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人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德之君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人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德之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00 更新时间:2024/1/19 16:16:5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刘备究竟是仁德之君,还是个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对于刘备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说他是一个仁德之君的。也有说他是一个小人,是伪君子的。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呢?鄙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于刘备生平的描述,除了正史《三国志》以外,民间还存在一部影响力非常广泛且深厚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长期以来,民间百姓对刘备的认识,主要是从《三国演义》获得的。在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将刘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编,使得刘备在正史和演义中的形象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又给他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呢?

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要想正确评价刘备的一生,必须要以正史等史料作为依据。《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本文列举的大多数史实都是在正史中出现的。《三国演义》只会作为旁证加以引用。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是公元前100多年的人物,距离刘备的出生,已经超过三百年。

从刘备的早年经历来看,他不太可能是刘胜的直系子孙,更有可能是刘胜的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皇室血脉已经比较淡薄了。

刘备的父亲早亡,所以刘备早年的生活比较困苦。“织席贩履”,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游学,公孙瓒是他的同门师兄。因此,他和公孙瓒的关系一直不错。

二十四岁的时候,刘备开始了军旅生涯,立下过一些战功。因此获得提拔,进入了官员序列,在一些地方担任县长、县令一类的基层职务。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刘备基本上就是依附于各个军阀,艰难求存。

公元194年,刘备受到徐州牧陶谦的邀请,前往徐州帮助陶谦抵御曹操,开始比较正式地介入三国混战。这一年,刘备三十四岁。

陶谦病重,把徐州的治理权交给了刘备。但是刘备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够,因此没有接受实职,只是暂时管理徐州。

公元196年,曹操推荐刘备担任镇东将军,封亭侯。

不久,袁术进攻徐州,刘备率军与袁术相持。

吕布趁虚偷袭了徐州,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

刘备获得了一生中的第一次惨败。

此后,袁术,吕布又相继进攻刘备,无奈之下,刘备前去投靠曹操。

曹操接纳了刘备,推荐刘备担任豫州牧。有些人把刘备称作刘豫州,就是从这儿来的。

曹操帮助刘备打败了吕布,但是没有让刘备回徐州,而是把他放在了身边,还将刘备晋封为左将军。

但是刘备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曹操眼皮底下参加了“衣带诏集团”。

衣带诏事发之前,刘备离开了曹操,前往青州,投靠了袁绍。

公元200年,刘备又离开了袁绍,南下前往荆州。

一路上,刘备被曹操亲自追杀,连续吃了几场败仗。

但是刘备还是磕磕绊绊地来到了荆州辖地,这一次,他投靠了刘表。

刘表呢,表面上表示欢迎,暗地里却对刘备存在一定戒心。因此他将刘备安排在了荆州的北境,用作抵挡曹操的屏障。

公元202年,刘备在博望坡火烧了夏侯惇,取得了保卫荆州的第一场胜利。但是,也仅此而已,刘备在荆州闲了五六年,闲的腿上都长了肥肉。

到了公元207年,刘备已经四十七岁了。

放眼刘备的主要对手:

比刘备大六岁的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大兵南下对南方形成压制之势;

比他年轻二十岁的孙权,也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盘,形势远非刘备可比。

四十七岁的刘备,仍然寄居在刘表的麾下,时时受到刘表的提防。

在三国那个年代,刘备已经处在比较大的年龄段了,无数的后浪正在前赴后继,汹涌而出。

这种形势下,刘备还能够创下什么样成就呢?

辉煌而短暂的后半生

此时,刘备在三国时代精彩的军事纷争中,已经出道二十多年。

除了最初几年还算顺利外,后面的十几年中,刘备一直颠沛流离,不断寻找依附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出道后,尽管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但是在朝堂和民间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在三国当时,以及后世的很多人,都将刘备作为仁德君子进行评价。

刘备寄居徐州的时候,袁绍就曾经说过,刘备“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当时的徐州牧陶谦也认为:“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刘备兴复汉室最大的对手曹操说:刘备是人中的豪杰,今天如果不打垮他的话,以后他必定会成为我的祸害。

曹操手下的几个大谋士——郭嘉程昱贾诩——也都对刘备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刘备不断改换依附对象的时期,最早跟随他的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等人,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

而在徐州加入刘备阵营的糜竺,荆州和刘备结盟的刘琦等人,也都没有背弃刘备。

可见,在当时刘备就已经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不仅仅是自己人,也包括他的敌人。

在一片赞誉声中,刘备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公元207年,刘备遇见诸葛亮。自此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协助下,东讨西杀,一路开挂,占据了荆州大部和益州全部,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此时的刘备可称得上是功成名就,达到了事业上的顶峰。多年来一直跟随他艰苦打拼的文臣武将,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然而,不久之后,孙权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拉开了蜀汉政权从巅峰开始滑落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刘备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感情用事;第二个是分不清主次矛盾。

关羽死后,刘备的这两个缺点集中体现出来,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与东吴交恶。

刘备没能为他的弟弟复仇,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

临死之前,刘备向诸葛亮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遗言:“君可自取”。这句遗言,也成为了后世评论刘备是伪君子的最主要的一个证据。

刘备到底是仁德之主还是伪君子

有些人认为,刘备的遗言是逼着诸葛亮表态,做承诺,在道德层面上绑架诸葛亮,因此充分的反映出刘备伪君子的真实面貌。鄙人不甚认同这种观点。

在各种史料中,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刘备说这句话就是为了防止

诸葛亮日后作乱篡位。以刘备和诸葛亮多年的合作关系,刘备应该深知诸葛亮并不是那种人。

鄙人更认为,刘备的这句话多少反映出了自己的真意,光复汉室的大任,更多的托付到诸葛亮的身上,而不是自己的那个儿子——刘禅。

还有人把刘备夺取益州,当做他是伪君子的一个证据。

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而刘备却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占领了益州。不能表明刘备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吗?

在三国期间,一众政治,军事集团为了获得稳固的根据地,做出了很多比刘备占领益州更让人心寒齿冷的事情。

相比之下,刘备在徐州,荆州的表现,反而可以证明刘备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占领益州,本来就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刘备只是审时度势地利用了形势,完成了这一战略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已。并且,刘备对刘璋还是比较善待的,并没有把他赶尽杀绝。

至于长坂坡,刘备摔孩子邀买赵云的忠心,则是小说的演绎,史料中并无记载。

史料中记载的反而是刘备逃离荆州的时候,刘琮的左右以及很多荆州的官员,百姓追随刘备南下。追随的人数达到十余万,因此刘备每天只能行军十余里。

这样的情形,不恰恰说明刘备在荆州还是颇有人望的吗?

因此,在刘备死后,世人对刘备的评价也多以正面为主。

虞世南说刘备“待刘璋以宾礼,委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于斯为美”。

王勃认为刘备“宽仁得众”。

朱熹则说“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结语

所以,你看。如果把刘备称为真小人,称为伪君子。是很难找到足够的史料证据来支持的。如果把刘备称为仁德之君,多多稍稍还有迹可循。

当然,不能简简单单的对于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还是要综合更多的史实来进行分析。

刘备能够成为一代雄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我们只能描述他大体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能准确的下一个“仁德”或者“虚伪”的定义。

对于历史,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分析方法,不要人云亦云,这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标签: 刘备蜀汉

更多文章

  • 三国傀儡皇帝除了汉献帝外 还有哪些傀儡皇帝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傀儡皇帝

    对三国时期,除了汉献帝刘协外,还有哪些傀儡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除了汉献帝之外,存在最多傀儡皇帝的就是曹魏政权了,曹操欺负了一辈子的人,到头来子孙被他人欺负了一辈子。一、曹魏有三位傀儡皇帝曹操欺负了一辈子的汉献帝,没想到有了报应。老曹家的三位小皇帝被

  •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的实力如何 康熙最后为何会选择雍正做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雍正实力如何?雍正为什么能在众兄弟中的脱颖而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皇位之争一向都是十分激烈的,基本都是兄弟手足之间相互残杀的地步,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夺嫡就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康熙的儿子中,起初最有资格参与皇位竞争的有

  • 张嶷的性格如何?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嶷,三国

    说到蜀汉将领张嶷这个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嶷,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张嶷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为人豁达豪壮,他与同郡人龚禄、姚伷等人的关系都非常好。在他20岁时成为县功曹,建安十九年刘备占领益州,自领益州牧,张嶷便投靠了刘备。当时山野强盗时常抢掠县衙,县长却毫不作为举家逃亡,张嶷甘冒枪林箭雨,杀出一

  • 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杀功臣 朱元璋此举有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功臣

    对朱元璋为何杀戮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逐鹿中原后,在和蒙元势力角逐后、与陈友谅、张士诚拼杀后,终于是成了最后唯一的胜利者。他登上了九五至尊之位,可是就在他坐拥天下后,就想着如何能够传承住朱氏江山,这一个问题困扰着朱元璋许久……朱元璋最大的焦虑就是在

  • 孔光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得罪傅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光,汉朝

    孔光,,字子夏,西汉后期大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哀帝的奶奶,也就是傅太后去世了。而接下来,就在傅太后去世之后,汉哀帝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之前罢免的孔光给找回来。这个孔光,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孙,同时还是东汉后期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的六世祖

  • 萧望之是什么人?汉元帝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望之,汉朝

    刘奭,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得到霍光考核官员的考试机会。考试

  • 鲁肃构想的三分天下具体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统,鲁肃

    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的构想,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其实在正史《三国志》当中,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构想的人是鲁肃。《隆中对》是节选自《三国志》的一篇文章,但是在这篇文章背后,是当时的一种天下局势。刘备两次前往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到人,第三次终于得见,而这一次见面,简直可以算是改变三国历史的重

  • 陆逊一生之中做的最大错事是什么?举荐诸葛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逊,三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陆逊一生之中做的最大错事是什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相互制约,每个权力集团下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才。有的用对了人保证了政权多年的稳固,有的用错了人致使权势逐步衰落。孙权便是用错人的代表,他生

  • 郤正的官仕之路如何?蜀汉灭亡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郤正,三国

    郤正在蜀汉灭亡后是什么结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郤正,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人。他的祖父郤俭昏庸无能,益州刺史的职位也是凭借钱财买来的,益州刺史虽然不是一品大员但也算的上是封疆大吏,到任之后他横征暴敛、大肆收税、烦扰百姓,最后被黄巾军杀。他的父亲曾在刘备麾下担任营都督,

  • 郭子仪能不被君主怀疑,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郭子仪,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投身军旅郭子仪身材魁梧,为人勇猛。他参加武举,因成绩优异担任左卫长史,后来升任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年(749年),郭子仪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