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氏”少昊
在上古时期,嫘祖嫁给黄帝,在江水生下了长子少昊。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飞来五只凤凰落在了院子里,这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因此少昊又称为“凤鸟氏”。
少昊在父黄帝和母嫘祖精心培育下,天赋异禀,本领超凡。在少昊年少时,就被被黄帝送到东夷部落联盟里最大部落凤鸿氏部落里历练。后来少昊长大娶凤鸿氏之女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后又成为了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
东夷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鸿氏、鸤鸠氏、鹘鸠氏、爽鸠氏等等,其中有凤族8个,凤族在少昊集团中地位最为尊贵,掌管天文历法,指导部落农桑。
少昊先在东海之滨建立一个国家,以玄鸟作为本部的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
少昊建立了一套奇异的制度:以各种各样的鸟儿作为文武百官。具体的分工则是根据不同鸟类的特点来进行。凤凰总管百鸟,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
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种鸟来管理日常事务。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另外有九种扈鸟掌管农业,使人民不至于淫佚放荡。五种野鸡分别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个工种。
“女修”吞玄鸟之卵,生皋陶
女修是少昊的后代,她相貌美丽,勤劳善良。这一天,天方熹微,女修早早地来到家门口一棵巨大的黄连木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纺线织布。
突然从东方飞来了一只巨大的玄鸟,栖落在黄连木上,吸引着女修好奇的观看。只见这只大鸟在树颠上下腾飞,振动着闪着灵光的翅膀,引吭高歌,好像在和女修倾诉衷肠。女修也似乎听懂了玄鸟话语,不住地点头,脸上漾起幸福的光芒。
日上三杆,玄鸟终于安静了下来,浮在黄连木上,用尽气力,分娩下一颗巨大的鸟蛋。然后玄鸟腾空而起,绕着黄连木飞了三圈,然后高叫一声,恋恋不舍,又飞回了东方。
女修捧着玄鸟蛋,呆着望着玄鸟飞去的地方,然后回到了家中,和谁也没有说起早晨发生的事。她把玄鸟蛋小心翼翼地供放在案头上,然后焚香沐浴,一切准备停当,她又把玄鸟蛋捧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颂祷了一注香的时间后,她奋力张开绣嘴,艰难地将玄鸟蛋和壳吞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修的肚子也一天天增大。家人问起女修,女修什么也不说,照常纺线织布,脸上始终漾着幸福的光芒。时间过去了二百八十多天,女修感到腹中躁动异常,便焚香沐浴,静静地躺在床上,玄鸟又从东方飞来,栖落在黄连树上,上下盘旋,引吭高歌,守望着女修的闺房。
傍晚时分,一阵剧烈的腹痛后,女修诞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只是这个婴孩相貌奇特,脸色泛青,嘴巴突起,像鸟喙一般,家中人都以为此子是个怪物,只有女修心中有数。她站起身来,抱着血气盎然的孩子,对着黄连木上的玄鸟躬了三躬,玄鸟大叫了三声,然后振翅而飞。
女修为孩子起名为皋陶。
中国司法始祖皋陶
皋陶是上古时期东夷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
帝舜执政时期,任命禹担任司空,治水的时候,禹万分辞让,推荐稷、契和皋陶担任这一职位。但是帝舜还是把这一职位交给了禹。
帝舜对皋陶说:“皋陶,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你就担任司法官(士),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分为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
皋陶任士师、大理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即司法长官。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又被禹选为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
皋陶总揽朝政,谋划了一系列的有关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全方位的革新方案:兴“五教”,定“五礼”,设“五服”,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这些重大举措全都付诸实施,建立了社会正常秩序,加强了部落、部族间的联系和融洽,为国家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几种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实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和谐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舜盛赞皋陶:“汝作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五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独角兽獬豸来决狱
传说皋陶还使用一种叫獬豸的独角兽来决狱。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头上有独角。獬豸能够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
獬豸拥有很高的灵性和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獬豸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他的后代被封于六,英等国。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治狱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称“獬豸冠”。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的神秘力量,而不正者则会遭受惩罚,后世也因此将其画像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人们经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皋陶帮助舜当上了中原华夏的大领袖。舜继位后,江淮诸国对舜有不满情绪,他多次巡视江淮,宣讲舜功绩:“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公而忘私,一心为民排除水患,使民安居乐业。终使淮夷畏威怀德,一致拥戴舜。
伯益著《山海经》
大禹建立夏朝后,晚年也想学尧和舜禅让给有威望和善良的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大禹便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
然而皋陶没有等到大禹禅让,便抱憾早死而去。大禹无奈又推荐东夷首领伯益作为禅让继承人。
舜帝问谁能够驯服天上地下的草木鸟兽,部落首领一致推荐伯益。舜帝于是就任命了伯益做了掌管山泽的大臣。伯益兢兢业业,驯服了百虫,使百姓安居乐业,直到今天,民间还将其称为“百虫将军”。
接着,伯益又跟着大禹整治洪水。大禹治水,十三年在外,过家门不敢入,为天下人解除水患,大禹受到百姓爱戴。当大禹被奖赏的时候,他向舜帝推荐伯益。这次的治水工作中,伯益和后稷这两位助手鼎力相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伯益因协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夏朝君主夏启继位后,没有忘记伯益之功,大廉就继承伯益的职位,其儿子就用他的名为姓,封地于秦,大廉就是廉姓的始祖;伯益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国,为徐氏始祖。
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当大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伯益成为了大禹的左膀右臂。由于大禹在治水时操劳过度,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故在帝禹的晚年,伯益作为其唯一的副手,实际与之共掌天下。当大禹老了,部落联盟需要推选新的继承人,大家一致推选了伯益。
大禹死后,东夷首领伯益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了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后,伯益继位。但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于伯益,而选择拥护大禹的儿子启。
因此,伯益便率领着东夷联盟和启的部族联盟展开了斗争。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打败了伯益,从此奠定了启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
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