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曹魏大将许褚都和五虎将中的哪些人交过手?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许褚都和五虎将中的哪些人交过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21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9:16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手下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除了吕布之外,这五个人基本代表了三国猛将的最高水平。关羽、张飞是万人敌,赵云是常胜将军,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黄忠勇冠三军,每一个人都不简单。

许褚是曹操手下第一号猛将,号称“虎痴”,力大无比,武力值也非常之高,和另一位猛将典韦齐名,那么,许褚的武力,和五虎上将相比,怎么样呢?

在演义中,许褚和五虎上将中的四位都交过手,结局分别如何?

先看许褚和五虎上将中,哪四个人交过手?按演义中交手的顺序排列。

第一位,关羽。

关羽被曹军围困在土山之时,曾和许褚大战,这一次,关羽非常厉害,一挑三,先和曹魏猛将夏侯惇大战,打了约十个回合,夏侯惇诈败而走,关羽在追击夏侯惇的途中,遇到了徐晃和许褚的埋伏,关羽夺路而走时,两边的伏兵射箭,箭如雨下,关羽只得退回,和徐晃、许褚交战,关羽自知没有退路,奋力死战,杀退了徐晃和许褚。

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

此战,关羽以一人之力,力敌曹操手下三位一流猛将,因为没有退路,只能死战,所以,爆发力惊人,超常发挥,只是,关羽没有援兵,也没补给,疲劳作战,未能像斩颜良一样杀死这三人中的任何一位,令人感到遗憾。

第二位,赵云。

穰山之战,刘备和曹操遭遇,双方展开大战,两军对阵之时,双方互相指责,曹操下令让许褚出战,刘备背后,赵云挺枪杀出,迎战许褚,两人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

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玄德出马于门旗下。操以鞭指骂曰:“吾待汝为上宾,汝何背义忘恩?”玄德曰:“汝托名汉相,实为国贼!吾乃汉室宗亲,奉天子密诏,来讨反贼!”遂于马上朗诵衣带诏。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

此战,许褚和赵云战平,当然,这个时间不长,短时间内还分不出胜负,如果再打二三十合,许褚必败无疑。因为,许褚和赵云虽然实力都差不多,但赵云的敏捷度更胜一筹,武艺更加精练。

第三位,张飞。

许褚和张飞交手,有两次,第一次是赤壁之战时,曹操败走,张飞拦截曹军,当时,曹军急于逃命,众将见了张飞,都非常害怕,为了保护曹操脱身,许褚骑着一匹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和徐晃也一起上前,夹攻张飞,三个人打一个。最终,混战之时,这几人趁乱各自脱身。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

许褚这一战,骑无马鞍的战马,有点吃亏,但幸亏有张辽和徐晃二人助战,不然,张飞以逸待劳,许褚不死也会带伤。

许褚第二次和张飞交手,是在汉中之战时,许褚运粮,张飞来劫粮,因为许褚喝醉了,不能力战,因此,许褚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许褚摔于马下,差点死了。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行至半路,忽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枝军当住。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军士急忙救起,退后便走。

此战的结果,许褚是捡了一条命,因为,张飞的矛再准一点,刺中心窝,许褚就完蛋了,许褚醉酒,导致惨败,也算走运了。

第四位,马超。

潼关之战,马超和许褚大战两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期间,双方战马累了,各自都换了战马。接着,许褚赤膊上阵,大战马超,依然平手。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次日,两军出营布成阵势。超分庞德为左翼,马岱为右翼,韩遂押中军。超挺枪纵马,立于阵前,高叫:“虎痴快出!”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许褚和马超,此战实力相当,但从许褚脱去铠甲来看,许褚实际上处于下风了,因为,马超始终是穿着铠甲,铠甲不仅重,还限制了灵活性,因此,许褚总体实力,不如马超。

五虎上将中,只有黄忠没有和许褚交过手,这是一大遗憾,如果两人交手,黄忠肯定占上风,因为,黄忠大战壮年关羽,关羽丝毫没有占到便宜。

标签: 许褚三国

更多文章

  • 汉朝最后和匈奴的一战中 匈奴失败了为何最后活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匈奴

    对汉朝和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与匈奴大战数十年,最后一战汉朝失败,为何匈奴却活不下去了?汉武帝在位54年,同匈奴交战44年匈。而战争本就是一部烧钱机器,可以想像汉朝付出的代价。同样,匈奴为应对汉朝进攻,也耗费了无法估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何况,匈奴受

  •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死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杜甫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等级森严的时代,几千年的延续让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大唐盛世经久不衰的传说,也有五代十

  • 独孤谋:独孤家族留下的唯一血脉,迎娶安康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谋,唐朝

    独孤谋,其祖父独孤楷周时已拜为西河县公,是八柱国卫国公独孤信的爱将,为隋代周后,又拜为右监门将军,进封汝阳郡公,数岁,迁右卫将军。601年初为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隋炀帝即位,转独孤楷并州总管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家族背景其父独孤彦云,早期随唐太宗参加玄

  • 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北伐那么难,窦宪为何那么轻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伐历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诸多北伐中汉武帝北伐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场北伐,但是代价也是非常严重的。经过这一次北伐,汉朝家底都打没了,而且沉重的税赋压垮了无数百姓。当时的流民以百万计,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流民,这是一个多

  • 靖难之役朱棣能造反成功,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朝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纵观各朝,造反的人比比皆是,但造反成功的人屈指可数,其中朱棣就是其中一个,对于朱棣造反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大家各执一词,有说是因为朱棣这个人天生就是君王的命,也有的人认

  • 历史上真实的朱见深,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见深,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时候的历史记载大多都是人为的,所以有些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都会对历史做一定的更改。满清入关之后,对明朝的历史就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所以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明朝皇帝大多身背恶名。尤其是成化帝朱见

  • 在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了哪些才能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吴五君子,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方面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面曹操有“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凤雏”,孙权有“四英杰”。除了“四英杰”“十二虎臣”,东吴还有“五君子”。东吴五君

  • 如何评价唐高宗之孙李守礼?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守礼,唐朝

    唐邠王李守礼(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咸亨三年(672年)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李贤犯下谋逆罪,李光仁与父母同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

  • 薛崇简:太平公主与薛绍次子,曾反对其母太平公主的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薛崇简,唐朝

    薛崇简(?—724年10月14日),字崇简,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外戚大臣,镇国太平公主与太常卿薛绍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以母位,封位郢国公,拜太中大夫、司礼丞,转赞善大夫、尚辇奉御、卫尉少卿,迁封银青光禄大夫、燕国公。景龙四年(710年),参

  • 武攸暨:女皇武则天堂侄,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攸暨,唐朝

    武攸暨(jì)(663年—712年),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女皇武则天堂侄,追封楚王武士让孙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周时期,册封千乘郡王,迁右卫中郎将。迎娶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迁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历任司礼卿、左散骑常侍、特进。神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