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甲骨文改写认知

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甲骨文改写认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23 0:44:59

根据《国语》记载,黄帝生在姬水附近,炎帝生在姜水附近,所以两个人都是“因水为姓”,即以姬与姜为姓。千百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即便不信也没有足够可靠的文献去否定,但随着甲骨文的出土,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的历史却要被改写。

大约4700年前,炎帝王朝衰落,黄帝部与蚩尤部先后分离出来,形成了上古版的三国鼎立。经过多年厮杀,黄帝先后击败炎帝、蚩尤,完成了上古版的统一战争。从此之后,黄帝家族垄断了中国统治权,其余上古四帝颛顼帝喾、帝、帝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王族都成了黄帝血缘后代。但史书记载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大禹是黄帝玄孙、颛顼的后代,商契是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曾孙,按理夏商王族都该姓姬!但夏朝王族姓姒,商朝王族姓子,都不与黄帝一样姓姬,中国人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夏商王族为何背祖弃宗改姓?先秦时期,“氏”可以根据封地变化而变化,但一个人的“姓”通常是不会变的,因此夏商王族不太可能是黄帝血亲后代。

当然,史书记载只能说明黄帝世系让人怀疑,不太可信,却不能说黄帝姬姓是虚构的。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在卜辞中找到了姬字,由于中国文字的特殊性,往往蕴含历史文化内容,会反映出时代特征,因此姬字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解读黄帝姓氏。

姬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女”与“”构成,女字表意,“”字表音,其中“”是“”的本字,而“”(jī)是一种篦子,一种特殊的梳子,齿要比普通梳子更密,通常是用竹子制成。因此,姬字本义是一个妇人在梳头,实际表示女性或美女,起初无疑与姓氏无关。

另外,史书说黄帝因姬水成姓,但从姬字字形上完全看不出与河流有什么联系,与古代造字习惯不太相符,如济、河、江、海、渭等部首都有三点水,姬水之姬的部首应该有水才对。因此,黄帝“因水为姓”的记载可能不那么可信。

或许正因如此,司马迁在讲述黄帝历史上时,才没有记为黄帝姓姬,而是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当然,如果黄帝姓姬是真实历史,那么大概情况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时,一个可能盛产篦子的部落名气很大,于是被周围部落称之为“姬”,其部落旁边的河流被称之为“姬水”,黄帝出生于姬水旁边,所以就以姬为姓。

最近几十年来,黄帝研究取得了不小进展,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黄帝是周人祖先,但他出现时间应该没有史书说得那么早,而是周人构建古史时,有意将黄帝时间提前了,与其他民族祖上有名的人物,最终被编成一个谱系,黄帝成了这些名人的祖先。也就是说,黄帝的历史地位是周人构建出来的,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是后人添加的,因此黄帝本身可能没有姓氏,但后代周人有了姬姓之后,于是逆向赋予了祖先姬姓。

黄帝的另外一个称呼是公孙轩辕,《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黄帝姓公孙,但“公孙”这个姓氏始于春秋战国,本义是公族之孙,也就是周朝宗室或诸侯宗室后代,后来慢慢的演变为姓氏。先秦时期,称呼都很严谨,“公子”、“公孙”等的称呼是身份的象征,像武侠小说中的到处称“公子”会引来杀头之罪的。因此,黄帝绝不可能是公孙氏,这是春秋战国文人臆想的产物,认为黄帝是诸侯后代,自然可以称之为公孙。通过公孙姓氏起源可见,包括姓姬在内的黄帝很多历史传说,可能都是后人包装出来的。

如果说黄帝姓不姓姬,还很难判断的话,那么炎帝姓姜则基本上不可能。

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建立上古炎帝王朝,之后传承了十余代、530年到“榆罔”时衰落,黄帝乘势而起,取代了炎帝。按照这种说法,神农氏的姜姓比姬姓出现得更早,距今要有5200余年。当然,司马贞的说法与很多史料相矛盾,绝大多数史料说炎帝与黄帝大约同时得姓,因此按照史料说法炎帝姜姓距今时间大约至少在4700年以上。然而,甲骨文并不支持炎帝姜姓之说。

甲骨文中的姜字,是头戴羊角的女人,用作性别区分,未见用于姓氏,甲骨文专家赵诚说“像女子头上有羊角之形,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而甲骨文中的羌字,是头戴羊角的男人,不过甲骨文中羌字有多种写法,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商羌关系。

上图1—3中有绳索之类的东西,图4已经没有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起先商羌之间处于战争状态,商人打败羌族之后俘获了很多俘虏,就将他们捆绑了起来,1—3羌字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后来可能羌人臣服了,于是就放开绳索,变成了正常的“头戴羊角的男人”。

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羌与姜,只有性别上的区别,“羌”是男羌,“姜”是女羌,其中姜字起初还没有成为姓氏。后来,当需要有一个符号来表达羌族的族群名称时,就用“羌”来表示,用来表达羌族姓氏时,就用“姜”来表示。通过姜与羌的演变不难看到,姜姓出现得比较晚,大约在商朝中晚期,与炎帝姜姓来源的历史根本对不上。

另外,商羌关系以及姜姓起源也说明,姜子牙应该大有来头,极有可能代表了当时羌人的利益,所以才与周人一起反商,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忧国忧民”才愤而反纣。史书上炎帝姓姜的历史真相,大概是炎帝是羌人祖先,姜子牙的祖先,羌人得姜姓之后逆向赋予了炎帝姜姓。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大抵就是如此,春秋战国文人书写炎黄历史时,以当时的认知、他们的眼光看待炎黄,所以才有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之说,实际上炎黄当时未必有姓氏。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等

更多文章

  •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拜祖,轩辕,大典,张丽娜,癸卯年,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

    央广网郑州4月22日消息(记者 彭华)具茨山下,溱水河畔,心手相牵,共拜轩辕。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庄重举行。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今年拜祖大典延续“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这一主题,仪程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黄帝内经善于“神”与身体的精华论述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经脉,卫气,志意,五藏,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善于“神”与身体的精华论述精神状态很好,称作“神灵”——《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形”“神”相保——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帝曰:妙乎哉论

  • 黄帝内经:解释两种特殊的生理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阳气,富贵,於上,其行,黄帝内经

    人的面为什么不易受寒?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

  •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用什么酒供奉黄帝?还是仰韶彩陶坊!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法制报标签:仰韶,拜祖,彩陶,大典,黄帝故里

    4月22日,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在新郑黄帝故里盛大举办,届时将用什么酒供奉黄帝呢?记者从4月14日举办的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用酒灌装仪式上了解到,仰韶彩陶坊又一次入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用酒。据悉,这已经是仰韶彩陶坊酒连续第10次入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用酒。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始于

  • 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更接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甲骨文,玉器,蚩尤,神农氏,春秋战国,五帝

    关于黄帝为何叫“黄帝”,《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句解释,即“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土德是五德之一,即为大地的功德,尚黄。然而,司马迁的解释显然苍白无力:首先,除了黄帝以颜色命名之外,五帝之中其他四帝都与颜色无关,又何来五德相胜;其次,五德相胜学是战国晚期邹衍创立的,而早在邹衍之前的春秋晚期,文献上

  • 浙江隆重举行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文旅浙江标签:黄帝,祭典,大典

    10月4日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仙都举办今年祭典活动的主题是“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共有九项仪程分别是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祭祀大典规格继续沿用“禘”礼壬寅

  • 黄帝为啥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方式,或许更接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黄帝,神农氏,甲骨文,轩辕

    俗话说,三月三,拜轩辕。这里的轩辕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他也被称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黄帝是我国历史中的上古五帝之首,后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为黄帝设立了宗庙以及祭祀活动,这也是为了表明自身统治的正当性。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是炎黄子孙,是有资格来统治神州大地的。黄帝也是我国宗族文化的标志性

  • 黄帝之黄是何意思,甲骨文揭开端倪,难怪黄帝叫黄帝

    历史解密编辑:夜阑听书雨标签:甲骨文,五帝,大禹,神农氏,黄帝

    汉字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每一笔一划地增减,都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因此,透过汉字字形的演变,也有助于揭开一些历史真相。大约公元前2700余年时黄帝出世,以其惊人的智慧与胆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历史,开启了中国的五帝时代,被后世誉为“人文初祖”。黄帝二字中,甲骨文中的帝字犹

  • 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WEEKLY标签:拜祖,炎黄,华夏,郑州市,黄帝故里,中华文明

    记者:陈藻雨润百谷,万物生长。在中原大地接受一次灵魂的润泽,才会为一年的奋斗注入活力。2023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举办。社会各界代表及近百家新闻媒体约2500人在现场参加大典。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疫情三年之后首次恢复大规模线下拜祖活动,也是

  • 史记中描绘的黄帝可能是外星人

    历史解密编辑:新奇世界标签:外星人,史记,小臣,黄帝,飞碟

    《史记》上有这么一段话:“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黄帝用在首山采集的铜铸成了一个鼎,鼎成了“龙”就出现了。这个鼎这么神奇,难道它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不成。很可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