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杀功臣 朱元璋此举有什么用意

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杀功臣 朱元璋此举有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4/1/17 12:37:58

朱元璋为何杀戮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逐鹿中原后,在和蒙元势力角逐后、与陈友谅张士诚拼杀后,终于是成了最后唯一的胜利者。他登上了九五至尊之位,可是就在他坐拥天下后,就想着如何能够传承住朱氏江山,这一个问题困扰着朱元璋许久……

朱元璋最大的焦虑就是在这里了,自己大半辈子辛苦打下的江山能不能好好的传承下去呢?朱元璋为此花费的心思甚至比起初打江山的时候还多。俗语说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事实上也就是那么个理,那么朱元璋为了守住自家江山做了些什么呢?

教化子孙,文武兼修

教化子孙,让名儒传授治国之策。朱元璋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起初他自己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后来读书识字,读兵书、研习治国良策。

朱元璋确实从读书这里获取了莫大的好处,紧随其后又让子孙跟上,他在宫里面让宋濂、吴中四杰等名家大儒为皇子们教授四书五经,学习治国之道。不仅如此,还让自己之前的老兄弟徐达、汤和教授武功,外修文化、内练武功,朱家子孙东西也是学得越来越多了。

可是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们就真的比那些功臣们要强了吗?首先,朱元璋的皇子们参加过真正的战争的占少数,除了镇守在北方的几个皇子,其他的真就不如开国功臣能力强,即便是真的参加过战争皇子、子侄们,能够和开国功臣的领军能力相比的几乎就没有了。其次,朱元璋的子侄们学习的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开国功臣们才是实打实的真枪实剑从血水里杀出来的。朱元璋的后代们和开国功臣们相比,怎么比也是比不过的。

朱标之死,功臣之末

皇太子朱标不幸死亡,朱家江山继承人是一个大问题。朱元璋一向重视江山的传承,朱元璋就是想着要在自己去世前,把所有潜在的威胁都给消除殆尽,这样皇长孙才能够统御群臣。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这一年的朱元璋65岁,皇太子朱标还不到四十岁,朱元璋切实体会到了老年丧子之痛。这时候的朱元璋面临这个问题更加的严峻了,不缺乏子孙但是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朱樉为人暴戾,时常施加暴政,他属地内的百姓多有怨言。就在朱标辞世的前一年,秦王朱樉的大过太多了,差一点就被削藩了。

而其他的几个皇子也不合朱元璋的意,这样朱元璋的心思只能又回到了朱标的后代上。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有言,皇帝陛下的话就是圣旨,朱樉不合格,那就继续由朱标后代顶上。恰逢大臣刘三吾上书,让嫡长子继承大统。为何会有这样的提法呢?各位皇子之间的争斗是一个原因,无论谁成为接下来的皇太子,都可能会面临藩王的打击报复。而让长子长孙继承大统,也合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器重朱标一脉,也有着几分迎合朱元璋。可这时候又回到了皇长孙能力不如那帮老臣的问题上。

大案连连,骄兵悍将

那么朱元璋想要真的灭杀功臣们好像还差了一点什么?那就是功臣们确有着叛逆的苗头。

在四大案中的蓝玉案中,蓝玉是一名悍将,他为首的公侯伯共计十六位功臣,都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被牵涉的官员众多,诛灭九族,寻常百姓死去的不计其数。这一大案件缘何开始呢?

首先就是胡惟庸案要犯叶升的影响,他和蓝玉本是亲家,奈何发生了胡惟庸案,蓝玉也受到了些许影响,他认为朱元璋不再信任他了。再有就是,他认为自己战功赫赫,能力卓绝,完全可以担任太师等更高的官职的。还有就是蓝玉居功自傲,骄纵不法,借着功臣身份和皇亲地位,朱标也要喊他一声舅舅,不管蓝玉拥护不拥护朱标,但是等到了朱允炆继承大统时,和蓝玉的关系就更加疏远了,谋反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些,到时候朝局动荡谁能够驾驭制服蓝玉呢?

结语

因此,只有将一众功臣全部清理,这才能够让朱元璋完全放心。朱元璋有些多疑,再加上晚年时候的受惊多想,很容易就过多的担心猜忌了,种种条件作用之下,朱元璋杀心更重了。

帝王能够成为一代帝王,除了杀伐果断的雄心,起初打天下时的初衷,还有就是晚年无数的猜忌了。朱元璋清除了胡党、蓝党,朱元璋强化功臣的目的就达到了,但像他这样杀戮如此之重的还是唯一一个皇帝。

标签: 朱元璋功臣

更多文章

  • 孔光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得罪傅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光,汉朝

    孔光,,字子夏,西汉后期大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哀帝的奶奶,也就是傅太后去世了。而接下来,就在傅太后去世之后,汉哀帝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之前罢免的孔光给找回来。这个孔光,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孙,同时还是东汉后期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的六世祖

  • 萧望之是什么人?汉元帝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望之,汉朝

    刘奭,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得到霍光考核官员的考试机会。考试

  • 鲁肃构想的三分天下具体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统,鲁肃

    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的构想,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其实在正史《三国志》当中,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构想的人是鲁肃。《隆中对》是节选自《三国志》的一篇文章,但是在这篇文章背后,是当时的一种天下局势。刘备两次前往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到人,第三次终于得见,而这一次见面,简直可以算是改变三国历史的重

  • 陆逊一生之中做的最大错事是什么?举荐诸葛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逊,三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陆逊一生之中做的最大错事是什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相互制约,每个权力集团下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才。有的用对了人保证了政权多年的稳固,有的用错了人致使权势逐步衰落。孙权便是用错人的代表,他生

  • 郤正的官仕之路如何?蜀汉灭亡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郤正,三国

    郤正在蜀汉灭亡后是什么结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郤正,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人。他的祖父郤俭昏庸无能,益州刺史的职位也是凭借钱财买来的,益州刺史虽然不是一品大员但也算的上是封疆大吏,到任之后他横征暴敛、大肆收税、烦扰百姓,最后被黄巾军杀。他的父亲曾在刘备麾下担任营都督,

  • 郭子仪能不被君主怀疑,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郭子仪,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投身军旅郭子仪身材魁梧,为人勇猛。他参加武举,因成绩优异担任左卫长史,后来升任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年(749年),郭子仪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他

  •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卫死后为何无人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李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在李卫去世后很多年都没人敢动他这是为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于李卫这个人,我们都不陌生。想到他立马会想到徐峥演的那个地痞无赖式的小人物。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李卫远远比影视剧里演的更厉害千百倍。想到他立马会想到徐峥演的那个地痞无赖

  • 康熙晚年发生九子夺嫡 其他兄弟就不争一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清朝

    对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参与夺嫡,其余26位就不想争一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够够得上“千古一帝”称呼的雄主;身为“守成”君主,却依然能够拥有“圣祖”庙号;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康熙皇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在顺治朝的基础上,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

  • 刘备死后,诸葛亮给李严的那封信中是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三国

    章武三年,刘备在临终前将朝政托孤给了诸葛亮与李严二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诸葛亮集》中有一篇诸葛亮写给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的一封著名的回信,其全文大致如下: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