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数不够兵器来凑,诸葛亮改过的那些武器威力怎么样?

人数不够兵器来凑,诸葛亮改过的那些武器威力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4/1/22 16:48:06

诸葛亮改过哪些武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器装备是部队士兵的第二生命,武器数量多少级先进与否无论现在,还在古代都是决定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而,诸葛亮特别强调要加强器械的储备,他说:“器械为用,委积为备”。蜀军人数与曹魏相比并不占优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诸葛亮不断改进蜀军武器装备,通过装备的改进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经诸葛亮改进的蜀军武器,有连弩、刀、斧、剑、铠甲、蒺藜等,值得一提的是“损益连弩”。

诸葛亮确实改进了连弩,其所用之箭是铁制的,长度为八寸,此弩能十矢俱发,除此而外,别无

所知。这给人留下更多的疑惑,如诸葛亮是怎样改进连弩的?为什么所用的矢为八寸而不是九寸或一尺?“一弩十矢俱发”是一次性发出十矢还是连续发出十矢?这一改进到底有何作用?

研究诸葛亮“损益连弩”首先要对弩和连弩有一个认识。弩是一种由弩弦、弩臂、弩弓、望山(瞄准器)、钩括(扳机)以及矢等元素共同组成的杀伤力很强的兵器。弩的起源很早,在春秋以前就见诸记载了,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何谓弩?《说文》曰:“弓有臂者。”最初弩的结构只是在弓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臂,发射的箭就放在臂槽中,这样就增强了箭的稳定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弩的结构逐渐完善,除了弩弓、弩弦和弩臂外,又增加了牙和悬刀,牙之外为郭等零件。

汉代弩的改进主要表现在瞄准器上。为提高瞄准的精确度,汉代人将弩机的望山加长,上面刻出分度。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青铜弩机,其望山高出郭面

45 厘米,分刻五度,每度间又刻出半度的标线,度线镏金。这种刻度为瞄准提供了一个标尺。

至于弩逐渐运用于战争大约是在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弩已大量装备部队,并在战争中发挥出强大的威力,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齐孙膑布设万弩伏击魏国庞涓军,显示了弩这一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秦汉时期战争中弩的使用更加普及,秦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弩弓遗迹,出土了众多实物。汉代以后,弩成为常见的兵器,汉军中装备有大量的弩,汉文帝时,李广与匈奴作战,曾经使用弩,以少击众,发挥了很大的威力。

至于连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到了汉代,连弩成为常用兵器,汉时军队备有威力更为强大的连弩。诸葛亮“损益连弩”,是离不开秦汉时连弩的形制结构的,并在秦汉连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那么,诸葛亮是如何改进过去的连弩呢?

实现了“一弩十矢俱发”,其意是一弩装十箭,能连续发射。诸葛亮在原有的弩机上增加了一个箭槽,这一装置可以放入十支短箭,发弩时扣动一次扳机,就发出一支箭,紧接着箭槽中就掉下一箭来,这样扳机可以反复扣动,实现了弩机连续发射,这种改进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从数量上看,曹魏士兵用的连弩一次只发射4至5支箭,魏明帝曾写诗说:“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讯,一发连四五。”

从后两句诗看,三国曹魏时弩机,一次只能连发四五支箭,但诸葛连弩更进一步,一次就能“十矢俱发”;从性能上看,秦汉时连弩是将众弩联结在一起,一次发出多枝箭,以实现重大杀伤,此意《汉书·李广传》注引中有详细解释,服虔曰:“三十弩共一弦也。”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也。”师古曰:“张说是也。絭,音去权反,又音眷。”絭,弓弩。

潘岳(247-300年)《闲居赋》也言:“异絭同机”,意思是说西汉连弩只是把多张弩连在一起。而诸葛亮改变连弩一次多发为多次连续发射方式,减少箭矢无谓的消耗,通过提高箭镞命中率方式来实现重大杀伤。

从文献记载看,除诸葛连弩外,用弓或弩发射最短的矢长也有一尺八寸。而诸葛亮将连弩用的矢减少至八寸长,是适应了连弩结构变化的需要。如果铁矢超过八寸,不仅矢的重量增加,影响箭的射程,而且箭匣也装不下,如果箭的尺寸小于八寸,弩的弦臂张开间距小,发射力量就会减弱,所以,八寸是最佳尺寸。

诸葛亮改进连弩,实现连续发射箭矢这是重大进步,但缩短箭矢长度是否影响连弩的杀伤力?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诸葛连弩杀伤力不大,二说诸葛连弩是威力强大的劲弩。

诸葛连弩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从以下几方面可得到体现:一是诸葛亮非常关注武器制作的质量。二是通过在箭头上涂以毒药提高其杀伤力。三是诸葛连弩对中近距离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四是短箭配以望山(瞄准器)以提高命中率。五是矢镞普遍采用铁质。六是成立连弩士专门操作连弩。

从历代对诸葛连弩的赞美与评价中,可知诸葛连弩一定是制造精良、甚有威力的兵器。如果制作不精,设计不妙,马均也就不会赞其“巧”,刘弘也不会称其“妙”。为了阻止曹魏骑兵的冲击,诸葛亮还使用了另一种名叫铁蔟藜的武器。铁蒺藜又称扎马钉,是我国古代打仗时设置障碍以御敌而用。这用实物都反映了诸葛亮对武器装备的重视。

标签: 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杨修身世显赫祢衡草根出身,为什么曹操敢杀杨修却不敢杀祢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曹操,杨修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杨修和祢衡谁更有影响力?杨修和祢衡都是当时的名士,杨修因为卖弄小聪明,最终被曹操杀了,但曹操却并没有杀那个当面辱骂他的祢衡,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曹操敢杀杨修,但不敢杀祢衡。敢于不敢的区别就在于,杨修和祢衡的出身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也就有了很

  • 废太子胤礽死后,他的儿子女儿们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胤礽,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胤礽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九龙夺嫡”初启序幕,康熙就被太子胤礽伤透了心。作为自己的发妻,拼死留下来的唯一子嗣,康熙对胤礽这个儿子可是很宝贵的,自小就将他带在身边养,刚满周岁就把他确立为皇太子。而胤礽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教导,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

  • 成廉:吕布八健将之一,忠义勇猛却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廉,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吕布八健将至少有三个来源:张辽、魏续、宋宪和侯成四人肯定无误是并州军出身,郝萌、曹性是河内人,臧霸是徐州实力派,只有成廉的来历不清楚,要么也是出身并州军,要么是吕布在长安的时候投之于麾下的大将,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吕布八健将之一的成廉:

  • 带十万大军出嫁的郭圣通,刘秀爱过她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圣通,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圣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秀与郭圣通的婚姻可以说就是一场政治联姻,是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的。当时刘秀来到河北,真定王刘扬家是当地的有名的豪门,而刘秀想要获得他的支持,就只有联姻这个方法。但是当时他已经娶了阴丽华,而且在他看来阴丽华非常的贤淑,才智过人,他非常

  • 李自成为何败得如此迅速?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自成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成王败寇,历史长河中如铁一般的规律,这规律用在明末的闯王李自成的身上尤为合适,这个亲自击垮了国运将近三百年的大明的男人,明末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能攻下北京,还逼得崇祯皇帝上了吊,在其大顺政权进驻北京4

  • 开局就王炸的一手好牌,魏惠王是怎么打烂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惠王,战国

    在历史长河中,魏惠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他是魏文侯的嫡长孙,可以说是在一个优势的局面上继位的君主,在魏文侯时代晋国逐渐被贵族垄断造成了三家分晋的结果,而魏文侯则是分晋后的胜利者,他抢先进行法家的改

  • 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关系如何 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瑜,诸葛亮

    还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关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是费劲了心思。然而在小说里无论周瑜怎么折腾最后都败给了诸葛亮,因此周瑜在临终之时叹息道:“既生瑜何生亮”。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对于

  • 爱新觉罗·永璘:乾隆帝最小的儿子,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爱新觉罗·永璘,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爱新觉罗·永璘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爱新觉罗·永璘是乾隆爷的老来子,更是乾隆最宠幸的令妃所生,原本应该被老皇帝捧在手心才是。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乾隆就是瞅着这孩子不顺眼。不过,作为皇室后裔,天生就享有特权,永璘在乾隆朝有贝勒

  • 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慕容垂,十六国

    在历史长河中,慕容垂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金庸在长篇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虚构了一个世居姑苏,以武功见长的慕容氏家族。在第四十二篇《老魔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中,金庸提及了“慕容复”的几位远祖“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诸人,都是

  • 燕云十八骑有历史原型吗?光武帝刘秀麾下就有一支精锐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秀,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秀。“燕云十八骑”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和演义小说《隋唐演义》《说唐前传》《兴唐传》《混唐传》,加上袍带书无论是单田芳版本还是田连元版本,这支部队均为出现过。“燕云十八骑”这个名字首创于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是大辽南院大王萧峰麾下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