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讯4月20日,今年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濮阳市南乐县在梁村乡史官村的仓颉庙,举行癸卯年谷雨祭拜仓颉大典活动。来自全国的史氏宗亲代表,以及市县宣传文化部门的代表约千余人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典。
仓颉是创造中华文字之祖,在南乐仓颉庙主殿,有中国知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中华文祖”四个大字。南乐县的仓颉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谷雨祭祀仓颉流传历经数千年,约定成俗,除每年腊月二十到次年正月二十四一个月的庙会,每年谷雨节都要在这里举办仓颉庙会。
据介绍,仓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劳动者的创造者的象征。仓颉是皇帝时期的史官,象形文字的创始人,世代遵为文字初祖。清明祭皇帝,谷雨祭仓颉,基本特征为:祭礼场面隆重、热烈、礼仪文明,以尊重创造,尊重劳动,活跃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史料记载,仓颉造出二十八字后,命工匠把它刻在峭壁上。此后凡从峭壁边经过的达官贵人、文人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文字渐渐传开,为民所用。
南乐仓颉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之后历代修复,宋朝名相寇准曾在大名做官,“澶渊之盟”签订和约后,辽兵退却,寇准又自濮阳北上,过清丰到南乐,拜谒了字圣仓颉夫子,又仔细观看了如林的碑碣,随即祭祀仓颉陵墓。陪同的南乐知县告诉寇准,说字圣仓颉是南乐县人,正月二十四日生于庙前河南岸的史官村,后来死在陕西白水,归葬桑梓,而在白水只设了衣冠冢。寇准说:“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随后,寇准等人迈步转回仓颉庙大殿,望着仓夫子全金塑像,怀着对造字圣人仓颉的崇敬之情,寇准挥毫题下了“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十个大字。
仓颉庙朝天门里有两通大方碑,高大挺拔,皆为明朝天启年间立石,东侧方碑刻“三教之祖”,西侧刻“万圣之宗”,八个字皆近二尺见方。方碑是奉了圣旨而立的。当时朝廷有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三部尚书参与了立方碑,即吏都尚书崔景荣,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参加立碑的还有内阁大学士(宰相)魏广微,监察御史梁天奇以及大名府知府并府属各县县令等百余名官,齐集到史官村的仓颉庙,举动可谓大矣。立碑的主持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叶青天”叶廷秀,更增加了游人对方碑的肃然起敬和对仓庙的崇敬之情。完善和坚持谷雨祭祀仓颉这一传统,对现今无论其人文、自然景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史价值,对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崇敬文明礼仪、尊重创造、尊重劳动也有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4月20日南乐县史官村癸卯谷雨祭拜仓颉大典共有9项议程,上午9点开始,南乐县委书记邵平做了主题发言。之后献三牲,献五谷,献百果,献花篮等,祭拜隆重而热烈,10时大典结束。广场的庙会上人来人往,戏剧爱好者在广场上搭建的戏台上,为十里八乡来参加大典并赶庙会的群众献上戏剧等节目。
这次祭祀仪式,继承了传统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又根据社会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元素和表现形式,更加姿重热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对弘扬仓颉精神,促进文化建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本内容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汉字始祖仓颉的尊崇敬仰,对中华文明的自豪骄傲。又融入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李剑 王朝锋 徐富盈 史占铭)