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内阁首辅曹鼐 “土木之变”中战死的国之栋梁

明朝内阁首辅曹鼐 “土木之变”中战死的国之栋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08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8:06

曹鼐,直隶宁晋(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人,明朝政治家,正统年间内阁首辅,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当朝首辅。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

个人简介

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谥文忠,明朝北直隶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人。

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此说法有待考证,据我族谱记载乃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少年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正统五年,因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正统十年,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英宗亲征,遇土木堡之变,乱军中被杀。明景帝继位后,赠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生平事迹

他少年豪爽,有大志。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高中状元,时年31岁。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五年(1440)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英宗因其贤德,进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但英宗昏庸,奸阉王振擅权,“王爵天宪,悉出其口,生杀予夺,任己爱憎”,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压制百官,其聚敛之金银达60多库,从此朝政日非,边防也随之空虚。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拒绝求婚为借口,举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同时擅自调集大军。曹鼐和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部于谦认为朝廷毫无准备,不能仓促亲征,但英宗不听劝谏,在王振的挟持下亲征。曹鼐等只好护拥英宗随从,带领50万大军向大同进发。时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泞,粮运不继,“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遂使军队失去战斗力。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结果兵抵大同,遭到也先突袭,明军大败。八月,在退回北京途经土木堡(今怀柔县东南)时,被敌军包围。在混战中,曹鼐殉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一年后,英宗被放回。英宗复位后,感念曹鼐忠直,为国捐躯,追赠太傅。曹鼐在阁任相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可见,曹鼐为相刚正不阿,敢于同权倾朝野的宠监抗衡,“土木之变”,以身殉国,不愧为状元宰相。

标签: 明朝曹鼐

更多文章

  • 清朝的治水大臣兼专家;慧贤皇贵妃之父高斌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高斌

    高斌(1683年-1755年),字右文,号东轩,满洲镶黄旗人,慧贤皇贵妃之父 ,清朝中期大臣,外戚。其家原为汉族,在内务府做奴仆。其女被册封为乾隆嫔妃后,改为满姓高佳氏。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高斌历任内务府主事、苏州织造、广东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织造、江南河道总督、

  •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的预言是真的吗 为什么能正确预言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唐朝

    自从玛雅人预言2012年世界末日事件随时时间的到来被不攻自破后,醒悟了不少特别迷信预言的网友,但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巧合,自2012年后,世界各地频繁的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暴雨等等,不知在何时,唐代大诗人李白却在网络上蹿红,成了十足的网红,而他蹿红的原因却是因为他写的诗能够预言未来发生的

  • 朱亮祖是明朝开国功臣,被朱元璋用鞭子抽死 为何无人为其鸣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亮祖,明朝

    大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九月,永嘉侯朱亮祖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回首都金陵,被武士用鞭子活活抽死,一同被打死的还有其担任广东府军卫指挥使的长子朱暹(音先)。朱亮祖是大明王朝开国功臣,为大明的建立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会被明太祖下令打死呢?朱亮祖素以骁勇著称,在元朝时曾被封为“义兵元帅”,在宁国之

  • 诸葛亮为什么手中总是拿着一把鹅毛扇 诸葛亮拿扇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刘备,马谡,蜀汉

    到诸葛亮,他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智慧,运筹帷幄,为蜀汉政权立下赫赫功劳,翻开《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出场就有个特点,他是手持一把鹅毛扇的。诸葛亮手拿鹅毛扇象征着他的儒雅和才干,苏轼就曾描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形象一直是手拿鹅毛扇。诸葛亮为什么手中总是拿着一把

  • 关羽为什么向西饶一圈才去找刘备 难道是关羽迷路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刘备,曹操,黄河

    三国时期,黄河尚未改道,黄河渡口主要位于今天河南滑县一带。当时关羽委身许昌曹营的时候,刘备在河北袁绍那里。关羽一听到刘备的消息就马不停蹄的带着嫂子去找刘备,希望兄弟相聚。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我细细研究了关二爷的路线之后,我产生了很大的狐疑。因为关羽要从许昌出发去河北,只需要向北直奔滑县就可以度过黄

  • 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可望,明朝

    提起孙可望,估计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他到底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孙可望原来的名字是叫做孙可旺的,后来在老家实在是太过于清贫,再加上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活不下去的他只能是选择参加了起义军,慢慢的因为人比较机灵,而且还识字,所以便被张献忠给收养了,是他手下四个养子里面的老大。这样一来,也就跟着张献忠改姓

  • 孙可望投清的背景是在什么时候?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可望,明朝

    孙可望,从小习文弄武,长大后以经商为生,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身材矮小,相貌不扬,但是剽悍异常,胆略过人。后参加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并与李定国等一起被收为义子。在战场上孙可望攻则机智勇猛,守则坚韧顽强,号称“一堵墙”。不过从这个外号也可看出孙可望擅于防御,用兵凝重,奇谋变化则非其所长。1647年(顺

  • 鸟居元忠:日本战国武将,德川十六神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鸟居元忠,日本

    鸟居元忠(とりい もとただ,Torii Mototada;1539年—1600年9月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及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德川家康的家臣。鸟居忠吉的儿子。妻子为马场信春的女儿,名字不明。育有儿子忠政、成次等,是德川十六神将之一。鸟居元忠出身于三河国渡村(今爱知县冈崎市),鸟居元忠在家康成为今川

  • 鸟居元忠参与过哪些战役?鸟居元忠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鸟居元忠,日本

    鸟居元忠是伊贺守忠吉第三子,幼名鹤之助,小名彦右卫门,天文八年(1539)生于三河国碧海郡渡村。父亲鸟居忠吉,曾在松平广忠死后,家中无主之时,担任冈崎总奉行。元忠仅十二岁,就随父赴骏府,做了十岁的家康(时称松平竹千代)的近臣。某日,竹千代放鹰出游,想猎些百舌鸟,叫上了鸟居元忠同行。结果元忠连获许多,

  • 有关与唐顺之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唐顺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唐顺之,倭寇

    掷笔毙刺客唐顺之在扫荡倭寇的战斗中,因为他用兵如神,再加上他武艺超人,他的队伍把倭寇杀得落花流水。倭寇听到唐顺之,就失魂落魄。倭寇的头子对唐顺之也恨之入骨。于是重金聘请刺客谋杀唐顺之。有一天深夜,唐顺之正秉烛挥毫,忽觉桌前烛光一闪,猛一抬头,只见一个浑身穿着黑色紧身短靠,手执利刀的人已站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