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能造反成功,朱高煦为什么不行?

朱棣能造反成功,朱高煦为什么不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01 更新时间:2024/1/18 19:10:20

1399年8月,燕王朱棣指责建文帝违背祖训,听信谗言,并以此为名义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经过三年时间的“靖难之役”,朱棣打败建文帝,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朱棣的非正常即位方式让自己这一脉登上了大明王朝权力的巅峰,但同时也起到了一个很坏的带头作用,那就是向世人证明了即便不是先帝指定继承人,但也可以通过武力夺取皇权。

朱棣共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参加过“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老大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老二朱高煦为汉王,老三朱高燧为赵王。中国自古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都是嫡子,所以按长幼有序的原则,老大成为皇位法定继承人本来没什么问题。可是老二朱高煦却认为自己在“靖难之役”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还多次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如今大业已成,却要让老大捡现成便宜,这实在难以令他心服。更重要的是在“靖难之役”最艰难阶段,朱棣曾亲口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言下之意就是:加油干,你哥身体不好,将来还得靠你接班。然而,等江山坐定以后,朱棣却绝口不提当年的承诺,这让朱高煦好生恼火,但也无可奈何。

朱棣在位期间,朱高煦就表现得很不服管教。按照明朝祖制,成年的亲王都要去封地就藩,可朱高煦以各种理由推脱,坚持赖在南京等待机会。朱棣爱子心切,又感觉对朱高煦确实有所亏欠,因此总是一忍再忍。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高煦因多次违法乱纪让朱棣勃然大怒。经太子求情,朱棣最终决定从轻发落,令朱高煦即日程前往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就藩。朱高煦就这样满怀怨恨地离开了南京。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病逝,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史称洪熙皇帝。当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朱高煦立即表现得蠢蠢欲动,还派出心腹到京师伺机叛乱。不过洪熙帝虽对这一切了如指掌,但这位宅心仁厚的皇帝却选择了重赏二弟、三弟,希望他们能够顾念手足之情,回头是岸。朱高煦也畏惧洪熙帝的势力,只好隐忍不发。

然而事情说来也巧,朱高炽当上皇帝仅八个月时间就病逝了,他年轻的儿子朱瞻基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此时明朝的形势与建文元年如出一辙:一边是只有二十多岁的新皇帝朱瞻基;另一边是久经沙场,野心勃勃的皇叔朱高煦、朱高燧。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指责皇帝违背永乐帝和洪熙帝定下的规矩,而且用人不当。这些理由与当年朱棣斥责建文帝几乎一模一样。9月2日,朱高煦在乐安正式起兵造反,打算重新复制当年的“靖难之役”。可是,朱高煦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果。9月9日,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21日,老将薛禄率二万前锋部队围攻乐安。叛军只做了象征性抵抗后就迅速瓦解了,朱高煦在投降后被押往京城,最后死于可怕的酷刑。

朱高煦在起兵前做了很多年的准备,他本人也久经沙场,军事经验极为丰富。为什么当年他老爹朱棣造反能成功,他造反却败的那么惨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德帝朱瞻基比建文帝朱允炆更加果断。朱棣起兵之初,朝廷也是派出大军前来围剿。可建文帝担心背负杀叔叔的骂名,所以叮嘱前线将领务必要活捉,这就等于给了朱棣免死金牌,让他可以在百万大军中自由穿梭,而朝廷军队却因此被束住了手脚,所以在朱棣还是星星之火的时候没能将其扑灭,最终造成了燎原之势。反观朱瞻基就没有这种妇人之仁的顾虑,他担心前线将领执行不力,干脆自己御驾亲征前去督战,从一开始就要用超豪华阵容将他的二叔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缺少盟友。当年建文帝削藩让全国各地的藩王人人自危,朱棣起兵造反等于是给藩王们出头,所以赢得了一些藩王暗地里支持,宁王朱权更是带着全部人马跟着朱棣一起干。而朱高煦起兵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一家势力,唯一一个“盟友”朱高燧还在犹豫要不要跟二哥一起干,还没等朱高燧想明白,朱高煦就已经被干趴下了。

三、藩王实力大不如前。当年朱棣起兵的时候,全国各地朱姓藩王都有自己的私人卫队,像朱棣这种塞王(明朝镇守边塞的藩王)军队尤其强大。而到了朱高煦造反的时候,各地藩王的私人卫队早就被取缔了,朱高煦自己虽偷偷摸摸攒下了一支人数可观的军队,但这支队伍都是些缺乏训练的新兵蛋子,与朱棣当年那些身经百战的燕军老兵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这种实力的军队与整个朝廷军队相抗衡,那自然就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了。

四、地理位置不佳。朱棣在北平起兵,当时这里紧挨着关外,万一兵败的话还可以逃到关外投靠蒙古人。可朱高煦起兵的地点位于山东,正好夹在北京与南京的中间,明朝的“两京”平日里就驻扎着全国大部分兵力,朱高煦选择在“两京”中间起兵,朝廷不需要布置任何战术就已经使他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这种战略地位别说是他朱高煦,就算是他爷爷朱元璋、老爹朱棣来操盘,都不可能翻身。

因此,综合上述四个方面来看,朱高煦兵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估计他是想当皇帝想疯了,这么悬殊的实力也看不出来就敢造反。权力能迷失一个人的心智,此言用在朱高煦身上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标签: 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孙权最想攻占的两个地方是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三国

    三国时期孙权最想攻占的两个地方是哪里在汉末三国时期,存在众多兵家之地,促使各个诸侯反复争夺。比如东汉末年的徐州,就被刘备、吕布、曹操等诸侯所争夺。围绕着徐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吕布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在此之后,曹操和刘备曾围绕着汉中之地,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

  • 大明王朝怎么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崇祯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明朝

    大明王朝举国皆乱的背后,崇祯到底做错了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崇祯皇帝算是我大中国最后一位汉族帝王,偏偏又没能得到善终。他临自杀的时候留下遗言,声称自己并非亡国之君,而大臣们才是亡国之臣。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他崇祯从没做错任何事,错的都是别人。但是我们当然很难理解,在万恶

  • 嬴政、赵政、吕政,秦始皇的真实姓名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人,他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是秦始皇的真实姓名到底是什么呢?在那个男子称氏不称姓的时代,他平时用的是哪个名字呢?在历史上,对秦始皇姓名的称呼,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嬴政;第二是赵政;第三是吕政。首先看第一种情况,秦始皇能不能被称作“嬴政”呢?在春秋时代,这肯定

  • 汉朝的创始人是刘邦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自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自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三国演义,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刘备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表明自己乃是皇室后裔,提高自己的身份。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了,汉朝的创始人乃是刘邦,为啥刘备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而要专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不得不承认,刘

  • 乌江自刎的项羽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秦朝

    每当一提起项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乌江自刎,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个举动,让他从一个失败者,升华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悲情英雄。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楚汉相争视为一部战争大片,男主角项羽的自杀,使结局免于俗套,由此让这部大片的评分从

  • 如果龙且驻守荥阳,项羽攻打韩信,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秦朝

    大家好,说起项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十月,项羽得知韩信已经攻破齐地,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劝降韩信失败后遂派龙且统兵二十万攻打齐地,结果龙且于次月的潍水之战中惨败于韩信,楚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将龙且也被灌婴斩杀。那么,如果项羽留龙且驻守荥阳,自己攻打韩信,能够取胜吗?相同的

  • 魏国第二位皇帝曹叡,他的妃子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叡,三国

    曹叡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多次抵御了来自蜀汉、东吴的进攻,同时又平定了鲜卑的叛乱,消灭了辽东公孙渊的势力。政治上,又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可以说曹叡是三国时期,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为他付出的女人,但是作为曹叡的女人命运大多都比较悲

  • 邓绥的名声如何?她是如何扭转东汉危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邓绥,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邓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有人问汉朝最出名的女子是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吕雉。最出名的女政治家是谁?还是吕太后。吕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一起经历无名之师,坐上高位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政治眼光。当刘邦去世之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继位之时,虽然

  • 武则天都已经是李治的皇后了,为何还要当这一代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李治

    对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有着很多的疑问,其中一个就是武则天在被李治重新迎回宫中后,即使一开始被人非议,在李治这个皇帝跟前所受到的待遇都是最高的,就连皇后都嫉妒,一直想要将武则天处死。可是在李治的庇护和武则天自己的争斗中,还是坐上了皇后之位,这时的武则天有李治的专宠,后宫的女人也都对她敬而远之

  • 被称为阎王的卢象升最后为何会战死?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卢象升,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象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卢象升,大家可能都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在明朝末年,卢象升的名气甚至不亚于被百姓常常称颂的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是明末的抗清名将,他不仅能武还能文,在战场上足以以一敌百,在学识上亦是精通“经世之学”,因此《明史》中称赞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