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晚年发生九子夺嫡 其他兄弟就不争一争吗

康熙晚年发生九子夺嫡 其他兄弟就不争一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10 更新时间:2024/2/11 9:31:41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参与夺嫡,其余26位就不想争一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够够得上“千古一帝”称呼的雄主;身为“守成”君主,却依然能够拥有“圣祖”庙号;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康熙皇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在顺治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并稳固了大清疆域版图,绝对对得起“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的至高评价。

康熙八年,年仅16岁的康熙皇帝智除权臣鳌拜,成功夺回朝政大权,自此再无皇权威胁和挑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讨准噶尔”、“驱逐沙俄”以后,康熙皇帝已然修炼成足以同秦皇汉武相媲美的“千古一帝”,奈何康熙皇帝也非圣贤,也有着常人的苦恼。在无数丰功伟业的背后,康熙朝出现的“九子夺嫡”事件无疑是晚年康熙永远挥之不去的烦恼。

“九子夺嫡”,即康熙皇帝的九位皇子——皇长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为争夺“储位”而进行的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明争暗斗。

只是,康熙皇帝一生共育有多达35位皇子,除了上述9位积极参与夺嫡的皇子外,其余26位皇子就不想争一争,就不想问鼎九五、号令天下?

身为皇子,谁不想当皇帝!

其余26位皇子并非不想,而是种种原因造就的不得已罢了!

根据《清史稿·皇子列表》的记载,康熙皇帝虽有35位皇子,但有11位皇子因为早夭而并未参与“序齿”;即使在序齿皇子中,也仍有4位皇子病逝于成年之前。

至于另外的11位皇子为何没有参与夺嫡,我们就要从“九子夺嫡”的开端说起。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下令废黜胤礽的太子名位,早就于暗里涌动的夺嫡之争立马被摆正了明面上,“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序幕。只是,储位之争的成功与否虽然有很多因素决定,但最终还是对皇子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连夺嫡是个啥都不知道,怎么参与其中?

所以,“九子夺嫡”拉开帷幕的康熙四十七年,那些尚未成年的皇子们就会被天然淘汰,争也争不过,还不如落得快乐童年,到时候不管哪个哥哥夺嫡成功,都会给予相应关照。

康熙四十七年,参与“夺嫡”的最小皇子——皇十四子胤禵,20岁;排在胤禵之后的皇十五子胤禑,15岁;胤禑也就成了因年龄不够而挡在夺嫡门外的“老大哥”。胤禑之后的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也只是在成年以后才被皇四子胤禛收入麾下,以“配角”的身份存在。而胤禄、胤礼之下的5位皇子则因为年龄太小而被完全忽略。

除了因年龄太小而被动出局的8位皇子,还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和皇十二子胤裪等三位年龄达标而未能参与夺嫡的特殊皇子。

皇五子胤祺

“圣眷最深”之宜妃郭络罗氏的长子,皇九子胤禟的一母同胞。就背景实力而言,其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宠妃,将其抚养长大的孝庄太后更是大清王朝的“定海神针”,除此之外,他还曾受到仁宪皇太后、孝懿仁皇后的照拂。就具体功勋而言,年仅17岁便亲率正黄旗大营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是仅有的几位曾被战争洗礼的皇子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胤祺获封“亲王”爵位,和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康熙五十一年,胤祺在“二废太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赐银5000两,儿子获封“世子”。

也就是说,如果胤祺参与“夺嫡”,能不能最终获胜不好说,但最起码对9位夺嫡皇子拥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威胁。

只是,这位传说中的“老五爷”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就连雍正皇帝亦称其“秉性和平”,人家是真心不愿意参与到这场手足相残的夺嫡之争。人各有志,皇五子胤祺或许是康熙诸子中唯一的例外。

皇七子胤祐

他未能参与夺嫡的理由很简单,正如《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所言,“自古以来,没见过哪个朝代,能让一个瘸子居于庙堂”,康熙皇帝更不会选择一位“天生有疾”的后继之君。皇七子胤祐有残疾,也属于被动出局。

皇十二子胤裪

胤裪的生母定嫔万琉哈氏,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的养母相信大家都曾耳闻,那就是康熙皇帝的蒙老师、孝庄太后的婢女,清朝唯一一位享受“嫔”级葬礼的宫女——苏麻喇姑。

只不过,在苏麻喇姑的精心抚养下,皇十二子胤裪被成功的调教成一位与世无争、安分守己的本分性格。再加上胤裪的外戚势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朝中拥护力量更可以忽略不计,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个富贵王爷,创下“康熙帝寿命最长皇子”的纪录。

后记

生在皇家,身为皇子,谁都有一颗登基称帝的野心,只不过,那些主动或被动退出的夺嫡之争的皇子,并不见得不幸福;最终夺得皇位,但仅在位13年便被活活累死的雍正皇帝,也并不见得幸福。

不管如何,也不管皇四子胤禛到底如何夺得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康熙皇帝驾崩后能再有一位雄主继位,能将“康熙盛世”努力恢复并推动发展,能为“乾隆鼎盛”打下坚持基础,都必须承认这场大清皇室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还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康熙朝起居注册》、《正说清代十二帝》

标签: 康熙清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

  • 刘备死后,诸葛亮给李严的那封信中是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三国

    章武三年,刘备在临终前将朝政托孤给了诸葛亮与李严二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诸葛亮集》中有一篇诸葛亮写给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的一封著名的回信,其全文大致如下: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

  • 纪晓岚为什么不救和珅 纪晓岚是救不了还是不能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纪晓岚

    看过电视剧的网友们都知道,和珅和纪晓岚作为电视剧中的一对活宝,既然电视剧的缘故,和珅和纪晓岚相互争斗,又是相互欣赏的,和珅获罪的时候纪晓岚为什么没救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原因。第一点就是位置历史上乾隆与和珅之前的关系可不一般,但纪晓岚却是一个例外,两人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然后就是纪晓岚身为大

  • 唐武宗李炎平定昭义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炎,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是一位明君,可惜命短,一共在位6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他开创了唐朝最后的盛世。那么李炎平定昭义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呢?在平定了卢龙军乱不久,又发生了昭义镇对抗朝廷的事件。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当时反击回鹘侵扰的战事刚

  • 乾隆当初为什么要六次下江南 乾隆是在游山玩水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何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

  • 曹冲幼时成名却在13岁早早逝世 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冲,曹操

    还不知道:曹冲绝顶聪明,为啥13岁便早夭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这是古人在思及历史上那些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的神童时,不禁伏案挥毫写下的诗句。白纸墨字中的少年们穿着宽大的衣衫,在春风中嬉戏打闹。他们有着绝顶的智慧,有着绝佳的天

  • 宋高宗当时的身体非常好,为何却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高宗,赵昚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夫一妻”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文帝,独孤皇后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坚守“一夫

  • 刘长是什么来历?为何说他不是刘邦的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长,汉朝

    刘长是什么来历?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作为刘邦的第七个儿子,刘长是刘邦儿子的这个身份,应该是确定无疑的。至于说为什么后世一直对他的身份有所怀疑,主要是他的经历太特殊了。刘长的身份问题,主要源自于一场特殊的刺杀案。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本是汉初诸侯王张敖的小妾。后来有一次,

  • 为何说李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密,唐朝

    为何说李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密因出身“皆知名当代”的贵族世家,得以入宫充当侍卫。隋炀帝见侍卫中这个“黑色小儿”眼珠子总在滴溜溜乱转,遂将他赶出侍卫队伍。李密称病在家,“专以读书为事。”李密曾在游人如织的长安街头骑着黄牛,左手揽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