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绣、贾诩都是曹昂战死的重要人物,为什么投曹后的命运截然相反

张绣、贾诩都是曹昂战死的重要人物,为什么投曹后的命运截然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4/2/20 17:31:57

曹操原先有一个长子曹昂,虽然并非丁夫人亲生,但是作为丁夫人养子,也算是曹操的嫡长子,未来很有可能是要继承曹操的位置的。不过在东汉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昂战死于''淯水之战'',间接导致曹丕与曹植的斗争。而曹操的对手,也就是导致曹昂战死的重要人物就是张绣贾诩。后来二人投降曹操,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张绣父子身死,贾诩在曹魏却位至三公。为什么二者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淯水之战''过程概述与张绣降曹

''淯水之战''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战役,过程还是比较复杂。曹操在大兵压境的时候,张绣是投降了的,他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但是曹操之后做的两件事触犯了张绣的底线,一是纳取张绣的婶婶;二是拉拢张绣的心腹勇士胡车儿。于是张绣决定反叛曹操。

张绣的谋主贾诩给张绣出了一条计策:借口迁徙军营,军队全副武装路过曹操军营,然后对曹操发动突然袭击。曹操慌乱之中被打得溃败,典韦为曹操断后战死;曹昂把自己的马匹给曹操,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而后曹操和张绣开始进行拉锯战,双方各有胜负,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事情发生了转机。

''官渡之战''的彻底爆发是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而在这之前,曹操和袁绍就已经出现裂痕,在建安四年已经开始刀兵相见,在司隶、青州等地已经开始爆发战争。比如在河内爆发的''射犬之战'',再比如曹操部将臧霸对青州的攻势。

曹操和袁绍两个庞然大物呈现出对峙的状态,很多周边的军阀的倾向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曹操、袁绍都开始拉拢其他军阀,其中就包括南阳张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抉择上,张绣再一次听从贾诩的建议,选择投降曹操,成为曹操对抗袁绍的助力,也获得了极高的待遇。

张绣、贾诩各自的命运

张绣、贾诩虽然受到曹操的厚待,甚至张绣还与曹操成为儿女亲家,张绣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均,但是张绣和贾诩毕竟直接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而张绣和贾诩在降曹之后的命运也是大相径庭。

在《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中记载,张绣死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死于曹操远征三郡乌桓的道路中。然而在曹魏史学家鱼豢私撰的《魏略》中却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曹丕严厉斥责张绣杀死曹昂一事,让张绣非常不安,最后自杀而死。

虽然《魏略》中将曹丕记载为''五官将''让很多人怀疑这条史料的价值(曹丕成为五官中郎将的时间是在建安十六年,晚于《张绣传》中记载的张绣病死的时间),但是这或许只是鱼豢记载的问题。而且即便《魏略》记载有误,但至少可以说明,在曹魏政权中确实流传曹丕逼迫张绣自杀的说法,才会被记录在《魏略》中。

而张绣的儿子张泉同样没有得到善终。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发生一场失败的政变——''魏讽谋反案''。当时曹操刚刚打输了''汉中之战'',率领大军暂驻长安,一个叫魏讽的人打算趁机袭击魏国的政治中心——邺城,但是因为事情泄露而失败。''魏讽谋反案''波及甚广,张泉就死于这次事件。而想到张绣与曹操的特殊关系,所以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张泉的死就是''淯水之战''的代价。

与张绣相比,贾诩不愧是谋身的高手,在与曹操有切齿之仇的情况下仍然得到善终。在曹操在世时期,贾诩偶尔会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战略或者精妙的奇谋,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非常低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人际关系也十分简单。在曹魏时期,曹丕以贾诩为太尉,位至三公之列。贾诩七十七岁去世,贾氏也成为魏晋望族,后代''皆至大官,并显于晋''。

张绣与贾诩命运不同的原因

同样都是杀死曹昂的''凶手'',为什么张绣和贾诩二人的命运截然相反呢?一个疑似被曹丕逼死,至少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而贾诩则得到善终,而且在曹魏官居要津。那么张绣和贾诩命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绣与贾诩的身份不同

张绣是汉末军阀之一,尽管这个军阀与其他军阀相比混得并不是特别好;而贾诩仅为张绣的谋士。二者的身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张绣作为一个军阀,原本有自己的军队和铁杆死忠。尽管投降曹操,但是他在旧部当中的影响力却难以旦夕之间化解。曹操纳张济遗孀;收买勇士胡车儿,也被一些人视为彻底消化张绣势力的举动,因此造成张绣的反击。

军阀的身份让张绣在曹操集团中地位特殊。虽然曹操对待这样的人物或者势力往往有比较宽厚的态度,然而张绣与曹操毕竟存在深仇大恨,表面上和谐的关系实际上非常脆弱。

张绣在建安十二年随军出征,而在途中就莫名其妙地去世,史料中仅有一个''薨''字代过(郭嘉蒋钦李通等死于出兵途中的人物,都有''病''或者''疾''之类的明确记载),很有可能就如《魏略》所说。而贾诩身为谋士并没有张绣一般的影响力,在杀死曹昂一事上的责任小于张绣,表现得也极其低调,因此还在曹操的容忍范围。

曹丕争夺世子之位的需要

曹昂去世对曹丕是有利的,因为曹丕成为了嫡长子。虽然张绣间接帮助了曹丕,但是曹丕不能够对张绣表现出好感。首先在上文也提到张绣旧军阀的特殊身份,其次曹丕绝不能表现出对继承人身份的过度追求。严厉斥责张绣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一可以表现出自己对兄长之死的惋惜以及对继承人身份的冷漠态度;第二也可以做曹操想做但不好做的事情,博取曹操的好感。

曹丕对待张绣是以敌人的态度,而贾诩则不然。曹丕和曹植之间各树党羽互相争斗,而贾诩就是曹丕的羽翼之一,至少贾诩站在曹丕的一方,以一种非常低调且隐晦的态度。

曹丕向贾诩寻求''自固之术'',虽然贾诩没有提出什么精妙计策,而是回复一些绝对正确但是没有营养的废话,但是这已经表明贾诩的态度。而后曹操屏退左右向贾诩询问世子之位的人选,贾诩用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的代价提醒曹操,帮助曹丕巩固地位。

从种种事件可以看出,贾诩坚持站在曹丕一方,而至少张绣没有支持曹丕的记载,而且张绣的特殊身份也让曹丕难以将他吸收进来。所以在这两个人当中,曹丕的截然相反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张绣贾诩曹昂曹操曹丕

更多文章

  •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荀彧,杨修,曹操,刘备,董卓,曹丕,三国,汉朝,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其中最优秀的谋士按照《三国志》的排序,前二十位先后是荀彧、荀攸、贾诩、崔琰、毛玠、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锺繇、华歆、王朗、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刘馥。曹操任命的“司徒府掾”刘馥后来升任扬州刺史:“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 三国正史中的四个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难入选,刘备位列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关羽,贾诩,刘备,吕布,蜀汉,三国正史,曹操手下

    忘恩负义这个成语,出自《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这个宝夤就是北齐尚书令、车骑将军、雍州牧萧宝夤,他是北齐明帝萧鸾的第六个儿子,却在战败后投降了匈奴神兽万俟丑奴(此人建国大赵,年号神兽,这姓名肯定会被某个相声演员念错),做了一系列忘恩负义之事。先有三国两晋,后有南北

  • 三势贾如今还能战否?混乱大师毒士贾诩成名队伍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贾诩,赵云,左慈,天蓬,破阵,庞统,诸葛亮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三势贾如今还能战否?混乱大师毒士贾诩成名队伍。贾诩s3加入战场之后,同时间还有三势阵的加入,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当时的环境没有草船借箭加入,能清除贾诩混乱的战法只有净化与刮骨疗毒两个。草船借箭加入之后,贾诩、陆逊、庞统的强度下降许多,由于换取条件苛刻需要诸

  • 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贾诩,司马懿,曹操,董卓,张郃,曹丕

    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声静气等待猎物的狡狯豺狼,当对手稍稍放松警惕露出破绽的时候,就瞅准时机,一跃而起,扑向对方咬住咽喉,发起致

  • 浅谈三国谋士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贾诩,张绣,曹丕,董卓,马超,典韦,三国,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第一谋士,大家众说纷纭,但无非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这几个,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差点把曹操杀死的那位谋士——贾诩。他的经历很特别,不像三国里推崇的忠心,一心为主。他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像其他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这也说明了他的谋略深度。

  • 不听荀彧之言,错过最佳战机,曹操兵败赤壁,原来是被贾诩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荀彧,刘备,孙权,刘表,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建安十三年,赤壁战败后,曹操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奉孝自然就是已经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郭嘉,拿故去的人敲打眼前之人,不但曹操会,历朝历代很多枭雄奸雄也都很擅长,这就是指桑骂槐、浑水摸鱼:即使郭嘉还活着,他告诉你咋打,你能听吗?曹操是曾说过要把身后事托付给郭嘉,但那是在郭嘉死

  • 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封侯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贾诩,封侯,张绣,袁绍,刘表,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封侯那在古代可是天大的奖励,一般只有靠着自己的军功才有机会封侯,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贾诩之所以能这么快受封,全因为他的主公张绣。三国初期,有很多将领都是自己说了算的,但真正让人不敢轻视的,却没有几个,这些人要么是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兵力不足,再就是地处偏僻位置。张绣当时的实力并不是很

  • 《五虎定三国》第六回:显神威马超败许褚除汉贼刘封斩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马超,许褚,贾诩,刘封,刘备,五虎定三国,汉朝,三国

    上回写至汉军前部先锋马超大战徐晃、文聘、曹仁三将,奇兵破敌,生擒曹仁,首战告捷。且说汉、魏二军约定一决雌雄,双方排兵布阵,一时南阳城下,两国大军对時。曹丕出马,左有徐晃、文聘、曹洪、曹纯、朱灵,右有许褚、张郃、臧霸、夏侯尚、夏侯儒。对方阵前,门旗开处刘备一马当先,左右张飞,赵云、刘封、张翼、右有马超

  • 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嘲笑?因为当时讲究“以德服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三国,诗人,曹操手下

    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晋武帝司马炎问大臣荀勖(xu)谁可以担任司空,

  • 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皇帝,曹操,魏国,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导读:三国时善谋略者众多,这一时期智者如云,但是要说最为聪明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孔明。毕竟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而且苦苦支撑了那么多年。当然,诸葛军师的智慧毋庸置疑。但他却不是三国中最为智慧的。在很多人眼里,贾诩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不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甚至是历史上的头号智者。也许有人会认为言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