有可能是要继承曹操的位置的。不过在东汉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昂战死于''淯水之战'',间接导致曹丕与曹植的斗争。而曹操的对手,也就是导致曹昂战死的重要人物就是张绣和贾诩。后来二人投降曹操,但是命运却截然

  •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荀彧,杨修,曹操,刘备,董卓,曹丕,三国,汉朝,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其中最优秀的谋士按照《三国志》的排序,前二十位先后是荀彧、荀攸、贾诩、崔琰、毛玠、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锺繇、华歆、王朗、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刘馥。曹操任命的“司徒府掾”刘馥后来升任扬州刺史:“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 三国正史中的四个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难入选,刘备位列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关羽,贾诩,刘备,吕布,蜀汉,三国正史,曹操手下

    忘恩负义这个成语,出自《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这个宝夤就是北齐尚书令、车骑将军、雍州牧萧宝夤,他是北齐明帝萧鸾的第六个儿子,却在战败后投降了匈奴神兽万俟丑奴(此人建国大赵,年号神兽,这姓名肯定会被某个相声演员念错),做了一系列忘恩负义之事。先有三国两晋,后有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