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商朝盘庚迁殷的原因——从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索

论商朝盘庚迁殷的原因——从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厉羽萱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1/8 17:33:15

中国古代历史中,人们更加熟知的是在时间维度上更加接近现代的封建制度王朝,如唐宋元明清等等。

秦汉时期似乎已经十分久远。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秦朝之前,古老的奴隶制王朝如商周等也留下许多珍贵史料,例如商朝盘庚迁殷一事就十分值得探讨。

01 商朝与盘庚

商朝被人们熟知,往往是因为具有神话色彩的小说、影视,例如封神榜等。妲己与商纣王的传说被津津乐道。

武王伐纣的历史被不断戏化演变,这是因为这个古老的王朝距离现代的时间太久远。

然而,事实上,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此处的“文字记载”是指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

也就是说,商王朝时期的人们流传下来的文字,而并非由后世不同时期的人们补载的。众所周知,文字记载是历史证明最直接的手段,这对探究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商朝的文字记述得以保存,其前一朝代——夏王朝的相关历史也有了更加有力的证实。

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这是由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延续500多年的古老王朝。

根据史料记载,商朝先后约有31位君主。商汤建国后,定都在“毫”,即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处。

但是,之后,商朝开始频繁迁都,直到盘庚时期才稳定下来,并且将当时开始衰落的王朝重新稳定下来,推向新的繁荣。

盘庚是商王朝的第十九位君主。他的王位从他的哥哥阳甲处继承而来。因为商王朝是典型的封建奴隶制王朝,兄死弟继,父死子继的观念根深蒂固。

盘庚的父亲是商王祖丁,祖丁死后,即位的并不是盘庚的哥哥,而是祖丁的叔父商王沃甲的儿子南庚

也就是说,祖丁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堂兄弟而非他的儿子。这在“父传子”的封建社会中似乎很少见。

但事实上,在祖丁之前的商王就是沃甲,而沃甲的王位是从祖丁的父亲处继承的。从这几代商王的传承顺序可以看出,虽然在祖丁的父亲祖辛和沃甲还可以勉强认为是兄死弟及的情况。

但是沃甲死后,王位重新回到祖辛一支手里,而后又再次被沃甲一支所得,最终归于祖辛之孙阳甲、盘庚。这其中的波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

在盘庚即位时,商朝正在经历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始于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

仲丁继承王位的第一年,将王都从毫迁到嚣,即今河南郑州。仲丁死后,“嫡长子继承制”遭到废弃,他的兄弟们开始以势力大小比拼,拉开“九世之乱”的序幕。

02 盘庚迁殷的原因

“九世之乱”从商王仲丁开始,历经九位商王朝统治者,这给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打击,致使商王朝一度中衰,周围方国虎视眈眈,已经开始不再向商王朝朝拜纳贡。

王朝内部的贵族阶层也因为没有有力稳定的统治者而开始倨傲放肆,王室的凝聚力渐渐像散沙一样。

因此,有许多学者推测,盘庚迁都的原因是稳固政治统治的手段。这种手段并不少见,比如唐朝时期,武则天女皇迁都洛阳,也被视为具有稳固统治的色彩。

迁都可以避开原有的政治漩涡,打开新的政治局面,从这一点分析是有其道理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史料记载,盘庚继任王位时,王都已经不再在仲丁时期的嚣,而是在黄河以北的奄。奄是如今的山东曲阜。

迁都至奄的决定是他的堂兄商王南庚做的,但是在南庚迁都时,都城也并不在亳,而是在庇。庇是现在的河北邢台。

由此可见,在盘庚之前,商王朝就多次迁都。

那么盘庚迁都特殊在哪里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纵观历朝历代,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王朝定都咸阳,项羽引兵西屠,火烧咸阳宫。明朝定都北京,“天子守国门”。

这都表明,王都是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精神文明的一大支柱。因此统治者们都十分看重都城的稳定,以确保政权稳固。

从行为成本的角度上看,只有在迁都带来的回报利益更大时,才能使统治者放弃“都城稳定”的思想。

根据史料记载,能够影响统治者考虑迁都的原因通常有三点。

首先是经济问题。维持统治中心的物资供应是重中之重,因此,王都的选址条件中,地域条件和物产情况是统治者会重点考虑的问题。

如果定址在物产匮乏的地带,虽然王室受所辖领土的供给,即“集天下之力奉养一人、一家、一族”,但是在政治经济上必然会受到掣肘,对统治产生不利因素。

其次是地理条件。从地理角度上看,很难断定在哪一个地理位置是最佳选项。

比如将王都定在地理险峻,易守难攻的位置可以有效抵御外敌,保证安全,但是这样就很难兼得物资丰美,人文俊秀的优点;如果将王都定于水土宜人,四通八达的繁荣之处,就要面临都城人耽于享乐,武道不丰的潜在问题。

历朝历代考虑定都的地理位置时,通常因时势而做出不同的取舍。

最后是政治力量。强者通常勇守国门,弱者会躲在后方以图苟延残喘。政治博弈中也会出现新生政治集团为了回避根深蒂固的旧集团而重新选址迁都的情况。

以上三点是对史料中历朝历代迁都原因的大致总结。不过在考虑盘庚迁都的问题上,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时间。

在秦朝以后,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规模不断扩大,经验和模式也更加丰富完善。稳固政权是统治者的第一要义。

但是在商周时期,人们结束部落群居的生活方式还没过去多久,生活生产水平十分落后。

从上文提到,商王朝几次迁都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围绕在河南河北一带。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文明还非常依赖黄河流域带来的丰饶水土。因此,在考虑商朝的迁都原因时,自然环境应被视为第四点重要原因。

黄河水患的问题直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还被视为重要的国家事项,何况在久远的商王朝。

南庚迁奄,奄在黄河下游的东南地带,仍然时常受到黄河水患的影响。此为生存环境恶化影响王都生活。

另外,此时正是“九世之乱”——当然,一些学者认为,“九世之乱”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此前稳定的早商也出现过“兄死弟及”的继承方式。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在仲丁死后,商王室开始了权力斗争并且王位频繁在两系中更迭,这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政权失落导致统治力度下降,大地主和奴隶主的权柄增重,下层人民生活无望又受水涝灾害,生产力进一步被破坏,反过来使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盘庚摄于严峻的现实问题考虑迁都事宜。

03 盘庚对生态环境的举措

自从盘庚迁殷,商王朝定都于此,直到商纣亡国,经历了二百七十三年,商王朝再未迁过都城。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盘庚迁殷对商王朝的发展的重要性。这也说明商王朝数次迁都,只有盘庚迁殷被视为其中之最,甚至将他视为“九世之乱”终结者的原因。

盘庚定都于殷,也就是今河南安阳。一是因为当时此地位置优越,山水环绕,可攻可守。二是殷地气候适宜,遍布草甸、溪流、森林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此处享有黄河之利,而没有黄河之害。从生态环境上极大满足商王朝的发展需求。

盘庚选定这个理想之地后,并没有一味地使用此地的资源,反而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盘庚吸取此前黄河水患问题带来的教训,对新都的水域治理十分重视。他开通壕沟,疏导分流。

既方便都城用水,又使河流成为都城的屏障,同时也美化都城的环境。

另外,商王朝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的文明,因此,农田耕种是与生态问题关系最紧密的要事。

根据史料记载,殷人法律中随意倾倒草木灰的视为触犯法律,要惩以断手的刑罚。这里其实就是对农田肥料的使用加以明确的规范,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04 总结

商王朝几次迁都不能安稳,直到盘庚迁殷,并开始注重人文与环境的和谐,才在危机王朝存亡的历史节点重新稳定根基,使得商王朝又得以延续两百余年。

其中带来的关于经济发展、国家稳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经验仍然值得今天借鉴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华贞. 殷墟一期文化新探[D].郑州大学,2020.

[2]郭倩.20世纪80年代以来盘庚迁殷地点研究综述[J].殷都学刊,2015,36(03):26-35.

[3]朱光华,杨树刚.从《尚书·盘庚》看晚商都城的迁徙与建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34-38.

[4]韩宾娜. 井田制度的危机与“盘庚迁殷”[C]//.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470-476.

[5]金景芳.《尚书·盘庚》新解[J].社会科学战线,1996(03):266-276.

[6]李民.殷墟的生态环境与盘庚迁殷[J].历史研究,1991(01):111-120.

标签: 商朝盘庚王朝商汤商王都城先秦

更多文章

  • 商朝多次迁都原因:商朝“水井”改写认知,难怪盘庚迁到安阳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商朝,盘庚,殷墟,商汤,武丁,迁都,先秦,安阳市

    商汤灭夏之前,商族屡次迁都,但商朝建立后,商朝还是屡次迁都,史书云“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即商朝建立之前迁都八次,建立之后迁都五次,其中最后一次迁都是盘庚迁殷,据说将都城从奄地(山东曲阜)迁到河南安阳。不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史稿地图集》的考订,商王朝实际上共有过七个都城,即亳、嚣(隞都)、

  • 商代国都的变迁:盘庚迁殷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盘庚迁殷,盘庚,商朝,成汤,王朝,司马迁

    商王朝从仲丁到阳甲,由于“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而出现九世之乱,国力大衰,“诸侯莫朝”,商王朝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商王阳甲去世之后,传位于弟弟盘庚。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盘庚针对商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的事实,于公元前1300年迁都于殷。此即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所载“帝盘庚之时,

  • 商书·盘庚下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盘庚,商书,高祖,百姓

    商书·盘庚下原文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

  • 安阳市北关区曙光办盘庚东社区:小区环境共治理,共创幸福和谐星

    历史解密编辑:在逃圣母在巴黎标签:曙光,幸福,安阳市,小区环境,盘庚东社区

    为进一步优化辖区环境,5月17日上午,曙光路街道盘庚东社区开展“小区环境共治理 共创幸福和谐星”的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人居环境治理。由于辖区老旧楼院较多,缺少物业管理,一些居民随意将废旧物品、垃圾树枝堆放在楼院楼栋口、院中角落,影响环境卫生的同时又存在安全隐患。活动中,主要针对卫生死角、

  • 商书·盘庚中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商书,祖乃父,今予,乃心,幽兰

    商书·盘庚中原文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

  • 安阳市北关区盘庚中社区:感受草药魅力 传承草药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浓眉小眼标签:草药,和谐,中医药,安阳市,北关区,盘庚中社区

    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加强广大居民对中医药的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月7日上午,盘庚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安阳市北关区民政局社工站开展“感受草药魅力,传承草药文化”草药画创作专题活动,广泛邀请辖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此次创作草药画活动,使辖区居民学习到了中草药相关常识,切实感

  • 坚持迁都受阻,盘庚如何力排众议,实现了商朝的历史性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商朝,盘庚,王朝,都城

    盘庚迁都是历史上受到阻力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都城搬迁。盘庚迁都到殷,励精图治,重整吏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此后商王朝存续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都城再也没有搬迁。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盘庚迁都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因素;另一方面是政治环境因素;第三方面是地理环境

  • 为什么说“盘庚迁殷”奠定了商朝最后两百年的繁荣?盘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商朝,盘庚,部族,殷商,武丁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了500余年。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王侯将相数不胜数,圣哲贤人比比皆是。但是,在这些人中,盘庚必是有一席之地的。可以说,作为一代英主,盘庚迁殷奠定了商朝最后两百年的繁

  • 盘庚为何冒死迁都?殷商九代之乱下,中兴之主力挽狂澜续命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雪球啃史标签:殷商,盘庚,伊尹,商朝,王权,商王,先秦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完了殷商太甲帝被伊尹废立的这段历史,而在太甲帝去世之后,殷商经历了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四位君主,这四位君主上班上得如何呢?太史公没有直说,但是殷商在雍已帝在位时,呈现出来的局面却是不太好,因为诸侯们都不来朝拜了!也就是说,殷商的权威出现了问题,这也侧面反映了太甲后的四代君主能

  • 关于蓟州区穿芳峪小辛庄土地的执行公告

    历史解密编辑:天津滨海新区法院标签:拍卖,流拍,拍价,蓟州区,执行公告,天津市滨海新区,穿芳峪小辛庄土地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公 告我院在执行盛世富邦(天津)股权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刘重光、刘广林、方兰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涉案财产部分执行一案过程中,对天津市国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下座落于天津市蓟州穿芳峪小辛庄北侧244852.2平方米土地进行拍卖。该土地评估价格为21963.2423万元。经三次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