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这个成语,出自《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这个宝夤就是北齐尚书令、车骑将军、雍州牧萧宝夤,他是北齐明帝萧鸾的第六个儿子,却在战败后投降了匈奴神兽万俟丑奴(此人建国大赵,年号神兽,这姓名肯定会被某个相声演员念错),做了一系列忘恩负义之事。
先有三国两晋,后有南北朝,后汉三国年间虽然没有忘恩负义这个成语,但却不缺少忘恩负义之徒。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根据三国正史,评选一下后汉四大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是自然不在其中的,但是刘备和张辽是否应该榜上有名,咱们还得看正史记载,而不能以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为依据。
关羽不曾忘恩负义,这一点不用解释,就是被评为三国毒士的贾诩贾文和,好像也没有出卖过任何一个主公,他就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吃谁的饭就帮谁出主意:李傕郭汜杀回马枪打跑吕布打死王允,是贾诩的主意;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搞死了曹操的长子曹安民、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那是替主公张绣着想;归顺曹操时候力挺曹丕上位,那也是为了曹魏集团的安定团结。
贾诩是个称职的谋士,而且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绝不吃里扒外,这一点曹操是很欣赏的,所以“忘恩负义”这四个字,跟毒士贾诩不沾边。
说关羽义薄云天或许有些夸大,说贾诩唯利是图有点冤枉,那么把张辽张文远列为忘恩负义之徒,是不是也颠覆了大家从演义小说中习惯了的形象?
在替曹魏集团歌功颂德的《三国志》中,还真找不到张辽在白门楼怒骂曹操的记载,他是看吕布即将玩儿完,马上带着本部人马投降——按照汉朝规矩,带多少人投降,跟斩首多少级是一样论功行赏的,所以张辽马上受封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而关羽受封汉寿亭侯,是斩颜良之后的事情了。
张辽换过多少主公,我们可以从《三国志·卷十七》的一段话中细数一下:先给并州刺史丁原当从事(也叫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相当于丁原的副官,吕布当时是丁原的主簿,也就是秘书长),丁原被杀,张辽投靠了董卓而不是吕布,这也很好理解(张辽吕布原先平级);吕布杀了董卓,又归顺了吕布;吕布对张辽也不错,任命他为鲁国国相,那一年张辽才二十八岁。
读者诸君都知道,汉朝的诸侯国王侯只拿钱不管事,封国的一把手就是国相。位高权重的张辽没有为丁原董卓拼命,当然也不肯给吕布陪绑:“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
张辽背弃吕布情有可原,毕竟张辽的前两任主公,都被吕布干掉了,而且张辽背叛吕布,属于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上行下效的结果,所以要评选忘恩负义之徒,吕布排名肯定比张辽靠前——张辽没有为主公报仇,但也没有手刃主公,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吕布的忘恩负义不仅限于对主公和义父,刘备对他也不错。当年吕布被曹操打败、被袁绍嫌弃,只好投奔刘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可怜的刘备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地盘,又被吕布抢走了,要不是曹操帮忙,刘备的老婆孩子都找不回来。
有人说后汉三国是一个相互背叛的时代,所以出现一个不忘初心的关羽关云长,就被尊崇成了武圣人,事实上他的人品和战绩,在“十七史百将传”中连前五十都排不进去,就更别说成为古往今来武将第一人了。
正因为后汉三国时期背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刘备刘玄德才成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的一代仁君明主——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被称为“高祖”,但“高祖之风”是英雄气还是耍无赖,笔者还真分不清。
虽然不知道刘备像不像其高祖那样“不拘小节”,但是有一些事情在《三国志》和《三国志》中都写得很明白:司空曹操、大将军袁绍、天子刘协,都对刘备有恩,但刘备是怎么报答这三位的,咱们还是来看看正史记载吧。
首先咱们来说曹操:当年刘备被吕布打得走投无路,到了“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地步,是曹操仗义援手,击败了吕布,帮他夺回了妻儿,夏侯惇还为此搭上了一只眼睛:“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刘备是怎么报答曹操和刘协的,正史和演义小说中都有,毋庸笔者赘言,反正是青梅煮酒之后,曹操就失去了刘备这个“朋友”。
刘备被老朋友曹操打败之后,又投靠了另一位老朋友:“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袁谭的茂才头衔,就是刘备举荐而得的),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袁绍给了刘备格外的礼遇,但是刘备并不想投桃报李,他就想骗一点人马开溜:“驻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临走还挖了袁绍一锹墙角,刘备这个“朋友”还真够意思。
刘备不但对不起依附对象,对曾经倾家荡产资助自己的糜竺糜芳,好像也没给啥应有的回报。
糜竺糜芳是徐州首富,但是追随刘备后,很快就成了无产者:“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作为刘备集团的最大赞助者,糜竺后来得到了虚衔而不是实权,糜芳更是悲催,他被关羽欺负得投降了孙权——再不跑就没命了。
不管怎么说,糜芳都算是汉中王国的国舅,关羽只是一个前将军,按道理没有资格欺负糜芳这个国舅兼大股东,但关羽就是欺负了,而且是喊打喊杀——如果不是看到刘备对糜家的冷落,关羽又怎会如此嚣张?
如果把刘备列为比吕布还差劲的忘恩负义之徒,肯定有很多读者表示不满,因为有英雄之气枭雄之心的刘备,是不可能做老好人的——在汉末乱世,做老好人跟做死人是一个概念:陶谦、刘表、刘璋,人品都不坏,最后地盘还不是都被刘备拿去了?
三国三巨头中,孙权反复无常而且晚年残暴,刘备被称为弘雅有信义,曹操的奸雄之名一千年也摆脱不掉,但是笔者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读者诸君:与吕布打交道果然是作死,跟刘备交朋友就有好果子吃吗?如果您穿越到后汉年间,有诸葛之智或有关张之勇,会去投奔曹操,还是会辅佐刘备?当然,可能也有智勇双全的读者,可能会选择单干——但是平心而论,我们要是不以现代科学技术取胜,仅靠雄才伟略和权诈之术,谁又能玩儿过曹操和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