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局就王炸的一手好牌,魏惠王是怎么打烂的?

开局就王炸的一手好牌,魏惠王是怎么打烂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30 更新时间:2024/1/18 19:11:39

在历史长河中,魏惠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他是魏文侯的嫡长孙,可以说是在一个优势的局面上继位的君主,在魏文侯时代晋国逐渐被贵族垄断造成了三家分晋的结果,而魏文侯则是分晋后的胜利者,他抢先进行法家的改革任用了李悝吴起变法,制造出了"魏武卒"这一战国时代早期的职业武士军团。

魏国的强大,要得益于韩、赵、魏,三个国家互相联手的局面。赵国和韩国、魏国曾经是联盟,几个国家的国君世代交好,他们的祖先都共同辅佐晋文公称霸中原,后来又共同灭掉智瑶,三家分晋。

三个国家虽然有时也会闹点小脾气,总体上来说三国的关系还不错,他们聚在一起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交换土地。通过这样互相交换,魏国在中原的土地连成了一整块。也就在悄无声息中奠定了魏国的中原霸主的地位。眼见着魏惠王在有生之年就能够称霸了,但是他却在任期间频频犯错,最后错失良机。

人贤而不用

魏国地处中原地带,人杰地灵,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很多人才,例如范雎、魏齐、庞涓等皆是超世之人杰,人中之龙凤。而魏惠王时期的大梁学宫可是聚集了山东大量的人才,诸子百家都在大梁开得有分店,设置学馆。饱学之士们可以畅所欲言治国治民之道,大梁学宫学名之胜,以至于后来的稷下学宫也无出其右,可以说大梁学宫的繁盛正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高潮。

而如此英杰四聚之地,得到有才华的人就像上街买白菜一样容易的时代,却也没人给魏国带来国力上的彻底改变,这是为什么?这也要从魏惠王自己的身上说起,要说魏惠王,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差,可是他有着一个特点那就是"敬贤而不用贤"。

在战国时代,科举制还没有设立,广大的寒门想要咸鱼翻身只有以饱学闻名然后被人看中,聘请为幕僚这一条路可走,学而优则仕。别看古代有着什么姜太公钓鱼、周公吐哺、三顾茅庐等典故,但更多的就像公孙痤推荐商鞅一样,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天下大势,唯国运沉浮。而影响国运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雄才伟略君主遇见一个胸有良谋的人才,汉武遇见霍卫,则汉武北逐匈奴、南降百越,成就了他千古一帝的美名且把让一个国号成了一个名族的名字。而霍、卫二人也封狼居胥,成为了千古战神供后人瞻仰。这就是良臣遇见明主的例子。

有句话说"将相失和,国必亡"用现在的话说。魏惠王是管理能力出问题了,没有做好统一战线。卫鞅在魏国时间最长,很长时间是个下级官员,虽然有老师公孙座的推荐,魏惠王没当回事。当卫鞅被秦惠王追杀的时候,逃到魏国的时候,也没有收留他,也即是说国家没有人才管理和储备体系。同样的错误也就是庞涓迫害孙膑的时候,作为管理者袖手旁观。造成两个后果1.给自己树敌,孙膑跑到齐国,灭了庞涓2.人才储备不足,庞涓死了以后,手里就没将才了。

不懂权谋之术盲信下属

一个商鞅跑了其实也没关系,以魏国的体量还是可以找出另一个战略级的人才的,毕竟上一辈留下来的家底还在,毕竟有着文候时代训练的魏武卒这个战略资源,魏国在军事上还耗得起,可是魏惠王不懂得一点权谋之术,被庞涓忽悠得一愣一愣,偏信前来投奔得孙膑是间谍,其目的是渗透魏国。

于是放任庞涓残害孙膑,但又不斩草除根。以至于在孙膑得以逃脱,最后被这个坐轮椅上的男人,打得国力衰退,从此一蹶不振。

狂妄自大,四处开战

大梁城地处中原腹地,此乃四战之地,东南西北全是敌人,所以魏国虽有重兵,但不得不分散防守,这就加重了魏国的国防压力。而且此时的魏惠王却不懂得四处修好,还和邻居们打来打去。这就让原本国力衰微的魏国更加透支国本,最后被秦国所灭,也是自己一手骚操作的结果。

在多个武装势力并峙对立的局面下,用兵的最大顾忌,便是四面出击,多线作战,平均使用力量,导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篇》)的被动,它的严重后果往往会葬送事业发展的前程,使自己在中原逐鹿的残酷斗争中丧失主动权,早早出局,成为命运的失败者,所谓"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孙子·作战篇》)。

战争中,魏国频频失利,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特别是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生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1年)发生的马陵之战,魏军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魏国名将庞涓死后,魏国军事实力彻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改元重新纪年,这标志着魏国的霸主地位的丧失。

魏惠王统治晚期,由于错误安排,导致庞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杀而亡。之后在秦、齐的夹攻之下不断惨败,对外,魏惠王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太多,魏国国力日益衰弱。魏惠王刚愎自用,外宽内窄,好形式主义。不管他是早期贤明的君主,还是晚期昏庸的魏王,既不能否定他的功绩,也不能忽略他的错误。

标签: 魏惠王战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关系如何 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瑜,诸葛亮

    还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关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是费劲了心思。然而在小说里无论周瑜怎么折腾最后都败给了诸葛亮,因此周瑜在临终之时叹息道:“既生瑜何生亮”。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对于

  • 爱新觉罗·永璘:乾隆帝最小的儿子,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爱新觉罗·永璘,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爱新觉罗·永璘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爱新觉罗·永璘是乾隆爷的老来子,更是乾隆最宠幸的令妃所生,原本应该被老皇帝捧在手心才是。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乾隆就是瞅着这孩子不顺眼。不过,作为皇室后裔,天生就享有特权,永璘在乾隆朝有贝勒

  • 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慕容垂,十六国

    在历史长河中,慕容垂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金庸在长篇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虚构了一个世居姑苏,以武功见长的慕容氏家族。在第四十二篇《老魔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中,金庸提及了“慕容复”的几位远祖“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诸人,都是

  • 燕云十八骑有历史原型吗?光武帝刘秀麾下就有一支精锐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秀,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秀。“燕云十八骑”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和演义小说《隋唐演义》《说唐前传》《兴唐传》《混唐传》,加上袍带书无论是单田芳版本还是田连元版本,这支部队均为出现过。“燕云十八骑”这个名字首创于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是大辽南院大王萧峰麾下的骑兵。

  • 娄昭君:历史上最能生的皇后,且8个儿女都是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娄昭君,南北朝

    对娄昭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代,皇后被称为“一国之母”,是天下所有女子的表率,是唯一可以和皇帝比肩的女子,因此后宫的妃嫔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后位。但是成为皇后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不仅要有显赫的家世,还要有美貌和智慧,最重要的是,还要“会生

  • 诚嫔:13岁选秀入宫,熬了27年才成乾隆宠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乾隆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这位女子就是乾隆时期的诚嫔,她的家世原本十分尊贵,祖上曾出现过多位辅佐皇帝的权臣,还备受历代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她还和“甄嬛”也就是孝昭皇后是同族,可见,她的背景极为显赫。但是康熙帝在位时,她的祖父曾拥护过八皇子登基,因此成为了后

  • 为什么说关羽必须死?关羽之死背后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关羽必须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有一文一武两大“灵魂人物”,文臣代表自然是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卧龙”诸葛亮,武将代表则是“武圣”关羽,这二人共事于刘备麾下,是刘备得以“三分天下”的最大倚仗!按理来说,二人同属刘备“集团”,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 包拯为人清廉公正,那你知道他的年薪有多少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包拯,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包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据《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包拯声名远扬,世人皆知“包青天”对于包拯,相信各位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作为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父母官,在他的审判下,使得无数的冤案得以真相大白。据《宋史·卷三百一十

  • 袁术称帝是因为手中握有玉玺吗 究竟是玉玺厉害还是背后势力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术,东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袁术称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袁术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戏份也挺多的,还有一个叫袁绍的,但是小编也分不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反正就是感觉很有背景的样子,其实在当时袁术是称帝了的,而且凭借的东西就是玉玺了,那么有的人就有疑问了,这到底是玉玺厉害,还是袁术本

  • 盘点蜀汉五位“前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前将军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将军,官名。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在汉末三国时期,前将军是一个地位相对较高的武将官职,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而且,在前后左右这四方将军中,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