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后是如何让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想法的?靠的是什么

吕后是如何让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想法的?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4/20 9:32:4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前后,刘邦与吕后之间产生了一次激烈博弈,而博弈的焦点便是刘盈的太子之位,刘邦想要以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取而代之,吕后自然是力保儿子的太子之位,那么吕后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竟然使得刘邦最终放弃了改立太子呢?

力量之一:吕雉的外戚力量,汉初吕氏功勋集团

不知道是否有意淡化,使得大家始终认为吕氏的外戚力量其实并不强,然而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史记·吕太后本纪》等史料的只言片语之中,我们却很容易发现,吕雉背后的吕氏功勋集团,其实是汉初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西汉建立之后,吕雉的兄长吕泽虽然仅仅被封为令武侯,似乎在汉初的功臣序列中并不显耀,但实际上他在朝堂上,尤其是军方的影响力绝不容忽视。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关于东武侯郭蒙有“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这样的记载,这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吕泽是作为一支单独部队存在,并且在外征战的。

纵观整个反秦战争和楚汉争霸,被明确标识为吕泽部下的除了东武侯郭蒙之外,还有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蛊逢(《汉书》作虫达)、都昌侯朱轸、阳夏侯陈豨、信武侯靳歙、阳陵侯傅宽、阿陵顷侯郭亭、博成侯冯无择、成陶侯周信等人,且丁复、蛊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之一。此外,冯无择担任的悼武王郎中和周信担任的吕氏舍人,更是完全不符合刘邦的官僚体系,这表明吕氏集团极有可能自有一套官职体系。

如上所述,一切迹象均表明,汉初的吕氏集团其实不可小觑,而这些人则是吕雉背后最为坚定的支持者。此外,刘邦之所以会选在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废立太子,很有可能源于吕泽在同年平定韩王信的战争中战死,由此也可见刘邦对吕氏集团的忌惮。至于此后的陈豨叛乱和刘邦晚年的诛杀樊哙之举,则极可能是为了瓦解吕氏集团在军方的势力。

力量之二:原配夫人的实力,朝堂势力站队一边倒

作为刘邦的原配夫人,早在刘邦起兵之前,吕雉便已经与刘邦一帮“狐朋狗友”和萧何、曹参等人相熟,而在刘邦因押送的徒役逃散而逃入芒砀山之后,吕雉又曾冒险为他们送衣送饭,甚至为此蹲了一段时间大牢,曾经的这段经历,可以说让他与刘邦的嫡系亲信建立了一定的情义。

在西汉初期的朝廷中,按照派系大致活跃着以下四股势力,即刘邦曾经的同乡好友丰沛系,如萧何、周勃、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战争期间投靠刘邦的功臣系,如张良、陈平、郦商、灌婴、傅宽等人;分布各地的诸侯系,如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人,以及前面提到的吕氏集团。

易储风波虽然是吕后与刘邦之间的博弈,但同时也是吕雉、刘盈母子与戚夫人、刘如意母子之间的博弈,因此在朝中大臣看来,所谓的站队,其实就是在吕雉、刘盈和戚夫人、刘如意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大臣们只是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站队

对于以上四股力量,异姓诸侯王对朝政影响力较为有限,吕氏集团的站队毫无疑问,而丰沛系由于早年间的关系,显然也选择了站队吕雉,例如萧何、樊哙。至于功臣系,则因大多保持中立而成为了吕后拉拢的主要对象,例如张良便隐隐倒向了吕雉一边。正因这种站队,使得吕雉迅速在朝野中拥有了极大的话语权,甚至使得她足以在刘邦去世之后顺利接管朝政。

力量之三: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刘盈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

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这种制度自夏朝确立,经过商朝发展,再到周朝予以完善,历经数百年的传承早已深入人心。事实上,中国整个古代时期,宗法制一直都具备极大的影响力,即使现代这种影响力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宗法制下吕雉和刘盈的身份优势

吕雉作为刘邦的原配,其所生的刘盈不仅是毫无疑问的嫡长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子,而刘如意则不过是庶出罢了,废嫡立庶显然违背了宗法制。在这种传统宗法制的影响下,刘盈嫡长子的身份便拥有了天然优势,这同样是很多中立官员倒向吕雉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说以上两点只是让吕后掌握了朝堂的动向,足以使得刘邦不敢贸然易储,那么这一点便足以动摇西汉的统治根基。张良为何让吕雉前去请“商山四皓”,作为秦朝末年的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他们一定程度代表了民间的风向。

“商山四皓”一定程度代表了民间风向

要知道,此时西汉江山刚刚建立,统治非但谈不上稳固,异姓诸侯王的接连叛乱更是让刘邦头疼不已,如果因易储而触动宗法制,那么即使他将江山交到了刘如意手中,那么得位不正的刘如意也很难坐稳江山,甚至将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动乱,进而威胁到江山统治。

如上所述,拥有了以上三股力量,使得吕雉在这场博弈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戚夫人和刘如意依靠的只不过是刘邦的宠幸罢了,又如何是她的对手。朝臣的集体反对,民间的明显站队,使得刘邦不得不慎重考虑,并最终放弃了易储的想法。

标签: 吕后汉朝

更多文章

  • 陈到:蜀汉最神秘的大将,生平经历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到,三国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兴起,乃是刘备酝酿已久的战略,创始人刘备他建立蜀汉的实心正是匡扶汉室,还民众一个太平的天下。奈何,刘备在前期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大叔,要权没有,要钱更是没有!于是两手空空的他便四处寻找合伙人,起初便是在涿郡涿县识得了关羽张飞这两个猛兄弟。当时,他们两个一个卖枣,一个卖猪肉,没想

  •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渊明,东晋

    陶渊明是东晋到刘宋这一时期的南朝杰出诗人,他是江西历史上首位文学巨匠,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除了诗歌广为人知之外,陶渊明身上还有一处著名标签就是他看淡功名利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那么问题来了,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呢?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

  • 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与三个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鞅,战国

    商鞅、张仪与范雎,三个“外国人”,是怎么接力把秦国抬上天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国历史,就是秦国的崛起、奋进史;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掌舵的秦王外,对秦国贡献最大的还有三位秦相:商鞅、张仪与范雎。这三个人都不是秦国人,而且他们为秦国服务的时段也很有意思:商鞅(公孙鞅)公

  • 崇祯如果不杀魏忠贤和袁崇焕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崇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崇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大明王朝实在是承载了太多人的理想和梦想,毕竟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话听起来总是那么的激动人心。所以明朝亡了之后,很多人都在总结经验,经常会有人讨论这样的话题,如果怎么怎么样,结局

  • 昭仪、修媛是什么位分?揭秘宋朝妃嫔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宋朝

    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宋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在《清平乐》中反复被提到的昭仪、修媛、顺容等后宫妃嫔名号都是什么级别,以及如何看懂宋朝后宫妃嫔的位分。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根据《礼记》中的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

  • 历史上曹皇后的家族在宋朝时期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北宋

    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宋朝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些与《清平乐》女主角曹丹姝相关的话题,看看历史上的曹皇后家族在宋朝时期到底有多牛。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宋仁宗的曹皇后真名并不是叫曹丹姝,事实上现在也没人知道她的真

  • 孙策托孤给周瑜 周瑜为什么没有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策,周瑜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策托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当中我们经常所说的便是曹孟德和刘玄德,两个人是三国当中的主角,也是非常令人遐想万千的人物。丞相的性格以及他的经历值得我们学习,也让人深思。而刘备他以他的仁义道德诱惑了许多的仁人志士跟随于他,但是最后蜀国国力的消亡

  • 刘禅是因为懦弱愚蠢才投降的吗 其实这一切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禅,蜀汉

    你真的了解刘禅投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君王,在位时间比同时期的所有帝君在位时间都长,却被人戴上扶不起的帽子,这又是为何呢?是因为他真的懦弱愚蠢,还是另有其原因?不错,这位君王就是刘禅,也就是人们口口声声讲的扶不起的那个人,也是大家一直认为最平庸软弱的君王

  •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高煦为什么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明朝

    1399年8月,燕王朱棣指责建文帝违背祖训,听信谗言,并以此为名义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经过三年时间的“靖难之役”,朱棣打败建文帝,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棣的非正常即位方式让自己这一

  • 三国时期孙权最想攻占的两个地方是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三国

    三国时期孙权最想攻占的两个地方是哪里在汉末三国时期,存在众多兵家之地,促使各个诸侯反复争夺。比如东汉末年的徐州,就被刘备、吕布、曹操等诸侯所争夺。围绕着徐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吕布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在此之后,曹操和刘备曾围绕着汉中之地,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