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最后和匈奴的一战中 匈奴失败了为何最后活不下去了

汉朝最后和匈奴的一战中 匈奴失败了为何最后活不下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72 更新时间:2023/12/27 18:46:14

对汉朝和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与匈奴大战数十年,最后一战汉朝失败,为何匈奴却活不下去了?

汉武帝在位54年,同匈奴交战44年匈。而战争本就是一部烧钱机器,可以想像汉朝付出的代价。同样,匈奴为应对汉朝进攻,也耗费了无法估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何况,匈奴受到攻击之后,还会伺机反扑,如此又加剧了战争的密度。而战争的每一次暂告段落,其实是双方在喘息、休整,之后又起身继续下一轮的较量。

数十年间,汉朝同匈奴就是这么打打闹闹,一路走来。但是,汉朝同匈奴又像是进行了一场拳击赛,各自咬牙坚持打满了整个回合。表面上看汉朝最后一个回合失利,但在走下擂台的那一刻,匈奴却倒下了,原因就是受了很深的内伤。所以,一个回合的胜利也不代表整个场次的胜利,最终谁是胜者只有时间能够裁定。

汉武帝剧照

历数汉武帝时期,汉朝同匈奴的较量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即主动出击、胶着状态及失败的最后一战。

主动出击

从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到公元前119漠北之战,此为汉、匈交锋最为激烈阶段。双方投入最多,战争密度最大,强度最高,耗费最巨。下面做一下简单盘点。

马邑之谋。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打算计诱匈奴10万骑兵进入马邑(今山西朔州),然后汉朝用埋伏于两侧山谷的30万人马围而歼之。结果军臣单于没有中计,汉军无功而返,从此双方撕破脸皮,全面开战争模式。龙城之战。前129年,由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卫青各率一万人马分四路出击。结果公孙贺“旅游”一圈儿回师,公孙敖率少数残兵逃回汉朝,李广全军覆没险遭俘虏,只有卫青于龙城斩敌700余人。河南之战。前127年,匈奴进攻上谷、渔阳,卫青同李息率军出云中,然后转变兵锋,出匈奴意料突袭了高阙(今内蒙古阴山西长城口)和陇西(今甘肃临潼南)。由于匈奴没有防备,被汉军击溃,数千人被斩杀,白羊王及楼烦王遁逃。汉军剿获牛、羊上百万头,并收复河南地(河套平原)七将军伐匈奴。前125年,匈奴3万人马入侵上郡、定襄、代郡,大肆劫掠边民。第二年春,汉武帝命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兵出高阙,命苏建为游击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公孙贺为骑将军、李蔡为轻车将军从朔方出高阙,命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出军右北平。汉朝共10余万军队杀向匈奴。此战,匈奴右贤王部大败,1万5千余人成为汉军俘虏。定襄出击。遭遇大败的匈奴再次侵扰代郡,汉武帝迅速反击。前123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李广、李沮、苏建从定襄出兵,北击匈奴。最终杀敌数千,匈奴溃逃,汉军回师。同年秋天,卫青率上述六将军再出定襄,寻歼匈奴。最终分兵后,苏建全军覆没,赵信兵败投降匈奴。

霍去病剧照

河西之战。就在卫青率领各部进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命霍去病率800精壮骑兵出击匈奴,取得惊人战绩。尤其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灵活机动的战术,赋予匈奴重创。而正是由于霍去病的胜利,汉朝开始控制河西走廊,匈奴势力向漠北收缩,致使汉武帝产生了收官之战的想法。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汉武帝寄予厚望,目的彻底歼灭伊稚斜单于及其主力。为此汉武帝做出周密布署,一方面命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共5万骑兵从定襄出击,围歼单于主力。另一方面由霍去病独自率领5万骑兵直插匈奴左贤王部。为确保此战大获全胜,汉武帝又投入14万匹战马作为备用,另派数十万总兵转运粮草。结果,霍去病歼敌7万余人,俘虏匈奴军官、将领83人,然后于狼居胥山祭天,姑衍山祭地。而卫青部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致使伊稚斜单于率残部遁逃。

虽然漠北之战汉朝战绩辉煌,匈奴几乎一蹶不振,但是汉朝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数万士兵阵亡,而且14万匹战马只剩3万。因此,现实的情况迫使双方不得不叫停战争,进入休整期。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动平定西羌、西南越战争。当西南战事结束,汉武帝又将目光重新定格在匈奴身上。但是,连年的征战使汉朝国库空虚、民生疲弊,所以出于现实考虑,汉武帝调整策略,由武力征服转为武力震慑与外交收服。由此汉匈奴战争也陷入胶着状态。

胶着状态

严格上讲,汉、匈的胶着阶段应该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到公元前99年李陵、李广利出击匈奴算起。再此10年间,汉、匈关系有所缓和,虽然战争不是首选,但战争还是必选。

公元前111年,公孙贺、赵破奴深入漠北数千公里扫荡匈奴残余。匈奴闻讯遁形,汉军无功而返。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轻率18万骑兵巡视朔方,震慑匈奴,并派使臣郭吉向当时在位的乌维单于(伊稚斜之子)当面下战书。要求匈奴要么决战,要么称臣。结果,乌维单于扣留汉使,既不应战,也不称臣,汉武帝只好回师。公元前105年,乌维单于去世,其子乌师卢继位,又称“儿单于”。儿单于性格暴虐不能服众,所以左大都尉打算杀死儿单于投降汉朝。汉武帝喜出望外,一面派公孙敖受筑受降城,一面派赵破奴率2万人马前往接应。结果,左大都尉行动失败被杀,赵破奴全军覆没。

公元前102年,儿单于去世,其叔叔左贤王呴犁湖继位。当年秋天,呴犁湖率军南下,并突破汉朝五原塞防线。不过,汉朝援军即时赶到,匈奴仓惶撤退。公元前101年,呴犁湖去世,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继位。汉武帝下诏,决定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但是且鞮侯很滑头,频频向汉朝服软示好,主动送回了之前被扣押的汉使。所以,汉武帝似乎看来了收降匈奴的希望,于是举起的宝剑迟迟没有落下。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准备说服其臣服汉朝。结果且鞮侯并不买账,于是副使张胜便萌生了刺杀之前投降匈奴的汉使卫律,然后劫持单于母亲降汉。但是,计划很快败露,并未参与谋划的苏武被扣押。

苏武被扣押,标志着汉武帝外交收服匈奴失败。失望之余,汉武帝重拾兵戈,进攻匈奴。但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汉朝败多胜少,损失惨重。最后,加上巫蛊之乱的影响,及汉朝内部危机四伏,于是迫使汉武帝在有生之年的对匈战争画上句号。

失败的最后一战

汉武帝的最后一战从公元前99年开始,持续到公元前91年,在这近10年的时间时,汉朝几乎没有胜算。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3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派李陵(李广之孙)率5000步兵从居延遮虏障出发,进攻匈奴。李广利于匈奴左贤王于天山脚下激战,最终杀敌万余,自损2万有余。而李陵于浚稽山陷入匈奴主力包围,激烈数日,兵败投降,只有400余名汉军逃回汉境。公元前97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强弩都尉路博德、游击将军韩说、因杅将军公孙敖分四路,总合骑兵、步兵共计21万,分别从五原与朔方出兵杀向漠北。且鞮侯单于主动迎战,汉军失利而归。公元前91年9月,匈奴狐鹿姑单于(且鞮侯之子)率兵入侵上谷、五原。李广利率7万人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兵2万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出西河,共击匈奴。狐鹿姑单于撤到郅居水列阵迎战。李广利到达郅水居后同匈奴左贤王、左大将军部展开激战,杀敌无数。由于当时李广利得到妻子因巫蛊案被囚的消息,所以想扩大战果替妻赎罪。结果又被狐鹿姑单于反败,李广利只好投降匈奴。

李广利的叛逃,赋予汉武帝心理上沉重打击。李广利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嫔李夫人的哥哥,自从霍去病去世、卫青沉寂后,他被汉武帝寄予厚望。虽然李广利军事才能差强人意,汉武帝也有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但是汉武帝把他当做了重要支柱。所以,最后的汉、匈战争如同汉武帝用李广利做孤注一掷,结果血本无归。再加上巫蛊之祸儿子刘据的冤死,不堪重负的老百姓已经在各地举旗起义,汉武帝开思反思施政弊病,最终轮台罪己,还百姓休养生息,对匈奴战争画上残缺的句号。

匈奴为什么活不下去了

从汉武帝停止打击匈奴,到时匈奴完全灭亡,实际上又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所以说匈奴活不下去还为时尚早,不过匈奴走向衰落的趋势不可逆转,原因主要就是在同汉朝对抗的过程中受了很重的“内伤”。所以,从汉武帝主动息兵之后,汉朝同匈奴又进入了一个长达30余年的休整期。

汉宣帝时期,汉朝终于同乌孙达成“断匈奴右臂”联盟,并且开始全面经略西域。而匈奴从西汉初年就已经控制西域,迫使西域各国为其提供战略及生活物质,所以匈奴能同汉朝周旋数十余年而顽强不倒,同得到西域各国的资助有很大关系。因此,自从汉朝控制西域之后,匈奴的战略空间才发生实质意义上的缩减。

后来,草原上天灾不断,匈奴内部矛盾对立,一度出现“五个单于”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郅支单于同呼韩邪单于兄弟俩胜出。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为得到汉朝的支持,率部归汉。公元前44年,汉军将郅支单于消灭于康居,呼韩邪又成为匈奴大单于,至此汉、匈关系进入全新的和睦时代。

然而,当王莽建立新朝后开始排挤匈奴,致使匈奴同中原关系恶化。王莽之后,中原再度一统,而匈奴却陷入分裂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大浪淘沙之后又分裂为南、北两部。同样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同汉朝继续对抗。不过,此时的北匈奴同当年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语,与东汉也不是一个体量,所以越是对抗,越是没有出路。

公元91年,汉将耿夔于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匈奴单于亡命天涯。接下来,北匈奴又遭到之前依附民族的集团反攻,草原上已经没有立锥之地。公元93年,北匈奴被迫率残部西逃。从此,匈奴称霸草原的时代结束。

标签: 汉朝匈奴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死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杜甫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等级森严的时代,几千年的延续让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大唐盛世经久不衰的传说,也有五代十

  • 独孤谋:独孤家族留下的唯一血脉,迎娶安康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谋,唐朝

    独孤谋,其祖父独孤楷周时已拜为西河县公,是八柱国卫国公独孤信的爱将,为隋代周后,又拜为右监门将军,进封汝阳郡公,数岁,迁右卫将军。601年初为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隋炀帝即位,转独孤楷并州总管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家族背景其父独孤彦云,早期随唐太宗参加玄

  • 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伐历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诸多北伐中汉武帝北伐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场北伐,但是代价也是非常严重的。经过这一次北伐,汉朝家底都打没了,而且沉重的税赋压垮了无数百姓。当时的流民以百万计,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流民,这是一个多

  • 靖难之役朱棣能造反成功,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朝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纵观各朝,造反的人比比皆是,但造反成功的人屈指可数,其中朱棣就是其中一个,对于朱棣造反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大家各执一词,有说是因为朱棣这个人天生就是君王的命,也有的人认

  • 历史上真实的朱见深,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见深,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时候的历史记载大多都是人为的,所以有些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都会对历史做一定的更改。满清入关之后,对明朝的历史就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所以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明朝皇帝大多身背恶名。尤其是成化帝朱见

  • 在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了哪些才能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吴五君子,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方面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面曹操有“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凤雏”,孙权有“四英杰”。除了“四英杰”“十二虎臣”,东吴还有“五君子”。东吴五君

  • 如何评价唐高宗之孙李守礼?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守礼,唐朝

    唐邠王李守礼(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咸亨三年(672年)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李贤犯下谋逆罪,李光仁与父母同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

  • 薛崇简:太平公主与薛绍次子,曾反对其母太平公主的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崇简,唐朝

    薛崇简(?—724年10月14日),字崇简,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外戚大臣,镇国太平公主与太常卿薛绍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以母位,封位郢国公,拜太中大夫、司礼丞,转赞善大夫、尚辇奉御、卫尉少卿,迁封银青光禄大夫、燕国公。景龙四年(710年),参

  • 武攸暨:女皇武则天堂侄,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攸暨,唐朝

    武攸暨(jì)(663年—712年),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女皇武则天堂侄,追封楚王武士让孙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周时期,册封千乘郡王,迁右卫中郎将。迎娶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迁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历任司礼卿、左散骑常侍、特进。神龙年

  • 战功卓著的狄青为何死得很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宋朝

    战功卓著的狄青为何死得很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朝时期,由于国家政策上就是重文轻武,因此在对外的将军上,难得出现一个不世出的人才,每一个都极为珍贵难得,但是,由于这些人往往功高,因此大多时候会招来朝中文官以及皇帝的猜忌诋毁,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最出名的,莫过于我们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