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之战曹操号称有八十万大军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有八十万大军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36 更新时间:2023/12/8 22:00:58

你真的了解赤壁之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曹操号称80万大军,曹操真的有那么多兵马吗?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是:曹操带着80万大军南下,攻打刘备、孙权。在曹操的重压之下,孙刘组成了联盟,并且通过了借东风将黄盖的火船送到了赤壁岸边的曹营,最终曹操惨败,退回到了北方。事实上小说里面的赤壁之战,与现实当中有着很大的出入。撇开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这些玄乎其神的桥段。实际上小说里的赤壁之战当中还有四个地方与现实不符。

其一,真实的赤壁之战,曹操有多少兵马?

小说当中说曹操率领着80万大军南下,实际上曹操确实也写了一封恐吓信给孙权,信中写道: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但是曹操这恐吓信,说实话连他自己都不信,更何况东吴的。当时东吴的周瑜就给孙权分析过,曹操的真实兵马。周瑜对孙权说:“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在周瑜看来,曹操他顶多二十多万,这二十多万里面有大概十五六万是曹操从中原自己带来的,剩下的七八万是曹操从刘表那边收编过来的荆州兵。

实际上周瑜的推测还算高了,按照当时的史料推测,曹操率领十五大军就已经算多了。我们从曹操起家算起,看看的手头兵源的变化。自汉献帝中平六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算起,曹操有过两次大的增兵过程。

第一次增兵是收编青州黄巾军,初平三年十二月曹操在济北大破青州黄巾军,“得戎卒三十余万”,将其中精锐整编为青州兵。这里的三十万戎卒还是值得推敲的,因为就在初平二年,青州黄巾军才刚跟公孙瓒大战一场,被人家先是“斩首三万级”,接着“复大破,死者数万”,又被俘虏“七万余人’。大战之后,青州黄巾军顶多剩下十来万,哪能被曹操捉去三十万?所以这次增兵,曹操撑死增加了个把万兵源(撇开那些老弱病残以及不愿归降的)。

第二次增兵是收编冀州兵,建安十年曹操彻底攻灭袁尚残余势力,平定冀州,又获“冀州兵”,总数在万人左右。加上前后收编的“其众十余万”的黑山农民军,还有臧霸李典吕虔等地方势力,全军当在十五万左右。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手头上的兵马顶多也就十五万左右,这十五万肯定不可能全部带到赤壁,肯定要留下个五六万驻守许都,尤其是要镇住西凉的马超韩遂,所以当时曹操身边嫡系部队应在十万左右。

除了这两次增兵之外,距离赤壁之战最近的一次增兵就是收编部分荆州兵了。按周瑜的预估,曹操收编荆州兵应该也有七八万。但是这实际上也还是算高了,当时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也不过十万大军,水军仅有‘万j荆州虽然富甲天下,但远比江东地狭势弱,怎么可能有匕八万水军?就算有七八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内讧的时候,刘琦曾带走两万水军到江夏.荆州投降曹操的水军有五万就不错了。

所以,赤壁之战前,曹操从北方带来的嫡系部队和荆州投降的旁系水军,总数应该在十五万 左右,比周瑜估算的二十四万少了近十万。再看看孙刘联军方面,孙权有五万,刘备加刘琦有三万,共八万左右,双方兵力对比不到一比二,这也是为什么孙刘两家有胆量在赤壁硬碰硬地和曹操打一仗。

其二,赤壁只不过是双方的遭遇战

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指的是孙刘联军火烧曹营的那场战争,但实际上双方真正只不过是在赤壁打了一场遭遇战。当时曹操率领5000骑兵追击刘备,不曾想此时孙刘已成联盟,双方在赤壁汇集了四五万兵马。结果曹操的5000骑兵在赤壁与孙刘的四五万大军遭遇,此战曹操败下阵来,只能退回江北大部队当中从长计议。

其三,真正的决战在乌林

曹操退回江北的那个地方并不叫赤壁,而叫做乌林。在乌林曹操将战船用铁索连在了一起,这样虽然解决了北方士兵晕船的问题,但是却给孙刘联军可趁之机。东吴大将黄盖敏锐地发现了可以用火攻将已成连营的曹操大军烧死。

其四,东风不是借的,是周瑜等人的经验总结

当然火攻的最佳实际便是刮东南风的那一刻,在小说里面这东风是靠诸葛亮向上天借的。实际上江南隆冬季节虽然是多刮北风,但按照气象规律,几天严寒天气过后,一般气温会略有上升,风向亦会变为东风、南风。曹操是北方人不了解风向变化的规律。可是周瑜、黄盖等人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们深知什么情况下,风向会改变,所以才敢定下着火攻的计划。

标签: 曹操赤壁之战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子产是什么人?他对郑国都有哪些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子产,春秋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这个时代涌现,在齐国有帮助齐桓公成功成为春秋首霸的管仲,以及拥有识人之明的鲍叔牙,在鲁国有帮助鲁庄公击败强大齐军的曹刿,在吴国有著名的

  • 吕布前后期的实力有何变化?为何会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布,汉朝

    要说三国谁是第一猛将,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布,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场足以让吕布的猛将形象跃然纸上的战役,这便是虎牢关之战。在此战中,关东诸侯联军对战董卓,吕布用强悍的实力成为关东诸侯联军心中的噩梦。在这场战役中,

  • 安禄山敢在盛世时期造反 安禄山哪里来的勇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安禄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安禄山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谁给安禄山的勇气?安禄山是怎么想的?古代造反,基本上都在乱世。那时候,自然灾害频发,民变四起。中央对全国的控制力严重减弱,皇权的威信不在,地方上不服从中央的管理,不听中央的

  •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于谦,明朝

    于谦是明朝大臣,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土木堡之变时,组织领导了京师保卫战,守住了大明王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原本是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怀之作,却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句诗最后真的成为了于谦结局的注脚。1457年2月,大明朝皇权更迭

  • 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师,司马昭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明显强于司马昭,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跟弟弟内斗?司马家族特别能生,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司马昭也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别提了,有26个儿子。

  • 廖永忠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最后会被坐罪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廖永忠,明朝

    廖永忠,明朝初期名将,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卓著战功,得到朱元璋“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赏赐,但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坐罪赐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要说的是,廖永忠之死,有两个原因。第一、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属于自己作死廖永忠跟着哥哥爱巢湖

  • 金朝末代皇帝金哀宗,他有哪些作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完颜守绪,金朝

    完颜守绪,即金哀宗,他是金朝的亡国之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哀宗在位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给人的感觉和明朝亡国之君崇祯一样,都不太像亡国之君,但恰恰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觉得可惜。完颜守绪登基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启用了一批文武兼备的官员,同时重用了抗蒙

  • 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他是如何导致陈朝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霸先,陈朝

    陈叔宝,即陈后主,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北朝并不是一个王朝,而是历史上一段分裂时期,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所以南北朝最后一个皇帝就是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

  • 长平一战后白起为何没有乘胜追击攻打齐国攻陷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战国

    在历史上,能称得起“战神”和“杀神”的,只有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白起,战国末年的“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极善用兵,擅长大兵团作战,最喜欢采用歼灭战的方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使敌方兵力蒙受巨大损失。白起一生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一场战役莫过于长平之战。这一战,白起作为秦军主将,面对

  • 在古代皇都有哪些称呼?为何会有这种叫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帝,汉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君王、国王自称为寡人、孤、孤王等,这也就是南面称孤、称孤道寡。当然从秦始皇始称皇帝开始,皇帝则自称朕。那古代君主、国王、诸侯为什么管自己叫寡人呢?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听到那些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