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正史中的四个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难入选,刘备位列第几?

三国正史中的四个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难入选,刘备位列第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鉴赏观 访问量:2263 更新时间:2024/2/20 17:31:26

忘恩负义这个成语,出自《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这个宝夤就是北齐尚书令、车骑将军、雍州牧萧宝夤,他是北齐明帝萧鸾的第六个儿子,却在战败后投降了匈奴神兽万俟丑奴(此人建国大赵,年号神兽,这姓名肯定会被某个相声演员念错),做了一系列忘恩负义之事。

先有三国两晋,后有南北朝,后汉三国年间虽然没有忘恩负义这个成语,但却不缺少忘恩负义之徒。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根据三国正史,评选一下后汉四大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是自然不在其中的,但是刘备和张辽是否应该榜上有名,咱们还得看正史记载,而不能以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为依据。

关羽不曾忘恩负义,这一点不用解释,就是被评为三国毒士的贾诩贾文和,好像也没有出卖过任何一个主公,他就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吃谁的饭就帮谁出主意:李傕郭汜杀回马枪打跑吕布打死王允,是贾诩的主意;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搞死了曹操的长子曹安民、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那是替主公张绣着想;归顺曹操时候力挺曹丕上位,那也是为了曹魏集团的安定团结。

贾诩是个称职的谋士,而且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绝不吃里扒外,这一点曹操是很欣赏的,所以“忘恩负义”这四个字,跟毒士贾诩不沾边。

说关羽义薄云天或许有些夸大,说贾诩唯利是图有点冤枉,那么把张辽张文远列为忘恩负义之徒,是不是也颠覆了大家从演义小说中习惯了的形象?

在替曹魏集团歌功颂德的《三国志》中,还真找不到张辽在白门楼怒骂曹操的记载,他是看吕布即将玩儿完,马上带着本部人马投降——按照汉朝规矩,带多少人投降,跟斩首多少级是一样论功行赏的,所以张辽马上受封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而关羽受封汉寿亭侯,是斩颜良之后的事情了。

张辽换过多少主公,我们可以从《三国志·卷十七》的一段话中细数一下:先给并州刺史丁原当从事(也叫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相当于丁原的副官,吕布当时是丁原的主簿,也就是秘书长),丁原被杀,张辽投靠了董卓而不是吕布,这也很好理解(张辽吕布原先平级);吕布杀了董卓,又归顺了吕布;吕布对张辽也不错,任命他为鲁国国相,那一年张辽才二十八岁。

读者诸君都知道,汉朝的诸侯国王侯只拿钱不管事,封国的一把手就是国相。位高权重的张辽没有为丁原董卓拼命,当然也不肯给吕布陪绑:“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

张辽背弃吕布情有可原,毕竟张辽的前两任主公,都被吕布干掉了,而且张辽背叛吕布,属于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上行下效的结果,所以要评选忘恩负义之徒,吕布排名肯定比张辽靠前——张辽没有为主公报仇,但也没有手刃主公,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吕布的忘恩负义不仅限于对主公和义父,刘备对他也不错。当年吕布被曹操打败、被袁绍嫌弃,只好投奔刘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可怜的刘备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地盘,又被吕布抢走了,要不是曹操帮忙,刘备的老婆孩子都找不回来。

有人说后汉三国是一个相互背叛的时代,所以出现一个不忘初心的关羽关云长,就被尊崇成了武圣人,事实上他的人品和战绩,在“十七史百将传”中连前五十都排不进去,就更别说成为古往今来武将第一人了。

正因为后汉三国时期背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刘备刘玄德才成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的一代仁君明主——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被称为“高祖”,但“高祖之风”是英雄气还是耍无赖,笔者还真分不清。

虽然不知道刘备像不像其高祖那样“不拘小节”,但是有一些事情在《三国志》和《三国志》中都写得很明白:司空曹操、大将军袁绍、天子刘协,都对刘备有恩,但刘备是怎么报答这三位的,咱们还是来看看正史记载吧。

首先咱们来说曹操:当年刘备被吕布打得走投无路,到了“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地步,是曹操仗义援手,击败了吕布,帮他夺回了妻儿,夏侯惇还为此搭上了一只眼睛:“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刘备是怎么报答曹操和刘协的,正史和演义小说中都有,毋庸笔者赘言,反正是青梅煮酒之后,曹操就失去了刘备这个“朋友”。

刘备被老朋友曹操打败之后,又投靠了另一位老朋友:“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袁谭的茂才头衔,就是刘备举荐而得的),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袁绍给了刘备格外的礼遇,但是刘备并不想投桃报李,他就想骗一点人马开溜:“驻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临走还挖了袁绍一锹墙角,刘备这个“朋友”还真够意思。

刘备不但对不起依附对象,对曾经倾家荡产资助自己的糜竺糜芳,好像也没给啥应有的回报。

糜竺糜芳是徐州首富,但是追随刘备后,很快就成了无产者:“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作为刘备集团的最大赞助者,糜竺后来得到了虚衔而不是实权,糜芳更是悲催,他被关羽欺负得投降了孙权——再不跑就没命了。

不管怎么说,糜芳都算是汉中王国的国舅,关羽只是一个前将军,按道理没有资格欺负糜芳这个国舅兼大股东,但关羽就是欺负了,而且是喊打喊杀——如果不是看到刘备对糜家的冷落,关羽又怎会如此嚣张?

如果把刘备列为比吕布还差劲的忘恩负义之徒,肯定有很多读者表示不满,因为有英雄之气枭雄之心的刘备,是不可能做老好人的——在汉末乱世,做老好人跟做死人是一个概念:陶谦、刘表、刘璋,人品都不坏,最后地盘还不是都被刘备拿去了?

三国三巨头中,孙权反复无常而且晚年残暴,刘备被称为弘雅有信义,曹操的奸雄之名一千年也摆脱不掉,但是笔者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读者诸君:与吕布打交道果然是作死,跟刘备交朋友就有好果子吃吗?如果您穿越到后汉年间,有诸葛之智或有关张之勇,会去投奔曹操,还是会辅佐刘备?当然,可能也有智勇双全的读者,可能会选择单干——但是平心而论,我们要是不以现代科学技术取胜,仅靠雄才伟略和权诈之术,谁又能玩儿过曹操和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势贾如今还能战否?混乱大师毒士贾诩成名队伍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贾诩,赵云,左慈,天蓬,破阵,庞统,诸葛亮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三势贾如今还能战否?混乱大师毒士贾诩成名队伍。贾诩s3加入战场之后,同时间还有三势阵的加入,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当时的环境没有草船借箭加入,能清除贾诩混乱的战法只有净化与刮骨疗毒两个。草船借箭加入之后,贾诩、陆逊、庞统的强度下降许多,由于换取条件苛刻需要诸

  • 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贾诩,司马懿,曹操,董卓,张郃,曹丕

    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声静气等待猎物的狡狯豺狼,当对手稍稍放松警惕露出破绽的时候,就瞅准时机,一跃而起,扑向对方咬住咽喉,发起致

  • 浅谈三国谋士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贾诩,张绣,曹丕,董卓,马超,典韦,三国,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第一谋士,大家众说纷纭,但无非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这几个,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差点把曹操杀死的那位谋士——贾诩。他的经历很特别,不像三国里推崇的忠心,一心为主。他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像其他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这也说明了他的谋略深度。

  • 不听荀彧之言,错过最佳战机,曹操兵败赤壁,原来是被贾诩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荀彧,刘备,孙权,刘表,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建安十三年,赤壁战败后,曹操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奉孝自然就是已经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郭嘉,拿故去的人敲打眼前之人,不但曹操会,历朝历代很多枭雄奸雄也都很擅长,这就是指桑骂槐、浑水摸鱼:即使郭嘉还活着,他告诉你咋打,你能听吗?曹操是曾说过要把身后事托付给郭嘉,但那是在郭嘉死

  • 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封侯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贾诩,封侯,张绣,袁绍,刘表,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封侯那在古代可是天大的奖励,一般只有靠着自己的军功才有机会封侯,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贾诩之所以能这么快受封,全因为他的主公张绣。三国初期,有很多将领都是自己说了算的,但真正让人不敢轻视的,却没有几个,这些人要么是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兵力不足,再就是地处偏僻位置。张绣当时的实力并不是很

  • 《五虎定三国》第六回:显神威马超败许褚除汉贼刘封斩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马超,许褚,贾诩,刘封,刘备,五虎定三国,汉朝,三国

    上回写至汉军前部先锋马超大战徐晃、文聘、曹仁三将,奇兵破敌,生擒曹仁,首战告捷。且说汉、魏二军约定一决雌雄,双方排兵布阵,一时南阳城下,两国大军对時。曹丕出马,左有徐晃、文聘、曹洪、曹纯、朱灵,右有许褚、张郃、臧霸、夏侯尚、夏侯儒。对方阵前,门旗开处刘备一马当先,左右张飞,赵云、刘封、张翼、右有马超

  • 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嘲笑?因为当时讲究“以德服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三国,诗人,曹操手下

    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晋武帝司马炎问大臣荀勖(xu)谁可以担任司空,

  • 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皇帝,曹操,魏国,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导读:三国时善谋略者众多,这一时期智者如云,但是要说最为聪明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孔明。毕竟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而且苦苦支撑了那么多年。当然,诸葛军师的智慧毋庸置疑。但他却不是三国中最为智慧的。在很多人眼里,贾诩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不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甚至是历史上的头号智者。也许有人会认为言过其

  • 贾诩被称为“毒士”,他一生献过哪些毒计?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贾诩,董卓,马超,王允,张绣,曹丕,三国,曹操手下

    贾诩被称为“毒士”,他一生献过哪些毒计?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子凡是读过或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其中精彩情节一定有着深刻的印象。在《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智慧,在哪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等等都是三国时期智慧的化身。千百年来,他们的故

  • 26位功勋进了曹操太庙,为何荀彧、贾诩、许褚等五人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操,贾诩,许褚,荀彧,于禁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战略规划大师,其才能不逊色于诸葛亮;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曹纯是曹魏的宗亲八虎骑之一,更是曹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的主帅;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许褚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战场拯救曹操的性命!这五人对曹魏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他们最终却无法进入曹操的太庙,令人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