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2/16 0:53:01

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其中最优秀的谋士按照《三国志》的排序,前二十位先后是荀彧、荀攸、贾诩、崔琰、毛玠、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锺繇、华歆、王朗、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刘馥。

曹操任命的“司徒府掾”刘馥后来升任扬州刺史:“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不太被人熟悉的谋士刘馥尚且能把一州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根据不同特点,大致可以把曹营谋士划分为三类:其一,德才兼备;其二,有才无德;其三,才能不是特别优秀但品德十分高尚。

曹操的“求贤令”在表面上把标准放得很宽,好像不仁不孝也不要紧,实际上真正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在曹操那里也混不好,那些十分骄傲喜欢翘尾巴的,基本都会被一刀两断。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人中之龙,也都有碰不得的逆鳞。韩非子在《说难》中描述了说客谋士的危险:“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谋士是靠眼睛、脑袋和舌头生存的:要审于量主,还要知道主公喜欢什么,更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基本就离死不远了,我们可以称之为谋士触碰了主公的底线和禁区,也就是犯了谋士常犯的三个错误。在三国著名谋士中,贾诩一帆风顺,杨修身首异处,荀彧郁郁而终,这三个谋士的不同结局告诉我们:主公有三个禁区碰不得,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

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是谋士还是谋主,也都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如果越俎代庖,那就是离死不远了,只要稍微精明一点的谋士,都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谋士经常犯却犯不得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显得比主公还聪明,这就是没把握好表现的尺度:太蠢的谋士不值钱,太聪明的谋士不讨喜。

杨修之死,咱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即使他没有参与曹丕和曹植的储位之争,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枭雄们都是比较骄傲自负的,你几次三番扫他的面子,岂不是寿星老上吊嫌命长了?

杨修据说还真参与的曹魏夺嫡之争,结果败给了曹丕的谋士吴质。吴质帮着曹丕上位,最后也没吃到好果子:“质先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

据说吴质的儿子几次申诉,丑侯才改成了威侯,但那已经是曹髦当傀儡、司马家族掌权的时候了。

吴质和杨修都参与了曹魏继承人之争,这就是谋士常犯的第二个错误,那就是总想掺和主公的家事,在这一点上,毒士贾诩就比较聪明。他虽然心向曹丕,但绝不给曹操提任何具体建议,只是委婉地拿袁绍废长立幼当反面教材,然后就把头缩回去,好像啥事儿都没发生:“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很多谋士都想在新主公上位前纳投名状,却忘了古人有一句话叫“疏不间亲”,曹家兄弟是有几个想接老曹的班,但是对帮着自己接班的人,却不能不防着一手:这厮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不要显得比主公还聪明,也不要掺和主公的家务事,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比主公还高尚。

曹操一开始是没有篡汉之心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权欲的膨胀,曹操慢慢也变了,于是劝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毛玠下了大狱,反对他加九锡的荀彧收到了一个空食盒:“崔琰既死,玠内不悦,太祖大怒,收玠付狱;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古代的谋士都想落个好名声,这也是他们常犯的第三个错误,直接或间接死在曹操手里的谋士不少,他们的共同特点,好像就是太珍惜羽毛了:“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毛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荀彧和崔琰、毛玠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罕见的正人君子,但是他们远没有毒士贾诩活得滋润——贾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汉朝之亡,跟这厮有极大关系:要不是他撺掇李傕郭汜打着替董卓报仇的旗号杀进长安,王允和吕布也不用一死一逃,假以时日,刘协也有可能成为中兴之主。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对贾诩大加挞伐:“当是时,元恶(董卓)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贾诩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江山社稷和百姓死活,他在董卓、牛辅、李傕、郭汜、段煨、张绣那里都很吃得开,在害死曹昂、曹安民、典韦之后,还能在曹魏官至太尉、谥号肃侯,这不是曹操、曹丕没有识人之明,而是贾诩把谋士之道修炼得炉火纯青,知道主公的哪些逆鳞不能碰,怎样拍马主公最舒服。

荀彧和杨修、贾诩只是三国谋士的缩影,在他们身上,似乎能看到很多人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朝堂和战场其实也是江湖。在汉末乱世,各家主公就跟山大王一样,掌握着所有手下的生杀予夺大权。武将怎样保住脑袋,谋士怎样保住舌头,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韩非子也很头痛:“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诸葛亮高唱“非梧不栖”,所以他选择了刘备,或者说刘备选择了他,在这对君臣典范中,也有很多越琢磨越有意思的问题:正史中的诸葛亮如果像赵云一样公开反对刘备伐吴,他还能当上顾命大臣吗?

更多文章

  • 三国正史中的四个忘恩负义之徒:关羽贾诩难入选,刘备位列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关羽,贾诩,刘备,吕布,蜀汉,三国正史,曹操手下

    忘恩负义这个成语,出自《魏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这个宝夤就是北齐尚书令、车骑将军、雍州牧萧宝夤,他是北齐明帝萧鸾的第六个儿子,却在战败后投降了匈奴神兽万俟丑奴(此人建国大赵,年号神兽,这姓名肯定会被某个相声演员念错),做了一系列忘恩负义之事。先有三国两晋,后有南北

  • 三势贾如今还能战否?混乱大师毒士贾诩成名队伍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贾诩,赵云,左慈,天蓬,破阵,庞统,诸葛亮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三势贾如今还能战否?混乱大师毒士贾诩成名队伍。贾诩s3加入战场之后,同时间还有三势阵的加入,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当时的环境没有草船借箭加入,能清除贾诩混乱的战法只有净化与刮骨疗毒两个。草船借箭加入之后,贾诩、陆逊、庞统的强度下降许多,由于换取条件苛刻需要诸

  • 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呢?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贾诩,司马懿,曹操,董卓,张郃,曹丕

    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声静气等待猎物的狡狯豺狼,当对手稍稍放松警惕露出破绽的时候,就瞅准时机,一跃而起,扑向对方咬住咽喉,发起致

  • 浅谈三国谋士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贾诩,张绣,曹丕,董卓,马超,典韦,三国,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第一谋士,大家众说纷纭,但无非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这几个,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差点把曹操杀死的那位谋士——贾诩。他的经历很特别,不像三国里推崇的忠心,一心为主。他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像其他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这也说明了他的谋略深度。

  • 不听荀彧之言,错过最佳战机,曹操兵败赤壁,原来是被贾诩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荀彧,刘备,孙权,刘表,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建安十三年,赤壁战败后,曹操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奉孝自然就是已经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郭嘉,拿故去的人敲打眼前之人,不但曹操会,历朝历代很多枭雄奸雄也都很擅长,这就是指桑骂槐、浑水摸鱼:即使郭嘉还活着,他告诉你咋打,你能听吗?曹操是曾说过要把身后事托付给郭嘉,但那是在郭嘉死

  • 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封侯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贾诩,封侯,张绣,袁绍,刘表,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封侯那在古代可是天大的奖励,一般只有靠着自己的军功才有机会封侯,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贾诩怎么会是第一个?贾诩之所以能这么快受封,全因为他的主公张绣。三国初期,有很多将领都是自己说了算的,但真正让人不敢轻视的,却没有几个,这些人要么是实力不强,要么就是兵力不足,再就是地处偏僻位置。张绣当时的实力并不是很

  • 《五虎定三国》第六回:显神威马超败许褚除汉贼刘封斩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马超,许褚,贾诩,刘封,刘备,五虎定三国,汉朝,三国

    上回写至汉军前部先锋马超大战徐晃、文聘、曹仁三将,奇兵破敌,生擒曹仁,首战告捷。且说汉、魏二军约定一决雌雄,双方排兵布阵,一时南阳城下,两国大军对時。曹丕出马,左有徐晃、文聘、曹洪、曹纯、朱灵,右有许褚、张郃、臧霸、夏侯尚、夏侯儒。对方阵前,门旗开处刘备一马当先,左右张飞,赵云、刘封、张翼、右有马超

  • 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嘲笑?因为当时讲究“以德服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三国,诗人,曹操手下

    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空缺,晋武帝司马炎问大臣荀勖(xu)谁可以担任司空,

  • 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丕,贾诩,孙权,皇帝,曹操,魏国,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导读:三国时善谋略者众多,这一时期智者如云,但是要说最为聪明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孔明。毕竟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而且苦苦支撑了那么多年。当然,诸葛军师的智慧毋庸置疑。但他却不是三国中最为智慧的。在很多人眼里,贾诩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不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甚至是历史上的头号智者。也许有人会认为言过其

  • 贾诩被称为“毒士”,他一生献过哪些毒计?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贾诩,董卓,马超,王允,张绣,曹丕,三国,曹操手下

    贾诩被称为“毒士”,他一生献过哪些毒计?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子凡是读过或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其中精彩情节一定有着深刻的印象。在《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智慧,在哪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等等都是三国时期智慧的化身。千百年来,他们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