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今年,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成立三周年。三年时光,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描绘的蓝图,正在飞速地实现。
而这一切,离不开在这片土地上奉献智慧、挥洒激情的人们。与临港共同成长,是临港的幸事,也是所有临港人的幸事。
临港新片区揭牌三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30位临港人,记录下他们与临港共同成长,描摹辉煌的故事。
说到临港和商汤的缘分,商汤绝影智能车舱副总裁许亮笑着说道:“临港是我们的福地。”
这位在汽车领域深耕十几年,从传统汽车行业转换到智能汽车赛道、见证中国汽车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行业老将感怀道,临港见证了商汤绝影智能车舱业务从0到1的蜕变。
这样的见证,对于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可能是历史性的。
“二三十年前,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合资的政策机遇,聚焦制造和应用开发,我们以市场换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近10年,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加速,给了商汤绝影团队,也给了如商汤一样,拥有创新能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良机。现在海外车厂加速在中国研发本土化的布局,也愿意和国内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我们诸多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在汽车行业首发,这是新一代汽车产业创新人共同的骄傲。”
而这样引领性的创新和突破,源于在上海东南角这片热土上打下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港和商汤见证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用汽车去丈量临港的每一寸土地”
走近汽车,不用钥匙不用卡片,只需轻松刷脸,车门就会打开,还会快速自动为你完成一系列个性化设置;当你下车,儿童、宠物不小心遗忘在车内,车辆能主动及时发出提醒,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坐在车内,不用半分钟,就能获得关于基于自己实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的体检报告……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并不发生在科幻作品里,通过商汤绝影智能车舱产品就能实现。
驾驶员身份识别、危险动作识别、疲劳监测、儿童识别和保护、手势识别、虚拟行车伴侣、刷脸开车门、健康实时监测……这些极具突破性与创新性的方案,正是许亮,这位全面负责商汤绝影智能车舱业务发展的“大管家”带领团队在临港完成的。
商汤绝影车舱乘员健康检测产品
2018年7月,商汤把整个智能汽车业务落在了临港,开始了在临港的孕育之旅。
2019年初,许亮作为智能车舱副总裁加入商汤科技,全面负责商汤智能车舱业务发展。
同样在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商汤亦成为临港新片区首批授牌企业之一。
与新片区同生共长,四年时间商汤绝影智能汽车业务正不断结出硕果。
回望这四年,虽然时间并非太长,但从产品开发到算法迭代、从项目交付到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商汤绝影智能车舱业务的每一步都是在临港完成的。
“我们交付给客户的项目,在量产之前一定会经过3~4个月的实车路测环节,不断优化迭代软件,这些内容不少是在临港的路段上完成。”许亮举例介绍。
对于许亮和团队而言,临港见证了自己的奋斗。“为了按期交付,有一年春节期间,团队小伙伴们都没休假,天天在临港忙着做测试和软件迭代,最后完成了高质量的交付。”
如今,以商汤绝影为代表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力量已经逐渐走在时代前沿,甚至在落地场景丰富度等方面领先于欧美。
许亮指出,智能车舱底层软件生态相对成熟,能够更快进行产品开发与迭代,因此更早实现量产,逐渐获得了市场的高接受度。基于长期的原创技术积累与高端人才储备等优势,商汤先发布局,如今智能座舱已经成长为商汤智能汽车业务的先头兵。而商汤智能汽车业务历经五年多时间厚积薄发,如今亦成为了商汤“一平台四支柱”的支柱业务之一。
仅2021年,商汤绝影签约的合作车企客户数就超过30家。截至去年末,绝影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累计前装定点数量已达到2300万台。
这背后是许亮和团队在临港对智能汽车业务的辛勤耕耘。短短几年期间,许亮带领团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的落地,为多个主流整车厂完成了AI技术赋能的全球产品和技术首发。
“以自己的力量回馈临港”
对于不少临港居民来说,头戴“帽子”的商汤绝影智能驾驶测试车可能并不陌生。在临港的智能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上,时常可以看到它们在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大路考”训练。而在临港智能驾驶“科目二”训练场地(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上,也留下了商汤测试车繁忙的身影。
截至2021年底,新片区累计开放智能驾驶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达118.2公里,公交、集卡等典型场景率先应用。新片区成立三年间,一项项重磅举措颁布落地,一家家业内翘楚栖居临港。2020年底,新片区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2020-2025)”;2021年底,新片区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十四五’行动方案”。智能汽车产业在新片区已成握指成拳、聚沙成塔之势。
商汤绝影自动驾驶车辆在活动上进行接驳演示
“明显感觉到近三年内智能汽车企业在临港落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高,产业协同性也正逐渐完善。我们能看到临港规划布局的科学性、环境的开放性,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于产业投入的坚定决心。临港,为行业内优质的玩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管理平台,让大家能够在这里协同开发。”许亮感言。
许亮表示,无论是商汤绝影作为从新片区走出来的智能汽车行业核心参与方,亦或自己获评为“临港英才”获得来自临港的肯定,公司及其个人都在思考可以如何回馈临港这片土地,如何以最优的方式持续助力临港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作为汽车行业内“吃螃蟹”的玩家,商汤绝影在产品落地时,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本身的功能性与可靠性,也面临着行业规则和标准的真空。许亮介绍,商汤参与了智能汽车安全标准、功能评价标准、测试方法等行业规则的设计,其中更涉及到大量国标的参与制定。从2019年开始,商汤就把自己在真实场景项目开发中发现的具有代表性和逻辑性的成果拿出来与行业分享,希望让各类标准的制定能有实例可以参考,而不是一个空洞的没有办法落地的标准。
除了智能汽车业务,商汤在临港还布局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AIDC,这是亚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已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运营。AIDC的投运,不仅可以为智能汽车等公司内部业务提供算力保障,也可以为垂直行业提供服务。
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临港,是商汤智能汽车业务的源起之地,在这里,我们已经实现了0到1,正朝着从1走向100的转变中积累蓄力。”许亮不无感慨地说道。
毫无疑问,临港与商汤,此地与此司,定将互相借力共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